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教授吐槽
微博“银教授”唯一官方公众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过年回家,方言和普通话哪个“烫嘴”? | ... ·  18 小时前  
CHINADAILY  ·  Sports丨Butler headed ... ·  昨天  
人民日报评论  ·  从DeepSeek看中国创新丨人民锐见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银教授吐槽

总有人说你不务正业

银教授吐槽  · 公众号  · 时评  · 2018-06-24 17:59

正文

人一生中要做很多选择,但并不总是非此即彼,很多时候可以两条路并行,边走边看。


之所以有这个感慨,是因为最近收到粉丝私信,一位大一的学生觉得自己打游戏很厉害,想辍学当职业玩家。但父母和老师都觉得这是不务正业,问我该怎么做选择?


我没法直接给答案。人们太喜欢直接要答案了,总想着打听一条捷径,却忘了检验自己是否会走路。

自己掌握解题逻辑,比别人给你答案更靠谱。


我想分享一段自己的经历,希望能对他有启发。毕竟从大学到工作,我也一直都在“不务正业”。


我大学四年玩bbs每天八小时以上,发帖量以万为单位。

当别人用各种方式都联系不到我时,只要上bbs发私信就能找到我。


我每天在bbs抖机灵,逗别人笑,很享受。当你成功逗笑别人一次,你还会想有第二次,会上瘾。

后来觉得自己江郎才尽,我就反复看吴宗宪的综艺节目以及周星驰的电影,企图从中寻找一些规律和灵感。

之所以这么用心,可能是因为我实在没什么其他特长,所以一旦看到自己好像有点搞笑,就会拼命抓住。毕竟每个人骨子里都想被认可。


大学四年,我有上万个小时在跟网友打交道。

当一个人持续做一件事达到一万小时,最笨的人也会比普通人稍微厉害一点吧,所以我对网络文字还比较敏感。

后来我回头看,这段经历对我后来写稿很有帮助。


说这些,并不是鼓吹“不务正业”的人总能另辟蹊径开创一片天,因为我这段经历是纯属歪打正着。

所以当时我脑子还比较清醒,并不认为文字能立刻养活自己,所以我没有放弃学业,甚至还考过了四六级。


后来上班后,我抖机灵的阵地转移到了微博。

每天自顾自的写段子,虽然不好笑,但写得多了,总有几条好笑的,于是就有了机会写网剧和脱口秀。


我发现,稿件最粗暴的奥义不就是抖机灵吗?而我在大学时已经抖过一万小时的机灵了,我只需要把这些机灵串成有节奏的稿子就行了。


上班时,我午休时间不睡觉,在办公电脑上写稿;晚上在家熬夜写稿。

我本可以不用这么拼,但那段时间刚买房,工资不够花,承受着那个年纪不该有的拮据,只能靠写稿维持生活这样子。

后来写着写着,有一天发现稿费比工资还高,那上班不是浪费时间吗?于是我辞职了。


有人问:你是怎么做到稿费比工资高的?

其实很简单,找一份工资很低的工作就行。

(这段属于抖机灵)


辞职前,我甚至没跟父母商量。

只有不确定的人,才需要找人商量,就像那位粉丝找我商量。

而我当时很确定,因为我知道,大学的一万小时,以及工作后写过的几十万字的稿子,已经让我初步掌握了一门手艺。

谈不上出色,但一定有饭吃。


我大学的那段经历,想表达:正业和副业可以先并行,别着急选择。

我工作后的那段经历,想表达:到了非要做选择的时候,需要有实力做支撑。

其实做选择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很多时候,不是你去选择脚下的路,而是条件成熟后,脚下自然就有了路。


就像我看过的一个非常有共鸣的视频,他们也是游戏爱好者,但在事业、爱情、亲情上都遇到了冲突。他们是怎么处理的?结果是什么?相信你看完会有自己的答案。




这个视频里,不同的选择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把自己的生活弄得漂漂亮亮,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也许他们在游戏里不是王者,但却是生活的王者。

那些“不务正业”的事,可以辅助你的正业,甚至可以变成正业。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认真对待生活,以及等待一个机会。


有实力的人总能找到最适合的舞台,而这舞台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互联网能提供展示实力窗口、俱乐部能提供饭碗,而商业赞助让这一切顺畅运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