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养身参考
点击下方“关注”,每天就能免费获得专业、实用、可靠、全面的保健信息和养生指南,权威专家打造,健康一手掌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营养师顾中一  ·  这种“超生”蔬菜正当季,好吃营养也不错! ·  4 天前  
丁香医生  ·  涂护肤品时拍一拍脸,真能加速吸收吗? ·  2 天前  
营养师顾中一  ·  中式预制菜真的不如洋快餐?院士一句话扎心了! ·  6 天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心理成熟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养身参考

各科医生给出疫情期间最重要的100条医嘱,每个人都应该听听!

养身参考  · 公众号  · 养生  · 2020-02-29 06:30

正文




[养身参考] 微信
每天早7点,推送养生妙招!
关注


人难免会生病,平时生了病去医院再正常不过,但在疫情期间,身体有了不适,在家怎样做能维持病情稳定?


今天我们特地邀请了 多家医院10余个科室的专家 ,总结了 100条疫情期间的健康建议 相信一定可以帮到您~


感染科&呼吸内科



1. 测体温需在平静状态


电子体温计往往测不准,使用水银温度计之前需要 擦干腋窝 ,避开饭后、活动后、心情激动时,在平静状态下测量,另外,女性排卵期体温比正常升高0.5℃是正常的。


2. 年轻人低热可先观察


体温大于37.3℃,如果是年轻人,没有基础疾病,小于38℃,不伴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的话,可以在家观察病情变化。

3. 持续超过38度去发热门诊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大于38℃,或者伴随有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 等症状,建议来发热门诊就诊。


4. 老年人、慢病人群发热立即就诊


如果是老年人,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支架术后、肿瘤、慢性呼吸疾病等等慢性基础病的,体温升高至 37.3℃以上 建议来发热门诊就诊。


5. 有旅居接触史,发热立即就诊


如果您近14天去过湖北,或者和湖北来的人有密切接触,例如一起吃饭、一起打牌、一同居住等等,或者和确诊“新冠”病人有密切接触,又或者身边有3个人同时出现发热时,体温37.3℃以上应去发热门诊就诊。


6. 感冒 小毛病先别急


呼吸系统小毛病,例如受凉感冒出现咳嗽、咽痛、有点胸闷、似乎有点胸痛等等,程度不严重,持续时间 小于1周 ,可先在药店买点对症的药物。


7. 呼吸困难需就诊


如果症状比较重,例如近几天突然出现严重的 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咳大量黄痰 等等,建议预约挂号就诊。


8. 复诊适当延后


一些不着急复诊的情况,例如肺部结节的变化、肺炎吸收的情况等,这种情况 推迟几个月随诊 ,等疫情过去再来复诊没有关系。


9. 慢性肺病加重需就诊


如果是 慢性肺病 患者,最近病情加重,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咳黄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加重、咯血等等,建议预约挂号就诊。


10. 家属可代替开药


呼吸科的老病号,如慢阻肺、哮喘、肺癌、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复诊开药尽量让家属代劳,就近社区开药,没啥病情变化就别来医院看病。



眼科




1. 以下5种情况,可 暂缓就诊


不伴有明显症状的“眼红”可能只是轻度结膜炎或结膜下出血,可以暂缓就诊。


老年人逐渐发展的视力下降,如白内障,可疫情结束后择日复查。


青少年的屈光不正,如需要验光配镜、斜弱视等,可暂缓就诊。


眼前出现非固定的黑影,可等疫情结束后再就诊检查。


药物控制良好的青光眼或其他疾病,病情无明显变化或无加重可暂缓复查。


2. 以下3种情况,及时就诊


中重度眼外伤,如化学烧伤、热烧伤、眼球破裂伤等要及时就诊。


眼红痛伴视力明显下降,这种情况可能是角膜炎,青光眼、虹膜炎等眼内炎症,需及时就诊。


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如突然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视力骤降、固定的眼前黑影且逐渐扩大等,要及时就诊。


专家建议:


