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
第一财经研究院与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智库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
(下称《报告》),《报告》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和国家工商局的新注册企业数据,构造了一系反映中国创新能力的指数。
《报告》发现,中国创新活动目前更多地集中在工业领域,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创新指数排名靠前。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在技术上面临颠覆性突破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智能化。
《报告》列出了2016年创新能力排名前20的企业,华为、中兴和中石化位列前三。三家龙头创新企业中,华为和中兴都是民营企业,属于信息通信技术产业(ICT)。此外,在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有超过10家企业来自ICT行业,除了华为和中兴,这些企业还包括鸿富锦精密工业、中芯国际、腾讯科技、联想、大唐移动、华三通信、京东方、中移动、华星光电等。
《报告》指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速非常快,其2016年创新力指数是2001年的1072倍和2011年的3.93倍,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信息产业正逐渐“软化”,软件类产业的技术水平正在赶超硬件类产业。
《报告》从产业细分角度出发,基于计算得出产业创新力指数,比较按照二位码和四位码细分行业的创新能力。2016年,创新力指数前10的二位码行业依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品修理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创新力指数前10的四位码行业依次是: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通信系统设备制造,其他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修理,生物药品制造,通信终端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电子测量仪器制造,兽用药品制造。
《报告》还选取符合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7个新经济行业,展示了这些行业的创新力指数。这7个新经济行业分别是:节能与环保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报告》指出,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步入“新常态”,不再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更加关注质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要素扩张和投资拉动转换到创新驱动,实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中国制造”转变“中国创造”。
在党的十九大强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指导思想下,2035年我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报告》还提出了两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要切实加强专利保护。专利是政府赋予创新者一定时间内排他性生产某种产品和服务的权利。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专利保护被认为是鼓励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但在中国,对于是否应该加强专利保护仍然存在争议。《报告》认为,中国企业要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获得核心竞争力,而为了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供高端产品和服务,客观上也需要更强的专利保护。
二是要切实加强品牌保护,让创新者“有恒产者有恒心”。《报告》指出,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只有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上形成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因此,政府加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市场品牌的保护,事实上就是在更好地守护科技创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