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伙伴
有人批评说,创业圈总不说人话,于是有人翻译了一下。看完我
了一天。
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使得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这句话广为流传。
近年来, 这种散发哲学气质的企业核心价值泛滥成灾,除此之外,诸如
“新零售”
、
“下半场”
这样跟创业公司相关的一大堆似是而非、耳熟不能详的名词也很流行。它们常常显得高级而唬人,对于没有行业知识的普通人来说,这些
“黑话”
(jargon)
有时显得过于专业,当阅读相关科技报道时,如果没有没有相关上下文或者解释,常常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
当然,对于许多创业公司来说,获得资金支持不光靠产品,也得看路演时的讲故事能力,面对投资人,闻所未闻的新概念可能跟完整的商业模式一样重要,
对创业者本人来说,使用这些行业黑话可能更容易产生有关“我在改变世界”身份认同。
但是,当创业圈对自己那套语言的过于依赖时,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在不使用术语的情况下向外人解释清楚一个概念的能力。
在 Quartz 此前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许多参加创业大会的创业者在解释自己的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时候,只会堆叠一些词汇,没办法用朴实的语言把话说清——
比如一家做定制化表面的手表公司,就很擅长称自己是一个
“提供最先进的定制技术和原创内容平台的,具有破坏性的消费品牌”。
除了这种高级版的语焉不详,很多时候这些概念也并不那么真正富有创新色彩。
“这会儿大家都爱在宣传的时候说自己的业务是跟
‘云’
相关的,其实呢就是‘我们的业务都在互联网上’的意思。”一位名叫 Casey Lau 的创业大赛组织者说,
“但是当创业者们扯上‘云’这个字之后呢,就听起来又专业、又恢弘、又昂贵,还前途无量。”
创业圈的黑话一方面咋呼而难懂,另一方面又带着似是而非的时髦感,令人感到困惑。
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创业圈都在说啥,我们本着好奇心和戳穿陈词滥调的宗旨,尝试着为你用朴实的语言翻译了一些圈里人才懂的,创业圈常见的行业术语。它们大多源于硅谷文化,内容涉及了技术、金融、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
1
创业圈那些常见黑话
圈内人的红宝
1. 企业文化
原意
:企业价值观、处事风格等文化现象。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类似个性签名、个人简介的东西,每过几年总要改改。
2. 颠覆性
原意
:由克雷顿·克里斯汀生提出,多用来形容提供新功能的,扩大和开发新市场,或者对现有市场具有破坏性的技术。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一种已经严重通货膨胀化的创业圈主流价值观,特点是以小见大,比如手机多出个颜色是改变整个行业审美的第一步,这种强大的见微知著能力,让人对“颠覆性”有了颠覆性的理解。
3. “xxx is the new xxx”
原意
:跳出原有思维模式去改进或创造新事物。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比创造新事物更富有创新气息的是靠给固定句式“xxx is the new xxx”填空来搞文字游戏,“small is the new big”、“pink is the new black”,一种点石成金咒语。
4. 风口
原意
:由著名英语爱好者雷军提出的,指创业者用来借势的热门话题/产业。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基于对扶摇直上式成功的向往,人们给了机遇这个词新的说法。不过,《等待风口》和《创风口》始终是这一话题的主要作品,同一领域的纪实性文学多是灾难巨制:8 号风球过境全港停工放假,待在室外想要逆风飞翔的都被拍进了南海。
5. 孵化器
原意
:为初创型小企业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及服务,帮助企业成长的经济组织。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看上去是为初创公司提供技术、资金支持的伯乐,其实主营业务是办公室群租,相当于 HR 和行政合体,解决了初创公司架构过于扁平的问题。但在创业成本一路降低的今天, 各大连锁咖啡和精品咖啡馆成了创业根据地,形成了新的孵化产业链。
6. 自给自足型创业(bootstrapping)
原意
:把个人资产或者公司运营收入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不依靠外部投资的一种创业类型。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拿出自己积蓄不求人的清高型创业,通常是因为没找到投资人。筹钱的渠道主要是个人积蓄,以及卖保险式地问候家人朋友。
7.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
原意
: 由埃里克·莱斯提出的一种商业模式,主张以最简单可行商品来进行商业实验,降低风险和失败成本。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文案先出大纲,被毙掉的时候也没那么心疼。
8. 内容创业
原意
: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创业风口。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应对中年危机的最低成本,大概就是开个公众号。
9. 连续创业者
原意