疫情期间,要避免长时间用眼,要注意定期闭目休息。


如果期间需要使用人工泪液等眼药水,则一定使用前后都洗手。



肿瘤科



1. 肿瘤患者防护需更严格


肿瘤患者抵抗力低,特别是治疗期间的患者,属于 高度易感人群 ,因此要比一般人群更严格的做好防护措施。


2. 同居家属也要做好防护


除了肿瘤患者,同居照料的家属也要做好防护,做好 外带物品的清洁消毒 ,勤洗手,及时清洗衣物。


3. 通风时谨防感冒


疫情期间居家需要每天开窗通风,肿瘤患者要特别注意通风期间的保暖,不要因通风着凉。


4. 治疗方式需寻求医生建议


肿瘤治疗情况很复杂,瘤种、分期、术前或术后、化疗方式、患者身体状态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患者及家属做任何决定前最好都联系主管医生寻求建议。


5. 疫情期间肿瘤治疗从简


疫情期间在肿瘤治疗在许可的情况下要 从简 ,例如 辅助化疗的可以选择单药化疗 ,分期偏早的可以暂时不化疗,疾病稳定的可以维持治疗,需要术后随诊检查的可以延后。


6. 尽量在当地治疗


特殊时期尽量在当地治疗,我国各地医疗技术有差异,但也不是差异大到不可接受,还可以利用很多平台寻求治疗指导,这些都可以帮助患者安排合理的治疗。


7. 出现急症及时就诊


肿瘤患者遇到 急症或进展明显急需治疗 的可在当地医院急诊就医。


8. 注意饮食运动,保持体力


在疫情期间除了注意防护外,肿瘤患者要保持饮食均衡,加强营养摄入,适当活动,保持体力。


9. 肿瘤患者尽量少出门


肿瘤患者不要到人多的场所、乘坐公共交通或反复到医院,开药等可以让健康的家属协助,避免长时间逗留医院。


10. 避开过多负面信息


肿瘤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态。家属也要与肿瘤患者多交流,减少患者在疫情期间接收过多负面信息。



药学部



1. 慢病用药要规律


慢性疾病,遵嘱用药。在未经许可下,不可随性调整服用的剂量、频次、服用方法。


2. 家属可替老人开药


老年人一些常见慢性疾病用药,可由家里健康的年轻人前往附近社区医院代其开药,注意携带好必要的证件和原处方。


3. 新发疾病谨慎用药


疫情期间就医不便。您可以自行选择 非处方药对症处理 ,但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


4. 不盲目多药联合使用


不要认为类似作用的药物一起吃就会更好,可能适得其反。


5. 严重症状不可盲目用药


对于一些新发的严重症状,如 突发剧烈呕吐、昏厥 等,则不建议患者自我药疗,盲目用药可能掩盖病情,仍需到医院明确诊断。


6. 用药出现极度不适,停药就医


用药期间,如果遇到自认为是由于药物导致的不适,且不能忍受的情况。为了确保安全,建议您先行停药。并且为了不耽误病情,还要尽快寻求医生、药师的帮助。


7. 药物按说明书规范存放


药品存放不当,不仅会失效,甚至导致一定的 毒副作用 。您需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中,对于存放条件的要求,并严格执行。对于过期药品,坚决丢弃!


