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他仕途亨通,25岁加入中宣部,26岁成为中宣部最年轻的副处长,29岁成为最年轻的处长。
那个时候,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在中南海里面转。有一次他骑在路上,前面有两个人走在路中间,他就使劲按铃,意思是赶紧让开。然后那两个人就停下来,回头看着他,他吓了一跳。谁啊?胡耀邦和他的秘书。
后来他辞职下海,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时隔多年在一次聚会上,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紧握着他的手:老领导,终于又看到你了。原来这个常务副部长,当年就是他从人民大学调过来的。
说到这里,没准你会觉得他是个官二代、有钱人家的孩子,不然怎么会如此厉害?这么想你就错了,其实,他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
4岁时,他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愤而上吊自杀;13岁时,母亲因为煤气中毒去世。
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上街要饭,流浪街头、饱受凌辱,长大之后,他下乡、进北大读书,毕业后进入中宣部,后来又下海创业。本来想着生活总算好过一点,却又遭遇发妻离去、朋友背叛、濒临死亡等诸多人生苦难。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挺了过来,不仅赚得了百亿身家,还捐出了整整30亿元,甚至还差点买下冰岛0.3%的国土!
面对苦难,他总能像黄河水那样保持愤怒和不屈,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他在16岁时,执意要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怒波”。
这个人,就是黄怒波。
父母双亡
靠吃骨头里面的骨髓度日
用拳头维护自己的尊严
1956年,黄怒波生于甘肃兰州,后来随父母迁到宁夏银川。父亲是部队的团职干部,为人性格耿直,得罪了不少人,结果被打成反革命分子,一时想不开就自杀了,当时黄怒波仅有4岁。
黄怒波家人合照,前排左一为黄怒波
不得已,母亲一个人拉扯着黄怒波兄妹4人长大,日子过得很苦。为了养活一家人,母亲拉着板车去城墙挖土,一车土卖几毛钱。有一次城墙塌了,过了许久,才有人来将她从土中扒出。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年幼的黄怒波必须要学会如何忍饥挨饿地生存下去。那时候他最期待的就是邻居回家,邻居是个厨子,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会带一口袋肉骨头回来,上面残存着一些肉,还有骨髓。
很多孩子就在那里等着,等厨师扔下骨头,就像饿狼扑食那样冲上去抢,舔着上面残存的肉,用石头砸开骨头,吃里面的骨髓。有时骨头已经长蛆,就把蛆挑掉继续吃。
到了13岁,不幸再次降临,母亲在值班时不幸煤气中毒,卧病一年后,丢下4个孩子,撒手人寰。
为了吃饱肚子,黄怒波不得不上街要饭。可以说,饥饿贯穿他的童年和少年,那时候饿到什么程度呢?多年以后他回忆道:
有一天在家门口,很脏的街道上竟有一节长麻花,我看了半天,终于决定把它捡起来吃,一咬,是小孩拉的粑粑,终身难忘。
时至今日,黄怒波并没有忘记那段苦难岁月,他对现在电视剧里狼吞虎咽的镜头十分不满:
我最讨厌电视剧里那些狼吞虎咽的镜头了,太假了!真正饿久的人根本吃不下东西。我常常一饿就是好几天,饿到极点,连胃中的酸水都能吐个一干二净。
但比起饥饿和死亡,人性的残忍更像梦魇一样,缠绕少年时的黄怒波,令他终生不忘。
因为家里穷,又是“反革命分子”的儿子,班上谁丢了东西,老师总是第一个翻他的书包;同学们打队鼓,他只能在旁边看着干羡慕。至于红领巾这样的东西,更是轮不到他来戴。
一男孩曾经笑他没爹娘,他就和那男孩打起来,男孩打不过他,就让父亲一把把他抱住,让他挣脱不开,然后一砖头砸在他头上,把他砸晕。等他醒来,发现自己满头都是血,路过的人不仅没同情,反而说:反革命家庭的人,死了就死了。
