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报采用的绩效考核制度,有所差异,以下分就不同报社作法论述,再做横向的比较分析。
(一)联合报系的“关键绩效指标”管理系统
联合报系从1960年至1993年前,采取基本薪资、高福利与变动短期奖金为主(林富美,2006:79),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文化。随着传播产业环境逐渐开放,平面媒体竞争压力大,报系遂于1999年陆续推出优退优离方案,并开始致力于修改薪资结构。至于四大报的绩效管理制度,以联合报系向企业管理借鉴而来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系统最完整而严谨。
联合报系不同部门的考核项目不完全相同,考核过程也因媒体属性不同而产生施行差异,平面媒体的KPI为月考考评(S5、S7、S12),电视媒体UDN TV则为季考评(S2)。根据前测探访了解,联合报系各部门的考核方式不同,因此本文将联合报系分为平面记者(中央记者、地方记者)以及UDN TV电视记者(企编制作、企编主持),分述之。
“数字汇流”是KPI考核很重要的指标,联合报系将2008年订为“影音元年”,设立相关培训机制,并于当年6月启动教育训练(徐国淦、于俊杰、余鉴,2015)。在KPI全面实施之后,联合报系订定平面记者每个月必须完成30则实时新闻、2则影音新闻,后来下修为一个月20则实时新闻、2则影音新闻(S5、S7)。至于UDN TV,由于电视节目工作繁忙,且UDN TV本身就产制影音节目,该台虽然也设计若干考核类目,主要与报社管理机构对接,但落实状况不佳(S2)。
中央记者KPI评量指标,根据受访者(S12)2015年12月提供资料指出,考核内容分为深化内容、TV部分、数字汇流、管理职能、多元营收。深化内容指的是制作专栏、专题;TV部分指的即时新闻、影音制作;数位汇流指的是与Plus合作;管理职能指的是完成上级交办事项、撰写工作日志;多元营收指的是业务配合。
其次,地方记者KPI评量指标,受访者(S7)2015年11月提供资料指出,考核内容包含深化愿景工程/采数字制作(20%);数位汇流/即时新闻、影音、跨平台议题(20%);深化影响/引领公共议题(10%);深化影响/深耕在地脉动(10%);内容创新加值/强化知识性及实用性(20%)、汇流人才/影音制作人培训计划(5%);多元营收/引进外部资源(5%);其他/得奖(5%);管理职能/教育训练、培育接班人、追踪轮调、上级交办(5%)。
而电视台UDN TV记者的评量指标,根据受访者(S2)2015年11月提供资料指出,考核分为贡献度、执行力与专业能力。“贡献度”指的是节目制播量、身兼多职、粉丝团人气、节目宣传效果、业务项目配合;“执行力”指的是准时完成作品、节目内容正确与精致度、粉丝团人气(贴文数量与互动频率)、业务项目完程度;“专业能力”指的是企划能力、脚本创作力、主持表现、敬业精神(主动支持、勇于任事、抗压性、使命必达企图心)、向上管理(工作日志、出勤考核)。
从上述的三份KPI指标观之,不同部门的指标与具体配分方式,各有差异,但此种差异并非完全根据记者个人的差异性而来。根据受访者(S2)指出,不少同事们认为,KPI管理系统的实施太过突然,报社没有安排系列课程向报社同仁事先训练,仅仅发下一份说明书就开始实施KPI考核制度。而KPI的设计,部分指标僵化,出现只要照着KPI考绩表做事,就能得到比较高的考绩分数,而KPI项目并不能完全反映员工的劳动强度,例如:有记者指出,曾经帮请假的同事代班一个月,每日新闻的工作量加重许多,却得到非常低的KPI考绩分数,因为双倍的工作量使得没有时间去完成自己的KPI考绩项目(S7)。
其次,订定KPI的订定源头为人资部门,人资部门缺乏采编背景的工作人员,无法体会记者的工作生态,许多人质疑,新闻媒体属于内容产业,怎么能够使用量化的管理系统来考核评估(S2、S5、S7)。多数人指出联合报系的KPI项目太过繁琐,有太多没有意义或不知道如何填写的指标(S5、S7、S12)。