8. 正规渠道购药


购买药品,请注意购药渠道的正规性,不可轻信上门推销、不知名网络平台、网售低价药的信息。


9. 遵从医嘱用药


药品的使用,不同于一般商品。合理用药,才能保障您的身体健康。疫情期间,更需要您认真遵从医嘱。


10. 遇到用药问题可线上咨询


如遇到问题,还请您寻求医生、药师的帮助。可以先进行线上咨询,在医生或药师建议下决定是否有必要去医院调整用药。



儿童保健科



1. 1岁以内母乳喂养


1岁以内小宝宝以奶为主,条件允许应坚持 母乳喂养 ,母乳不足情况下可添加配方奶粉,每3-4小时喂养一次,由少至多逐渐添加辅食。


2. 1岁以上逐渐加辅食


1岁后的儿童逐渐转成 3餐辅食 ,2-3餐奶,每日配方奶500-600ml。


3. 2岁以上饮食多样化


2岁以后的儿童每天保证 奶量300-400ml 左右。饮食多样化,注意蛋白质,蔬菜水果以及谷物类食物的摄入,做好荤素、粗细搭配。


4. 不与孩子共用餐具


保持厨房干净整洁,不跟孩子共用餐具,喂食时不用嘴吹食物,也不要嚼过后喂给孩子。餐具要定期消毒。


5. 接触儿童前做好防护


看护人外出回家后洗手、更衣再接触儿童 。不要对着儿童咳嗽、打喷嚏。喂母乳时要洗净手,可佩戴口罩并保持局部卫生。



儿童肾内科




1. 肾病综合征酌情调整用药


如果尿蛋白转阴处于缓解状态,普通饮食即可,无需低蛋白低盐饮食。可当地医院复诊调整用药。如果激素用量已很小,如 泼尼松或甲强龙2片或1片隔日应用 ,可暂时维持治疗,待疫情结束后复诊。


2.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当地复查


应用激素或联用免疫抑制剂者,当地复查调整用药。如果仅有尿检可见红细胞,少量蛋白尿,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特殊药物应用,可择日门诊复查。


3. 泌尿系感染需留意尿的症状


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尿色混浊甚至发红。可洁净容器如矿泉水瓶留取小便至附近医院 (附近社区医院即可) 化验尿常规,确诊后 抗感染治疗


4. 警惕水肿、血尿、高血压


肾脏疾病如有水肿、少尿,持续肉眼血尿,高血压 (可能表现头痛头晕呕吐视物模糊甚至抽搐) 或新出现其他不适需要至医院就诊。


5. 激素用药不可擅自停用


应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可擅自停用 ,如无药不方便医院就诊附近药店应有售。无特殊情况,足量每日应用 (泼尼松2mg/kg,最多60mg(12片)) 最长8周即需要就诊减量。



心内科



1. 非急症可不急于复查


除了急性心梗和急性左心衰等少数急危重症,疫情期间,大部分慢性心血管疾病都不急于定期复查。复查也应遵循就近原则,基层或社区医院都可以完成。


2. 心血管病不要擅自停药


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 坚持用药治疗 ,尤其是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不能擅自减量或停药。


3. 支架术后可延期复查


做完支架的患者,如果手术顺利,没有再次出现做支架之前的那种胸闷、胸痛,则也不急复查,等此次疫情过后复查都可以, 支架后常规检查 在基层医院和发达社区医院都可以完成。


4. 就近开药,同化学名可代替


家中没药了一定及时就近补充。当地医院或社区医院如果没有同种药物,可以用 化学名相同的其他厂家药物代替


5. 坚持每天量血压


高血压患者每天要坚持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只要没有大幅度升高或波动,疫情期间非急症应减少就诊次数。


6. 复诊前可 线上咨询


如果血压监测不理想,可以先通过网络平台线上咨询心内科医生,再决定是否需要去医院复诊调整用药。


7. 饮食清淡,适量加蛋白


心血管病患者在清淡饮食基础上,适当增加蛋白质如鱼肉、蛋、奶,以及新鲜果蔬的摄入, 提高抵抗力


8. 避免焦虑诱发心脏问题


过度紧张焦虑也可能会诱发冠心病患者的不适。要保持积极心态,保证睡眠质量。


9. 有新症状或老症状变化,要及时就诊


冠心病患者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新的症状如胸痛、胸闷、心慌、喘憋等,或老症状出现了明显变化,比如心绞痛变得更频繁、程度更重等,需要及时就诊。尤其是出现了持续不能缓解的情况,需要及时拨打120。


10. 发热要去发热门诊


心血管病患者如果出现了发热, 体温持续超过37.3摄氏度 ,应该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中医科



