专栏名称: 掌阅读书
引领品质阅读,精彩不可错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全世界会玩的人,都来广东过年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掌阅读书

她60岁,痛恨父母50年:这件事,多少中国家长都没学会

掌阅读书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06-30 11:59

正文


作者| 国馆

来源| 国馆(ID:guoguan5000)



01

最近小阅收到了一条留言。


一位60岁的阿姨说,她恨了父母50年。


她说:“我到现在还记得,妹妹抢我东西,我妈却要我跟她道歉。”


“我咬着嘴唇,手心里全是深深的指甲印,愣是忍住没哭出来。”


我把这个故事跟朋友分享,他却说:“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这么矫情啊?”


我感到很无奈,想起上星期看到的新闻。


一个6岁的女孩视力突然下降,情况甚至严重到连路也看不清,常常走着走着就摔倒。


医生给孩子做了测试,发现孩子的视力只有0.15,远远低于正常的势力范围。


但检查结果却显示孩子的眼睛没有任何异常。


医生猜测,问题可能出在心理上。


经过询问才得知,妈妈生下二胎后,把精力都放在照顾弟弟上,孩子觉得自己被忽略了。


因此,孩子通过生病、受伤来引起母亲的关注,导致了这种“癔症性眼盲”。


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很可怕:“原来缺爱也会导致失明。”

来源 | @人民网


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们的“争宠”现象其实并不少见。


有的孩子会故意哭闹,或者变得更加黏人,又或像梁女士的孩子那样,产生病理现象。


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孩子们吸引父母注意力的手段,是为了从弟弟妹妹那里夺回属于自己的爱。


但很多中国家长都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一笑而过,甚至乐于观看孩子们的争斗。


他们到现在都不明白,父母的偏心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02


再生几个,到底为了谁


现在许多父母都开始计划二胎甚至三胎,原因也不过是我们熟知的那几个。


“孩子一个人太孤单了,多生一个来作伴。”


“当了哥哥姐姐,孩子会更懂事。”


“两个孩子长大后可以互相扶持,家里出什么事也有个人商量。”


几乎每一个理由,都是在替孩子考虑。


然而,当弟弟妹妹出生后,很多孩子却陷入痛苦中。


在《少年说》中,一个女孩站上了天台,对着妈妈喊话。

“小时候生病了,爸爸抱着我跑出去,脚趾受了伤很久才好。可是现在呢?每天早上,我几乎看不到妈妈的身影,她忙着给妹妹穿衣服、洗脸,催着她吃饭,一点都没有顾及到我。”

她觉得,妈妈只爱妹妹,对她并不关心。


甚至有一次,女孩放学等妈妈来接,六点半了还不见人影。老师打电话给家长,得到的回复却是:“我忘记了,我以为你回家了。”


女孩一直在流泪,全身颤抖,“我希望你们能不能分一点点时间,一点点时间给我。”

图片来源 | 《少年说》


母亲听完后马上向孩子道歉,并保证以后一定会多抽出时间陪伴她。


令人难过的是,母亲听到这些控诉时,是有些惊讶的。


显然,有些父母其实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偏心,更不知道孩子为此受了多大伤害。


他们只是遵循人类的本能,给予更弱更小的孩子精心的照顾。




03


手足成噩梦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二胎家庭。


研究生导师说自己家里有三个女儿,她排行老二,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个。


明明学习最优秀,工作最好,父母却很少表扬她,甚至很少注意她。


考博士那年,她在宿舍复习,给自己蒸了一锅包子。正巧父母逛街路过,说三女婿不在家,妹妹懒得做饭,想拿半锅包子送过去。


她抱怨说自己还没吃饭,却招来一顿呵斥,“拿你几个包子怎么了!”


父母没有问她复习累不累,也不关心她吃得好不好,只惦记着懒得做饭的妹妹。


她研究心理学多年,如今人到四十,却还是没能治愈自己。

来源 | 知乎网友濡伊


怀二胎、三胎,没有一个理由不是为了孩子好。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却没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年纪尚小的孩子被迫学着自己照顾自己。


本该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成了孩子最大的噩梦。



04


爱是有价的


孩子们为了争抢一个鸡腿、一包零食,常常在家里闹得不可开交。


这时候,父母总会出来打圆场,“就这么点东西,有什么好抢的!”


但恰恰是“这么点东西”,对孩子来说无比重要。


因为孩子会把爱量化为时间、金钱、精力,父母付出多少,就代表爱有多少。


如果父母没有平均分配这些资源,孩子会感到不公平,认为自己受到冷落。


《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就是因为“这么点东西”而难过。


家里剩两个鸡蛋,那一定是姐姐和弟弟的;炸鸡的两条鸡腿,也是留给姐姐和弟弟的。


因为跟姐姐的生日相差三天,为了省钱,父母就让两个女儿一起过生日。一个蛋糕,先插上21根蜡烛,再拔去3根。


一向懂事隐忍的她终于爆发,“我是可以随便对待也无所谓的人吗?”