在一次又一次因为是“黑五类子女”而被暴打之后,年少的黄怒波发现,只有拳头才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武器。没有爹娘的他,成为了一个玩勇斗狠的少年。
到了16岁,他来到黄河边上,面对黄河的滚滚波涛,内心迷茫的他深有感触:“我这一辈子,要像黄河的愤怒波涛一样,永不停息。” 于是,他就把名字从原来的“黄玉平”改成了“黄怒波”。
下乡插队获得人间温暖
上北大、进中宣部一帆风顺
却被迫和发妻离婚
初中毕业之后,黄怒波就作为知青下乡到银川的通贵乡。在这里,他得以摆脱被人批斗的处境,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别的知青一天只能挖两段沟渠,但黄怒波能挖四段;即便寒冬腊月,他也经常半夜三更起来套车,往田里运粪;后来他被任命为大队会计,老会计不肯教他打算盘,他就躲起来苦练,后来甚至可以双手打算盘。
黄怒波插队时的老照片
在农村,黄怒波也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全村1400多人,谁都认得黄怒波,还亲切地叫他“大个子小黄”,觉得他没了爸妈很可怜,甚至还把村里唯一的鸡蛋给了他吃。
有一次,黄怒波发高烧,好几天都下不了床,村民段忠礼发现他病得很严重,赶紧用板车把他拉回自己家,段忠礼妻子照顾了他40天。他叫她“姨妈”,后来上北大的被褥都是段妻缝的。
就这样,黄怒波身上曾经的野蛮和愤怒慢慢褪去,他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他开始了读书、写诗,“我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残忍的现实世界,一个是书本诗歌的梦幻世界。”。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了1977年,当时宁夏唯一一个上北大的指标落在了通贵乡,群众联名推荐了黄怒波,“因为有文化,会写诗,知青也干得不错,群众基础好。”
黄怒波在北大时的合照,后排中为黄怒波
之后,黄怒波从北大中文系毕业,进入了中宣部,靠着勤勉和努力,他29岁就成为了处长,成为了中宣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处长。
但在官场如鱼得水的时候,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结婚仅两年的妻子突然提出了离婚,“我当时并不想离,因为我尝过没有父母的痛苦,我甚至要求妻子给孩子制造一个完整家庭的假象。”
但无论怎么努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他又当爹又当妈,把孩子拉扯大。父母早亡,妻子离去,这是他人生中最痛苦之事。
黄怒波曾说:“回忆是一种毒药,会让你受到伤害,我很少鼓励自己回忆。”
仕途一帆风顺却要辞职下海
历经艰辛终于赚了5000万元!
然而,比离婚更严重的是,他开始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危险”的想法。
当时他已是29岁的中宣部处长,仕途一片光明,但此时他却被契科夫的《小公务员之死》惊出一身冷汗。看惯了官场上有权时如众星捧月,没权时门庭冷落,他害怕自己有一天会变成契科夫笔下的小公务员,为权势而战战兢兢,唯唯诺诺。
“在大的政府体制里,你只是一颗螺丝钉,不会有大的个人存在价值,再这么下去,一个人除了做官什么都不会做了。”于是,黄怒波选择下海。
下海之后的黄怒波(右一)
下海之后,他才发现生意原来不那么好做。他给人印过名片、卖过复印机、倒卖过钢材,从被人毕恭毕敬对待的国家干部,到现在遭尽白眼的小企业主,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后来,他加入了一个出版社当负责人,但很快就经营不下去了,上面领导允许黄怒波成立一个咨询公司,养活出版社三十多号人,这个就是他后来的发家的中坤集团。
1997年,黄怒波的好运终于来了,当时他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同学李明(现远洋地产董事局主席)合作开发“都市网景”楼盘,通过房地产赚到他第一桶金5000万元!
像诗人一样做生意!