1. 服药期间均衡饮食


口服中药、中成药的患者,饮食要少油少盐、少葱姜蒜、荤素搭配、品种丰富,不要吃绿豆、不要饮浓茶。


2. 暂停扎针、拔罐等中医治疗


疫情期间,扎针、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类治疗建议暂停;药浴、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熨帖、艾灸等治疗,建议 在医生指导下,居家治疗


3. 科学使用艾灸好处多


艾灸穴位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家中没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情况下,用 艾条熏屋子也有所助益


4. 慢病 复诊适当延期


大部分中医科的慢性病患者复诊都可以延期,暂时停用中药即可。


5. 肿瘤患者可持续中医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口服中药效果良好,持续用药控制者,可以考虑前往医院复诊。


6. 停中药后 病情进展可复诊


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需要依靠长期口服中药稳定各项指标水平的,一旦停药会出现病情波动或进展者,可考虑前往医院复诊。


7. 停中药后不适可复诊


停服中药后出现明显不适感,自觉病情迅速加重者。可考虑前往医院复诊。


8. 居家可尝试柔和运动


疫情期间,不出门,可居家尝试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等柔和的运动。


9. 居家可按摩穴位


可在家自己进行穴位按摩:足三里、合谷、内关、关元、气海、大椎、肺俞、肾俞、三阴交、涌泉等。


10. 出现急症及时就诊


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如严重胸闷、呼吸困难,剧烈的疼痛、眩晕、呕吐、腹泻、出血,应及时就医。



内分泌科



1. 内分泌疾病患者不可减药停药


内分泌科常见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痛风、脂代谢异常、甲状腺疾病,比较少见的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大多数都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疫情期间病人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并要做好自我的指标监测和症状记录 (比如末梢血糖自测)


2. 就诊一定戴口罩


必须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时,一定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配合体温检查, 手部勤消毒 。避免过度担心或焦虑。


3. 就诊需提前预约挂号


就诊前的准备,提前预约挂号,按序就诊,这样可以减少聚集,降低风险。就诊时带齐近期病历、就诊记录、化验单、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


4. 诊前有疑虑,线上咨询


就诊前可以利用医疗平台,线上询问内分泌专科,请医生帮您判断是否必需到现场就诊。


5. 病情稳定可减少就诊次数


内分泌疾病大多数为慢性疾病,只要病情稳定,没有明显或大幅度波动,在疫情防控时期非急症应尽量减少门诊就诊次数或暂缓就诊。


6. 降糖药可 就近开


如果需要到门诊开药,例如降糖药等,可以选择社区等医院就近取药,不必到人员密集的大医院去。


7. 慢病可延长开药周期


防疫期间,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若病情平稳开药周期可适当延长,就诊时可与医生咨询,可适当减少就诊次数。


8. 甲亢患者警惕症状加重

已患有甲亢的病人,如果出现症状加重,继而出现高热 (一般高于39℃) ,心率加快 (一般高于160次/分) ,伴有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出,恶心,厌食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9. 糖尿病警惕急症


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持续大于13.9mmol/l,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多尿、口干、头痛、嗜睡,呼气中有烂苹果味,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要及时就诊。特别是空腹或餐前血糖大于16.7mmol/l时,必须马上就医,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10. 发热及时就诊


患有内分泌慢性疾病等基础病的人,如果出现 发热伴乏力、干咳 等症状,您需要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不要直接到内分泌等专科就诊。



妇产科



1. 部分监测项目可在家做


疫情期间部分产检可以适当推迟,有些监测项目如胎动计数、血压测量和体重监测,孕妈妈可以在家中自己做并记录,在下次产检时带给医生。


2. 28周开始计数胎动


从孕28周开始孕妈应每日早中晚各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段计数胎动1小时,正常情况下, 3小时胎动次数相加×4>30次,每天胎动的次数相差不超过50%。


3. 每周测量一次血压


应每周测量一次血压,若有 头痛、头晕、视物不清 等情况应随时测血压,并记录。


4. 每周选择一天监测体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