再者,90年代中期,曾是地方新闻受到高度重视的黄金时代,同样的《联合报》也曾大量扩增地方新闻人力,但2017年《联合报》地方版新闻的版面再度减少,各地方版缩减成单一版面。《联合报》记者透露,内部已针对年资较高的老记者进行好几波优退,并以“一年一聘”的短期合约回聘,藉此缩减人事成本。2017年报社还将朝“地方人事成本至少缩减20%”为目标迈进,人事精简也会持续进行,不仅如此,媒体还可能收取地方政府的置入费用(吕苡榕,2017)。此时对于不能认同的指标,如:多元营收/引进外部资源,记者也无权抗议,对于具有专业主义精神的记者,只能选择放弃该项分数(S7)。
最后,由于绩效考核成绩对薪资调幅的影响力不大,KPI虽然会影响年终奖金的高低,但由于媒体产业的环境问题,《联合报》已经不像过去鼎盛时期那样赚钱,导致报社年终奖金额度不高,在母数低的情况下,大家分到的年终奖金差距不会太大,这也使得报社员工越来越不在乎KPI考绩分数(S5、S7)。
(二)《自由时报》《中国时报》《苹果日报》绩效考核制度
相较于联合报系严谨量化的KPI管理制度,《自由时报》《中国时报》《苹果日报》在绩效管理的设计上,则相对偏质化取向。
《中国时报》的绩效管理方式,根据受访者(S6)2015年12月提供资料指出,“各部、处、室主管以下之管职”管理职绩效考核评分表,考核项目分为工作绩效、策划能力、领导能力、品德操守、判断力与选择能力、协议合作共六大项。
《自由时报》的绩效管理方式,根据受访者(S3)2015年12月提供资料指出,《自由时报》一线记者月评表主要评分项目共分为“各月份新闻表现优异”“各月份工作表现优异”“各月份新闻线索”及“各月份新闻表现重大错漏”共四大部分。
《苹果日报》的绩效管理方式,受访者(S4)2015年12月提供资料指出,《苹果日报》绩效考核分为10大项目:知识与表现、统筹及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危机处理能力、工作态度、沟通能力、服从性、主动性。
本研究从受访者提供的资料发现,《中国时报》在旺中集团的管理下,有逐渐朝向量化管理的趋势,报社效仿联合报系的细致的KPI管理系统发展出自己的绩效考核指标。而《自由时报》与《苹果日报》的绩效考核则是“大标题式”的大项目,从《苹果日报》的十大考核项目可以看出,报社不希望在考核过程有过多的繁文末节,而是直接以结果论英雄,记者表现的好坏由长官判断,员工必须自己观察与适应,进而内化为成为报社期待的记者。
根据Kandula(2006)的分类,上述偏重于“文化管理策略”的质化管理方式,在华人社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治”压力,受访者(S3、S8)也指出,尽管量化指标有相对客观性参考,但最终决定权仍在长官笔下,做事合不合长官胃口,变成工作最重要的目标。
(三)四大报的薪资与独家奖金报酬
四大报新闻记者的薪资待遇方面,以《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的薪资条件比较高,对新鲜人的待遇大约介于3万6千元至4万2千元,《苹果日报》一年的共领13个月薪水(外勤记者有通话补助费),《自由时报》则有许多津贴加给(如三节奖金、电话补助费、夜点费等)(S1、S3、S4、S5、S6、S8、S10、S12)。
联合报系与《中国时报》的薪资条件比较低,对新鲜人的待遇大约介于3万2千元至3万8千元之间,然而,联合报系鼓励“得奖”,如果在新闻类竞赛中有得到名次,报社会额外给予同额奖金做为报偿;《中国时报》则是注重独家新闻,对独家奖金的发放较为大方(S1、S2、S5、S6、S7)。
激励因素包含成就感、从事挑战性工作、受人赏识、晋升机会、担负重责,其目的为了更加优化新闻工作环境,四大报业对记者的激励与报偿,多数是以奖金与工作绩效表现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