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书
加入“有书共读行动计划”,和1000万书友一起,每天早晚读书半小时,每周读完1本书,一年读完52本精选好书,成为期待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1号  ·  传媒行业,需要新思维|传媒ESG合辑 ·  2 天前  
传媒1号  ·  传媒行业,需要新思维|传媒ESG合辑 ·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InterDigital起诉迪士尼 ·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InterDigital起诉迪士尼 ·  2 天前  
信息平权  ·  从2000万DAU说起 ·  3 天前  
信息平权  ·  从2000万DAU说起 ·  3 天前  
Java架构师技术  ·  SpringBoot + minio + ... ·  5 天前  
Java架构师技术  ·  SpringBoot + minio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书

你见的越多,看不惯的越少

有书  · 公众号  ·  · 2024-12-27 06:30

正文

文 | 有书不染 · 主播 | 周周


《吕氏春秋》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被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


于是他就整天观察那人,觉得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


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


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后,他在翻动他的谷仓时,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斧子。


第二天,当他再次见到邻居家的儿子时,就觉得他言行举止一点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当内心对某事怀着执念时,我们只会看到我们想看到的,只愿意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而容易忽略事情的真相。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看不惯某个人或某件事,不是因为对方真的十恶不赦,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智慧还不够。



看不惯的根源

是认知局限和主观偏见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己度人,以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准则去衡量别人。


符合心意的就加以肯定,不符合的就嗤之以鼻,甚至全盘否定。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生活中,我们容易对一些人和事看不惯,是因为自身的境界和格局不够。


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的认知去衡量别人,所以很难理解别人所思所为。


但如果我们尝试换位思考,很多矛盾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就像张英,如果他当时以自己的权势去压制邻居,虽然可能会赢得官司,但也会失去人心。


而他选择了理解,不仅赢得了邻居的尊重,也留下了千古美名。


所以,在情绪上头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否真正了解这个人或这件事?


我是否因为自己的认知局限而产生了偏见?


如果是的话,那就努力提升自己。


当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曾经那些讨厌的人和事,其实都微不足道。




减少看不惯的情绪

需要拓宽我们的视野


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自然无法理解大海的广阔。


同样,一个人的经历越有限,就越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观偏见中,无法接纳他人的不同。


马云在创业初期,曾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嘲笑。


有人说他是个疯子,有人说他的想法不切实际,甚至有人直接骂他是骗子。


但马云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坚信互联网会改变世界,也坚信自己能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马云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和知识。


他去过美国硅谷拜访科技巨头,也去过非洲考察市场;


他读过无数的书籍和文献,也参加过各种论坛和研讨会。


正是这些经历,让马云逐渐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他开始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不断迭代自己的思维方式。


最终,马云成功创建了阿里巴巴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子商务格局。


而那些曾经质疑和嘲笑他的人,也逐渐被他的成就和影响力所折服。


在人际交往中,高维度的人总会向下兼容。


他们不会在意他人的看不惯,也不会去轻易看不惯他人。


想要认知升维,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旅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接触新的观念和文化。


一旦你视野提升了,你会感觉到心胸开阔、包容万物的舒坦和自在。


视角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拥抱他人。




转变心态

从指责到包容,从看不惯到欣赏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是终于意识到:你不可能改变世界,而只能改变自己。


杨绛在《镜中人》一文中讲述了她家老妈子郭氏的故事。


郭氏外貌丑陋还自视甚高,非常喜欢对别人的长相评头论足。


采买之时暗自揩油,又时常提出加薪要求,一旦不遂心愿便怒摔碗碟。


她自己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就如同人们照镜子,总是只看到镜中别人所看不到的美,却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然而杨绛并未因此对她心生嫌隙,她了解到郭氏背后的凄楚,其夫君背叛,儿子唯利是图。


生活的重压之下,使得她不得不以那些令人不齿的言行来宣泄。


她了解到郭氏寄给儿子的钱都是自己好几个月的工资时,便对她少了怨怼,甚至让郭氏家中服务了11年才离开。


杨绛没有因为郭氏的所作所为而对她全盘否定,而是设身处地,从郭氏的角度出发,体谅她的艰难处境,理解她行为背后的辛酸与无奈。


同样的,杨绛的丈夫钱钟书,有着才子的傲气和呆傻,在生活中显得愚笨、迂腐,得罪过不少人。


然而,杨绛也没有因此抱怨自己所托非人,反而看到了他在文学上的惊人才华,并心甘情愿地帮他处理各种工作事务,让他能够潜心创作。


杨绛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朱熹说: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有时候,对别人的看不惯,何尝不是反映自己内心的狭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不足。


而如果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别人,就能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企业专利观察  ·  InterDigital起诉迪士尼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InterDigital起诉迪士尼
2 天前
信息平权  ·  从2000万DAU说起
3 天前
信息平权  ·  从2000万DAU说起
3 天前
Java架构师技术  ·  SpringBoot + minio + kkfile 实现文件预览
5 天前
Java架构师技术  ·  SpringBoot + minio + kkfile 实现文件预览
5 天前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  被包养为什么不划算
8 年前
凤凰网军事频道  ·  揪心!两名中国人质疑遭IS撕票 外交部正核实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