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天一件艺术品
用艺术拯救自己,用艺术点亮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化学  ·  印尼首个纯碱项目落地!Pupuk ... ·  2 天前  
新闻在线  ·  警惕!春节剩菜,吃它比吃剩肉风险更大! ·  3 天前  
笛扬新闻  ·  今天起,柯桥人请步行1小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天一件艺术品

透纳,画家中的莫扎特

一天一件艺术品  · 公众号  ·  · 2018-05-16 08:54

正文


继续翻译克拉克爵士的书《观看绘画》,透纳《暴风雪》第二部分。

※    ※

不过,当然《暴风雪》绝不是调查报告。它在本质上完全代表了透纳在四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发掘出的自己和自己的艺术。1802年,英法签署了《亚眠和约》,透纳因此第一次有机会游历欧洲大陆,还去了阿尔卑斯山,在阿尔沃河(Arveron)的源头和莱辛巴赫(Reichenbach)瀑布有关的素描中,他第一次展现出:自然的伟力如何迫使他找到新的表达方式。


《莱辛巴赫瀑布》

《阿尔沃河源头》

此时,包括后来数年中,他仍然执着于和前辈们比拼风景画的想象力。可是,尽管他特别努力,想要借助克劳德·洛兰和普桑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构图,它们总是无法安定下来。它们摇摇晃晃,剑走偏锋,彼此冲突,完全不合古法。众多此类构图下面,是某种奇怪的运动,介入抛出的套索和受到重压的石头之间,这种运动找不到对应的几何表述方式,但一旦我们辨识出它,就会发现大自然中比比皆是。


这是他一系列海上风暴作品的第一幅,1805年展出的《海难》,也来自个人经历。作品中刻画的破坏力和波涛的重量是多么惊人。还有什么画作能比它更好地表现这个主题吗?没人预想到《暴风雪》的出现。

当我心中想着透纳早期的深色大海系列作品,再从画廊另一侧观看此画,我不再思考它的构图,而是它的颜色,我发现:极富张力的光线效果,不是想《海难》一样借助色调对比完成的,而且靠及其细微的颜色变化。由此,油彩形成了某种全新的一致效果,如同彩虹色一般,就像某些活的生命,此画中很像鸢尾花,而不再是画出来的幻象。透纳后期的作品,表面的渐变色极为精细,色点效果让人难以解释,无论主题是什么,总让我们想起花朵和日落时的天空。描绘光线照亮的空间,要用颜色替代色调,仅靠观察绝无可能:这需要极高的图画智慧,而且透纳长期挣扎于此。在他的速写本中,我们对他的实验可以有所了解。色块和色带彼此相邻,透纳想要了解彼此如何影响,其效果就像某些现代美国画家的画布,让人愉悦,不过体量小了不少。与此同时,他试图传达自己第一次访问意大利时唤起的感受,地中海的光线和热度用极为鲜亮的颜色表现,最深的阴影是洋红和孔雀蓝完成。但这些高度人工化的混合物不能让他满意多久。在为英国皇家美院的奥派讲座(Opie’s Lecture)准备的手稿中,他曾写道:“每次观看自然,都能让艺术更精细。”对他而言,自己在颜色理论的发现,要可以与自己对于自然景象的敏锐感知和出色的记忆力结合起来,这很重要。在1830年代,他达到了这个目的。当他最后一次拜访佩特沃斯(Petworth)大宅时,他画出著名的内部装饰,已经可以用颜色的变化描绘可见的世界,效果极其自然、直接,就像莫扎特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宅内景》

得以再次建立与自然更为直接的联系后,他不再依赖“诗意化的”主题。他不再描绘意大利的古代城市巴亚(Baiae),而是去画滑铁卢大桥,不再画赫斯帕里得斯的花园,而是描绘西部铁路公司。再说,新到来的蒸汽时代很适合他。


《无畏号战舰》

被拖着完成最后一次停泊的《无畏号战舰》,是一幅感情丰沛的作品,因为作为一个画家,最后一次看到船帆,他并不难过。他不喜欢画船帆,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喜欢描绘古典式布料效果,错综复杂的船舶索具几何造型让他无聊。但是,蒸气的华彩,浓烟从高高的烟囱中冒出,形成黑色的斜线,烟囱口还暗示下面隐藏着燃炉,这些都是他的热爱。终其一生,他一直着迷于火与水的结合。这是他最早的油画的主题,乔姆利系列海景作品也是,他还创作了很多海上的火,其中常常包含一些浪漫图像的张力。蒸汽船让他有机会自然地加以刻画。有时,此种对于冷热之间冲突的热爱带来红与蓝的对抗,我们看着有些生硬,虽然我认为《无畏号战舰》强烈的冲突感,部分原因来自于颜料的变化。但在《暴风雪》中,一切都服从于冰冷的海蓝宝石色这个整体,阿里尔号的锅炉口只在两笔柠檬黄中能看出来。画中还有一个微小的红色舷窗,在波涛中映射出两次。几抹纤细的玫瑰红涂在桨轮上。此外,画面中心的颜色完全是冷酷的,作品完成后而且更加冷酷了,因为求救火箭垂直的闪光,现在被一些灰尘和黄色清漆软化,过去曾是纯白色的。只有在消散的浓烟和它在波浪的反射中,一些焦赭色提供了必要的、但也是尽可能少的暖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