:多家创业公司创始人。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连续创业(失败)者,创立第二家公司的最快办法是让第一家倒掉。
10. 一块钱富翁
原意
:那些声称自己年薪只有一块钱的公司高管。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作为全公司身价最高,工资最低的人,义务劳动的真相是避税,一种把钱用在刀刃上的不忘初心。
11. VP
原意
:副总裁,职级位于部门主管之上、CEO 之下的资深团队管理者。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很多人的职业生涯天花板,也是受职级通胀影响最深的人群,陆家嘴地铁站里大概有 1/3 都是 VP。
12. 产品经理
原意
:简称 PM,难以定义的一个角色,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负责的人。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还记得上面那条吗?地铁里剩下的 2/3 全是产品经理。
13.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原意
:产品开发中,仅展现产品核心概念机能的早期 demo。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最小化可行产品,“不行就改改”型产品经理的初始模版和主动学习对象。
14. Slack
原意
:企业内部沟通协作平台。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硅谷的企业版微信,日常大型多场群聊使静音和屏蔽成为用户最熟悉的两个功能。
15. 创业大会
原意
:设有展览、讲座等供创业者和与会者交流的会展活动。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创业界选秀,通常分为创意市集型海选和晋级后才艺展示两个环节。
16. 转型
原意
: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公司的整体战略。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山不转水转”的自我安慰,公司处在倒闭边缘时的垂死挣扎,复盘回血的少,基本都是为宣布创业失败在预热。
17. 拉面收益(ramen profitable)
原意
:指创业公司所得利润刚好够维持创始人基本生活花销。
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于
:挣的那点儿只够吃拉面,辛拉面。
如今,创业者都卯足了劲的想跨界,他们这种用心在语言学上的体现是开发副业造词,新的世界不好造,新词还不是张口就来?英语国家的类似升级黑话比较常用替换字母/单词,找双关之类文字游戏,我国自创的那些黑话则更有想象力,动辄承载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比如频繁出现的“生态”一词,令人忍不住联想到袁隆平上身。
2
创业圈升级版黑话
《牛津大辞典》词条wanna-be
1. vest in peace
原意
:等待期权变现的过程中,一种“我要创造刚好不被开除的价值”的工作态度,改编自“rest in peace”。
其实他的意思更接近于
:混日子。
2. bhag
原意
:big hairy audacious goal,一种强调策略和执行多过情怀的企业愿景。
其实他的意思更接近于
:我们的目标是订一个没人听得懂的目标。
3. brogrammer
原意
:bro+programmer,健身咖,会社交的男性程序员。
其实他的意思更接近于
:感觉自己鹤立鸡群的不那么受欢迎的程序员。
4. 生态化反
原意
:由贾跃亭提出,大概说的是“生态化学聚变反应”。
其实他的意思更接近于
:谷歌生态靠软件,苹果生态靠硬件,乐视生态靠创作。
5. 蒙眼狂奔
原意
:一种“即使万劫不复也要义无反顾”的无畏精神。
其实他的意思更接近于
:世界往东,我们往西,勇敢糟蹋投资人的钱。
6. 互联网下半场
原意
:指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用户增长和使用时长进入停滞的状态。
其实他的意思更接近于
:“可别老说我没长进,现在整个经济都不行”的另一种说法。
7. 互联网下一幕
原意
:互联网没有下半场,成为独角兽公司的下个机会是人工智能。
其实他的意思更接近于
:互联网早该翻篇了,我们自己本身就在研究/投资了许多研究人工智能的公司,早点吆喝起来,给之后的发布会铺梗。
8. 新零售
原意
:依靠算法、人工智能、数据等技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泛零售形态。
其实他的意思更接近于
:到哪都可以用手机买东西,为了卖东西给你,我们负责收集你的个人信息,但并不打算负责保护它们,谢谢。
9. 国民总时间
原意
:由罗振宇提出,商业竞争从空间维度转向时间维度,企业较劲的不是某个同类竞品,而是用户有限的时间。
其实他的意思更接近于
: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商业模式会越来越有利,这里是我们嚼过的书,请大家点击链接订阅罗辑思维读书包,花钱买下你已经读过本书的幻觉。
10. Techfin
原意
:不同于 fintech,马云强调一家 Techfin 公司的重点在于科技,利用科技去重塑金融。
其实他的意思更接近于
: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差很多的,你们可别搞混了。
11. 心智占领
原意
:消费升级的竞争中,让用户想到某一品项时,最先想到该品牌/产品。
其实他的意思更接近于
:实在不行重新建个档,通过开创一个新的“轻食”品类来达成。
互联网黑话进阶过程中,如果只背单词不会用,你可能会经历和学习其他语言一样的小型困境:阅读理解题里每个字都认识,却不知道在讲啥。为了活学活用,我们给一些黑话提供了特定语境,一起来感受下创业圈人的日常对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