图片来源 | 《请回答1988》


我们总喜欢对孩子说,弟弟还小,你得让着他;她是姐姐,你要尊重她。


却忘记那个被要求让着弟弟、尊重姐姐的孩子,也需要关心和爱护。


“我以为我如此崇高的牺牲精神,爸爸妈妈是知道的,原来不是”,这才是最让孩子伤心的地方。




05


同胞竞争障碍


当父母察觉孩子的不安和难过,往往轻描淡写地道个歉,或是责怪孩子矫情。


殊不知,有些偏爱,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陕西一名14岁的少女因为深夜玩手机被弟弟发现,害怕他向父母告状,竟然起了杀心。


她用菜刀砍杀弟弟,把尸体从桥上扔下去,用泥沙将尸体就地掩埋。回到家中,又把血迹擦干净,伪装成弟弟去上学的假象。


第二天,姐姐照常吃饭上学,跟个没事人一样。


如此反常的行为,令公众感到愤怒,痛骂她是“畜生”。


但在审讯中,法官发现了一个细节:父母给弟弟买手机,她和妹妹却没有,她觉得父母做事不公,不喜欢她。

来源 | 华商头条


很多网友感到不解,不就是一部手机,至于杀死亲弟弟吗?


其实,这是典型的“同胞竞争障碍”。


被冷落的孩子很容易把“爸妈不爱我”与“多了弟弟妹妹”画上等号,从而对这个“威胁”做出攻击性行为。


甚至有些孩子,是在这个“竞争对手”出现之前,就以死相逼,阻止父母继续生下去。


如果父母不能正确疏导孩子的情绪,即使没有小弟弟小妹妹,孩子的性格也会存在缺陷。



06


时间不能抚平伤痕


即便关于兄弟姐妹矛盾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很多父母还是不把它当回事。


最常见的,是认为孩子的嫉妒情绪都是因为年龄还小,等TA长大懂事,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但是,育儿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对孩子的影响会是终身的。


朋友大脸总觉得自己不正常,因为她对父母一点感情都没有。


小时候,爸妈在外打工,一个月都见不上一面;打电话给妈妈,她也常常没接。


后来,妈妈回到家乡,亲自照顾弟弟的饮食起居。她安慰自己,只是没赶上时候。


高三毕业,她想趁着暑假学吉他,但爸爸拒绝了,妈妈也骂了她一顿。两年后,妈妈给妹妹报了舞蹈班,买了新的舞裙,还问大脸好不好看。


聊起这些事,她没有很生气,也没有很难过,像是在讲别人的事情。


但这些伤害并没有被岁月治愈,她无法与家人亲近,连家也不想回。


至于未来的人生规划,她说不打算结婚生子,因为家庭对她而言毫无意义。


“幸运的人一辈子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


07


被偏爱,也是一种不幸


我们总以为,父母的偏爱起码给了一个孩子幸福。


悲哀的是,偏爱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在三年级的主题班会上,老师邀请了家长在教室后面旁听,让孩子们讲讲对“二胎”的想法。


一个小男孩说,他就是那个受宠的二胎。自己还有个姐姐,但已经很多年没见过面了。


小时候,爷爷奶奶总是把好吃的留给他,爸爸妈妈也总是训斥姐姐,不懂事的他也跟着欺负姐姐。


中学毕业后,姐姐去北京打工,再也没回来过,每次接电话只说太忙了。


再后来,妈妈生重病,十几天后就去世了,姐姐还是不愿意回家。


男孩哭着说:“妈妈没了,姐姐却没原谅她。姐姐也不原谅我不理我。求求你们这些大人,对你们的大孩子也好一点,这样小孩子也会多一个人喜欢……”

来源 | 知乎网友青叶


长辈的偏心就像一把利刃,斩断了姐弟的手足之情,也伤害了两个孩子。


对于姐姐而言,那句“太忙”里藏了多少绝望与不甘;对于弟弟而言,他永远对姐姐怀有愧疚。


两个人都没错,可两个人都不幸福。


08


感情平衡,是父母的责任


当孩子因为受到冷落而无理取闹时,父母们往往会教育孩子要“懂事”。


即,你不能给爸爸妈妈添乱,你要学会照顾弟弟妹妹,因为你是大孩子了。


但这种方式只是强迫孩子隐藏嫉妒情绪,并没有解决矛盾。


如果负面情绪长时间得不到正确疏导,很有可能导致孩子的性格缺陷。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受到冷落呢?


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四点。


① 公平

这是平等对待孩子的最基本要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