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博客
传递精品博文推荐,最新的专题策划,最热门的精彩活动,最及时的公告通知,法律博客,法律人的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入库参考案例:周某春等36人诉重庆市涪陵区规 ... ·  13 小时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从麦浪到馍香,解锁非遗花馍里的中国年味儿! ·  2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新春佳节,保护好自己的“面子”! ·  3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25,我们绘就!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博客

孙小果案,通报之后还未完待续

法律博客  · 公众号  · 法律  · 2019-05-30 19:30

正文

对于孙小果案,应在全面而彻底的查处中,在公众监督下,让更多事实真相浮出水面,用信服的说法拉直公众心头的每一个问号,让司法正义回归应有的面貌。


正文:4248字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来源 | 上海法律顾问团微信公众号


近期云南省查处的孙小果案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5月28日,云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通报孙小果案件办理情况。


孙小果(资料图)


第一,案件来源和办理进展。


2019年3月中旬,昆明市政法机关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孙小果系1998年一审被判处死刑的罪犯,昆明市委遂及时向云南省委报告。


省委高度重视,要求对该案深挖彻查,依法办理。省、市有关部门及时成立专案工作领导小组,对孙小果前科犯罪、刑罚执行以及其他违法犯罪全面开展调查和审查。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进驻云南后,将该案作为重点案件督办。


目前,案件办理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相关部门已对省监狱管理局原副巡视员刘思源、省监狱管理局原副局长朱旭、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专职委员梁子安、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原副庭长陈超以及孙小果重要关系人等11人采取了留置措施,对孙小果出狱以后所涉系列刑事犯罪案件中的9名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23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


第二,孙小果的主要家庭成员情况。


孙小果母亲孙鹤予,曾用名孙学梅,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原民警,因包庇孙小果1994年强奸犯罪被开除公职,于1998年被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继父李桥忠,1992年与孙鹤予结婚,1996年从部队转业到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任副局长,1998年因在孙小果1994年强奸案中帮助孙小果办理取保候审受到留党察看两年、撤职处分,2004年任五华区城管局局长,2018年10月退休;


生父陈某,昆明市某单位职工,1982年与孙鹤予离婚,1996年因脑溢血中风瘫痪后病退,2016年8月20日去世;爷爷陈某清、奶奶陈某芬,分别系某中学原职工,已去世;外公孙某翔、外婆吴某兰,分别系某铁路局、某针织厂原职工,已去世。


目前,孙鹤予、李桥忠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于2019年4月3日被采取留置措施,接受调查。未发现孙小果生父陈某涉及孙小果案。


第三,孙小果在监狱服刑期间因实用新型专利被认定为重大立功获取减刑情况。


经查,孙小果在服刑期间,孙鹤予、李桥忠与监狱、法院相关人员共谋,利用并非其发明的“联动锁紧式防盗窨井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达到认定重大立功帮助其减刑的目的。目前,已对涉嫌徇私舞弊减刑的省监狱管理局1名干警、省一监1名干警、省二监2名干警采取了逮捕措施,其他涉案人员正在调查中。


第四,孙小果1994年犯强奸罪未被收监执行情况。


1994年10月28日,孙小果因强奸案被捕后,孙鹤予、李桥忠四处活动,孙鹤予向办案部门提供了孙小果患病虚假证明,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部分领导及干警徇私枉法为孙小果办理了取保候审,并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其三年有期徒刑后,办理了保外就医手续,导致孙小果未被收监执行。


1998年,经昆明市有关部门调查并问责,分别对盘龙公安分局预审科原科长李万鸿、民警方永昌以徇私枉法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和四年,对盘龙公安分局其他4名民警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目前,由于该案时间跨度长、案情重大复杂,省市有关办案部门正在按照中央督导组和省委的要求,对孙小果1998年犯强奸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后,二审、再审改判以及刑罚执行和其他违法犯罪加紧开展调查工作,依法全面深入彻查该案,对在案件中为孙小果提供保护的国家公职人员、关系网和“保护伞”,坚决一查到底,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将适时向社会公布。


近期最受关注的舆论热点中,“云南恶霸孙小果的后台是谁?”肯定算一个。舆论场上的“孙小果背景之问”,如今终于有了答案。5月28日,云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对孙小果案件的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已对省监狱管理局原副巡视员、原副局长等重要关系人采取了留置措施。云南省委常委会也召开扩大会议,对孙小果案背后的“关系网”和“保护伞”,要坚决彻查、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一名21年前的死刑犯,却能多次减刑,最终神奇地走出监狱,继续涉黑涉恶为非作歹,直至再次被捕……太过“离奇”的案情,难免引来公众的猜测。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情况通报中,有专门一段介绍“孙小果的主要家庭成员情况”。除了生母、继父的情况,还特意提到孙小果生父,对其已经去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均有提及。这在以往的案件通报中,并不多见。虽然目前仍有一些不同声音,但也要看到,这样一份相对详实的情况通报,体现出了对重大舆情的重视和回应关切的努力。