虽然黄怒波投身商业,但他骨子里面依然是个爱好文学的青年,诗歌是他放不下的追求。
13岁时,他就在《宁夏日报》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处女作;后来在中宣部任职,他就以“骆英”为笔名,陆续出版了《不要再爱我》、《拒绝忧郁》、《都市流浪集》,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蒙文出版。
因此,在黄怒波身上,诗人的感性和商人的狼性完美融合,竟带来不少商业上的成功。
在凭借“都市网景”赚了5000万以后,黄怒波把目光放在了旅游地产上,第一个项目就是安徽黟县宏村。和集团高层的考察中,大家对宏村的印象并不好: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村内景色破败,看不到未来的投资前景。
但黄怒波一眼就喜欢上了那里,那里有800年历史的古朴村落,村落中的古建筑保存完整,如同水墨画般的灰瓦白墙,人工水系贯穿全村。这是只有一个诗人才能看到的美好景色。
随后,他坚持投资宏村,砸了数百万元,修公路、建宾馆,把一个无人问津的破村落整体改造成独具特色的度假山庄,每年吸引了上千万人前去参观。
2000年,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一年的门票收入就有几亿元。但事后回头看,这个项目一开始是充满风险的。对此,黄怒波笑着说:“只有诗人才干这种事。”他是歪打正着了。
2012年,黄怒波又因“收购”冰岛走红,冰岛处于北极圈的极寒之地,商品开发难度很大,黄怒波却想砸钱买下冰岛0.3%的土地,没点诗人的情怀,这种事可做不出来。
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黄怒波改买为租,但依然租下了冰岛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租期99年!
当然,光靠感性做生意只是一句玩笑话,背后少不了理性的思考。实际上,无论是古村落旅游还是境外度假区旅游,都十分火爆,这也是因为黄怒波看准了:旅游业和房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最风光之时惨遭兄弟背叛
质问人性为何能够如此贪婪
正当黄怒波的事业风生水起之际,他却又遭遇一次重创:他被自己的下属、好兄弟出卖了。
由于为人仗义,也十分强势,黄怒波把公司越做越大,却也让不少下属心生怨恨。
2002年,他发现自己非常信任的几个下属,居然瞒着他私自注册了自己的新公司,还把集团的一层办公楼的产权也转到该公司名下,几千万现在也不知去向。
他马上采取行动,对事情进行了紧急处理,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却让他痛彻心扉:“我至今想不透,人为何那样贪婪、残忍?”
时隔多年之后,黄怒波口述当时的经过时依然十分愤怒。他也立下规矩,看人只看对公司和他的忠诚度,他可以允许员工犯错,但绝不能容忍员工暗地里耍花样。
身家80亿全国排第438
慈善排行榜排第9
历经重重艰难,黄怒波迎来了以前根本没法想象的幸福时刻:2016年,黄怒波登上胡润百富榜,身家80亿元,全国排名438位。
曾经那个连饭都吃不饱、要靠乞讨为生的穷小子,终于如同励志小说的主人公那样,靠着自己的一双手换来了幸福生活。
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财富而成为一个守财奴,从1998年开始,他就陆续给母校北京大学捐款,累计超过了10亿元。
除了母校,他还设置慈善基金会,把善款投向了文化、诗歌、教育、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有人曾统计过,黄怒波的中坤集团成立至今,累计向社会捐款已达30亿元……2009年,他的个人捐赠位列2009年胡润慈善榜第9位。
对于自己的资产,他已经做好了安排:一半捐给北大,另一半留给员工做企业。
结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黄怒波人生的前半段,这句话是注解。
经历过最冷漠残暴的对待,也经历过最真挚淳朴的关爱,黄怒波并没有偏激地走向社会的反面,而是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番事业,并且以包容、行善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
面对残酷的命运,有人自怨自艾,有人奋起反抗,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完全在于自己的一念之差。
或许用他自己的诗作《在路上》的一段话,来描述这位“诗人企业家”最为合适:
“没有人同行我也得流浪,没有了流浪,都市该怎样辉煌?
一城的高楼怎样冰硬,一城的街巷怎样漫长,
算了吧,反正我只有在路上。”
——骆英《在路上》节选
本文来源:创业智库(微信ID:cyzk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