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史
读史(ID:dushi918):上下五千年,立史明智,博闻通识,知古鉴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2005年,一名印度工人在美军基地维修,路过 ... ·  2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明清时期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饮食文化影响 ·  2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做研究,这些古籍数字资源库值得收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史

千古一相张居正的用人之道

读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1-06 15:47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读史"免费关注。博闻通识,知古鉴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张居正有句名言: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领导者只有具备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才能开创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张居正被誉为明代最杰出的改革家和政治家。他以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推行一条鞭法,使危机重重的大明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堪称现代领导者的典范。


毛泽东曾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是两件事:出主意和用干部。从领导者的角度看,张居正将出主意与用干部这两项领导者的责任都做到了极致。如果说,出主意更多的是体现张居正作为雄韬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的杰出才能的话,那么,在用干部的具体实践上,则更能体现其作为一名杰出的领导者所具备的领导艺术,而这一点也是最值得当今领导者所借鉴的。

 



会说的与会干的纵观张居正的用人方略,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所谓循吏,就是一根筋把事情做好、靠结果说话的官员;而清流则是那种说得多、做得少、满脑子道德教化的人。在循吏与清流两者之间,张居正态度鲜明,用人明显倾向于会干事的人。在对海瑞和戚继光的运用上,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提起海瑞,中国的老百姓几乎无人不知,即便在当世,海瑞也已经成了—个清官形象的代言人。张居正任首辅之后,让每一个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向朝廷推荐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写信推荐海瑞。当时的吏部尚书杨博就这个问题还专门找了张居正,希望他起用海瑞。但张居正就是不用海瑞。为什么呢?张居正看得很清楚,海瑞是一个很好的人,道德、自律都很好。但好人不一定是好官,有政德而不一定有政绩。最后,张居正决定不用海瑞,而且在张居正执政十年间,从来没有起用海瑞。


那么,对于戚继光的任用又如何呢?张居正启用戚继光的时候,戚继光仅仅是总兵。当时的总兵虽然是部队一把手,但是上面还有一个总督。总督既是地方行政长官,又领导总兵。过去只要总督和总兵产生矛盾,朝廷一定是撤换总兵,而不会换总督,但是张居正却并非如此。在戚继光这个总兵和总督产生矛盾以后,他撤换的都是总督。而且每一个总督上任,张居正都会找他谈话,要他支持戚继光的工作。戚继光担任蓟辽总兵十三年,蓟辽没有发生一次战争,蒙古人也没有一次进犯。确切地说,这既是戚继光的功劳,也是张居正知人善任的功劳。



张居正是一个务实的人,不管别人怎么攻击戚继光,张居正始终对他信任有加,长久对他委以重任;但是,不管别人怎么向张居正推荐海瑞,他坚决不用。戚继光与海瑞,都是晚明时期名倾朝野的重要人物。张居正对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这就是其重用循吏,慎用清流的具体表现。


正是因为张居正始终坚持这一用人原则,万历前十年的朝廷大臣,凡是张居正亲自选拔的,大部分都是青史留名的人才。这一点,时至今日仍然值得领导者思考。


芝兰当遒,不得不除。官位乃朝廷公器。张居正也任用私人,但讲感情不讲能力的事,张居正绝不去做。譬如,他用他的亲家王之诰担任刑部尚书,但这一任用并没有招致非议。因为王之诰政声卓卓,是个很有建树的官员。所以说,如果张居正用了某个同年、同乡或者朋友,那么此人一定是贤才,而不是庸才。反之,如果是庸才,即便是其同年、同乡或者朋友,他坚决不用。

其实,早在张居正任首辅之初,就曾公开表示,不以己之好恶决定用人取舍,而是依据才能推荐部院人选,为国家爱养人才,不敢以私意用舍。张居正当上首辅之后,他的同年、同乡纷纷前来攀援。其中有一同年叫汪伯昆,和另一位同年王士祯一起成为当时诗坛两大领袖。汪伯昆在湖北当了几年巡抚,张居正任首辅后,他给张居正写信,希望能到京城工作。张居正觉得这个同学有能力,资格也比较老,就同意了,把他调到北京当兵部左侍郎,从正三品提到从二品。

汪伯昆履任之后,张居正给他一个任务,巡视整个西北的军事设施,即北京、蓟辽、陕西、山西这一带。汪伯昆的巡边之旅,第一站就是蓟辽。当时的蓟辽总兵是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可是,他每到一个地方,首先不是听汇报,探讨军事问题,而是和当地的文人一起吟诗作赋。张居正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点不满。汪伯昆回到北京,给皇上写了一份奏章,汇报他视察边境军事的情况。奏章字斟句酌,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张居正看了以后,批了八个字:芝兰当道,不得不除。兰花芝草,都是最好的花草,但它长得不是地方。既然长错了地方,就得铲掉。换句话说,汪伯昆是优秀的诗人,但兵部是搞军事的地方,不是吟诗的地方。于是,汪伯昆的官职就此被罢免。

所谓德才兼备、惟贤是举,张居正这种惟贤是用的理念,对于今天的广大领导者而言,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用人必考,授任以当。用其才,考其素,用人必考,授任以当,是张居正的一贯主张。为了调动官员的积极性,张居正大力改革吏治,设立考成法,对官员进行定期考核。所谓考成法,就是把应办的事情量化,规定完成时限,建立工作台账,一式三份留存。再由六部和都察院按照台账,对所属干部逐项对照检查,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否则以渎职论处。


张居正在考察中裁撤了大批冗员,奖励廉能。万历九年,一次就裁革冗官169名。在他当政期间,裁革的冗官约占官吏总数的30%。与此同时,张居正广泛地搜罗人才,把那些拥护改革、政绩卓著的官员,提拔上来,委以重任,信而用之。如此,月有考,岁有稽,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拖拉现象,形成了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饰非的良好局面。


万历四年十月,神宗皇帝审阅了关于山东昌邑知县孙凤鸣贪赃枉法的报告后,问张居正:孙风鸣进士出身,为何这样放肆呢?张居正说:孙风鸣正是凭借他进士出身的资历,才敢这样放肆;以后用人,当视其才,不必问其资历。神宗赞同了他的意见。

随即,张居正以圣旨为令箭,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起用人才。起用人才时:他主张论其才,考其素,对才能和品德进行全面考察。同时,他又注意到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此所谓用人必考,授任以当,被他选中的文武官员都在改革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譬如,他重用名将李成梁、戚继光、王崇古,使得主要是蒙古人的北方异族每次入侵都大败而归,只得安分守己而和明朝进行和平贸易。

如今,执行力日渐成为领导者口中的热词。其实,当年张居正的考成法,就不失为抓执行、抓落实的一套高招。从领导科学的角度看,张居正的用人必考,授任以当,不仅是衡量领导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作者不详,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娱有理 | ID:baodian818

世事浮沉,嬉笑怒骂,有观点有品位的娱乐八卦。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时局参阅  | ID: dianshangguanchajia

在这里,静观世界风云,读懂中国时局。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悦心理 | ID:ziyusan818

您的心灵伴侣,贴心.暖意.温馨。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读史开眼界 | ID:dushikaiyanjie 

历史·人文·生活·哲思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