一名在云南任职的朋友表示,此案案情年代久远,调查起来要费时日,从侦查办案的角度看,查清事实后再慎重公布,是正常的,公布的事实也是目前调查的基本情况。但也正因案情复杂、时间久远,对公众的心理冲击较大,所以调查结果的公布,更需要负责任,也更需要有说服力。因为公众关注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法治精神、公平正义、信息公开的基本需求,是值得重视和珍视的民意。


孙小果案引来的舆情也提醒我们,在回应社会重大关切之时,既需要有态度,也需要讲方法。首先是要态度坚定、心态坦诚,即便案情复杂,也要及时、准确、坚定地表明立场。有了这样的态度,才能争取更大程度的信任和支持。这也是为什么“把孙小果案办成铁案”能上到新闻标题,在网络广泛传播的原因。其次是要方法科学、回应得当,针对公众主要的关注点要早回应早澄清,调查的进展情况、调查清楚的事实、还需进一步调查的内容,都坦诚告知公众,相信能换来公众的理解。相信,只要事实清楚、逻辑合理,案件的处理就能与舆情的处置形成良性互动,助推案件进一步水落石出。


其实,公众也应该看到,孙小果案重新进入公众视野,背后正是坚决打黑除恶的大背景。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一年多来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5月24日在云南专门听取了孙小果案件情况汇报,云南省委也表示要“密切配合、深入调查,依法彻查”。


坚决打黑除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提升治理能力的要求,也是保障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要求。公众应该相信,这样一个法治时代,没必要也绝不可能以牺牲一个地方法治公信力的代价,去包容一股黑恶势力和背后的保护伞。无论该案涉及到谁,都会坚决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彻底打掉黑恶势力背后的“官伞”“警伞”“庸伞”,这样的态度是不会变的。


(网络配图)


扫黑除恶不单是一份惩治犯罪、维护治安的单项试卷,更是一套整肃贪腐、完善治理的综合性试卷。现在看来,这个综合性试卷中,回应舆论关切、回应公众期待,也是一道必答题。相信,以坚定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在个案中凝聚社会共识、增进社会信任,法治中国建设就一定能在各方合力下稳步前行。


作为一起公共性案件,孙小果案所有细节和全部过程,有必要置放于公众目光检视之下,这也是消除公众疑虑、真正办成铁案、恢复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5月28日,云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孙小果案的最新情况。通报显示,目前,已对11人采取留置措施,9名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23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此外,孙小果主要家庭成员、监狱服刑期间因发明专利立功减刑、1994年犯强奸罪未被收监执行等情况,也被公之于众。


之前,一则孙某某被审查逮捕的消息,曾引来网络热转,后被证实系误认,其实“孙某某并非孙小果”,但这也从某种程度侧证了,孙小果案为国人所关注的程度。一起旧案,一经媒体曝光立即点燃舆论,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在此背景下,由当地专门机构发布的情况通报,以权威性的事实和结论,一一回应公众关切的焦点,无疑有利于及时消除人们对于此案的疑虑。


回看孙小果案,的确疑点重重,公众对此抱有关注,并非无的放矢。比如,为什么孙小果犯下当众轮奸这样严重的罪行,竟然还可以从轻量刑,甚至不用在狱中服刑;为什么已经终审判处死刑,竟然还可以不死,甚至再次成为如今黑恶犯罪团伙的头目,包括语焉不详的父母之谜等,这些若明若暗的信息,无不让公众浮想联翩。因此,云南方面的相关情况通报恰当其时。


当然,就此案而言,这份情况通报还有不少信息增量的空间。比如,孙小果的真实年龄是多少。如果按照警校的档案年龄,孙小果应是19岁,但后来却变成了17岁。如果查明属于违法更改,不仅对孙小果这一强奸犯罪的原判量刑应推翻重来,有关人员可能还须承担徇私枉法、包庇犯罪等刑事责任。


又比如,以孙小果生父母、继父的实际身份,固然与人们猜测的大老虎有一定距离,但可能拥有的社会关系,恐怕并不简单。比如,孙小果的继父李桥忠,因在孙小果1994年强奸案中帮助其办理取保候审受到留党察看两年、撤职处分,但2004年任五华区城管局局长,官运为何不受影响。这些疑点之处,也需要顺藤摸瓜、条分缕析。


图片来源:聚图网


司法正义是最大的正义。任何一起案件的不完美,都将对法治的信仰、司法的权威造成创伤。据云南扫黑办表态,对孙小果1997年犯强奸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后,二审、再审改判以及刑罚执行和其他违法犯罪加紧开展调查工作,对提供保护的国家公职人员、关系网和“保护伞”,坚决一查到底,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这种彻查到底、除恶务尽的法治态度,是恢复正义的应有之义。


但是,从内在价值和影响力而言,沸沸扬扬的孙小果案早已超越了个案。作为一起公共性案件,在职能部门依法介入查处的同时,还有必要将所有细节和全部过程,置放于广大公众的目光检视之下,而这也是消除公众疑虑、真正办成铁案、恢复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客观上说,该案时间跨度长、案情重大复杂,彻查并不容易,但这些因素并不是正义蒙尘的理由。对于孙小果案,应在全面而彻底的查处中,在公众监督下,让更多事实真相浮出水面,用信服的说法拉直公众心头的每一个问号,让司法正义回归应有的面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