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研之成理
夯实基础,让基础成就辉煌;传递思想,让思想改变世界。“研之成理科研平台”立足于科研基础知识与科研思想的传递与交流,旨在创建属于大家的科研乐园!主要内容包括文献赏析,资料分享,科研总结,论文写作,软件使用等。科研路漫漫,我们会一路陪伴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新版ChemBlender分子可视化插件初步 ... ·  2 天前  
NaturePortfolio  ·  苏州实验室、港中深、于默奥大学… ... ·  2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破局科研困境:聚焦基层创新环境与晋级体制改革 ·  2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破局科研困境:聚焦基层创新环境与晋级体制改革 ·  2 天前  
小张聊科研  ·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发表在Cell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研之成理

浙江理工大学曹聪课题组ACS AMI:利用染料构建能量蓄水池,点亮Ho的上转换发光!

研之成理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2-04 23:34

正文

▲第一作者:孟晓宇
通讯作者:曹聪
通讯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论文DOI:10.1021/acsami.4c18871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链接)



全文速览
通过精心选择基质材料、精确控制敏化剂浓度以及设计有机染料作为能量转移天线,作者成功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并增强了材料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作者探究并验证了羟基对上转换发光中 Ho 3+ 离子的影响,从而制备出在不同溶液环境下呈现多色发光的水溶性复合纳米材料。



背景介绍
稀土离子因其丰富的能级结构,在发光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 UCNPs )因其卓越的吸收波长波发射短波的能力而备受关注。它展现出优异的光稳定性和相对较长的荧光寿命,在生物医学和成像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Er 3+ Tm 3+ Ho 3+ 是常见的上转换发光中心。其中, Ho 3+ 具有复杂的能级结构。它的 5 I 6 能级与敏化剂 Yb 3+ 2 F 5/2 能级不匹配。因此, Ho 3+ 掺杂 UCNPs 的上转换发光需要声子的辅助。此外,稀土离子固有的 4f−4f 跃迁表现出窄带吸收和较弱的吸收特性,导致能量转移效率降低。同时,纳米颗粒的表面缺陷也会阻碍发光强度。当具有核结构的稀土纳米颗粒直接暴露于水中时,其敏化剂和激活剂均会受到表面缺陷的影响,导致显著的表面猝灭效应。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 Ho 3+ 掺杂 UCNPs 的应用和效率。

1. 材料合成与调控的示意图。 (a) 基质的选择; (b) 壳层厚度和敏化剂浓度调控; (c) 能量转移过程示意图。

浙江理工大学曹聪团队通过对基质材料、发光中心及壳层敏化剂浓度进行调控(如图 1 所示),成功得到了 808 nm 激发下发光性能优异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NaYF 4 :20%Yb,1%Ho@NaLuF 4 :10%Yb,40%Nd 壳层中掺杂的敏化剂 Nd 3+ 将生物友好的 808 nm 激发源引入体系中。 Nd 3+ 能够高效利用来自 808 nm 激光的能量,通过 Yb 3+ 将其转移至 Ho 3+ Nd 3+ Ho 3+ 的能量转移距离也进行了优化。作为光吸收天线, ICG 染料分子被用于研究上转换发光的增强效应及其机制。在 ICG 染料与 Nd 3+ 共同作用下,该纳米晶如同一个能量储存器,将能量聚集起来,不断将激发光传递给 Ho 3+ ,以实现明亮的上转换发光。最后,通过表面改性,获得了亲水复合材料,以拓宽 Ho 3+ 离子在生物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亮点
1 )调节 Ho 3+ 作为发光中心的上转换纳米颗粒的成分和结构以实现高效能量传递。
2 )通过染料的能量聚集效应增强材料的光致发光特性。
3 )研究了羟基对 Ho 3+ 发光性能的影响
4 Ho 3+ 在不同溶液中表现出显著的多色发光特性。



图文解析
2. 核壳结构设计与 Nd 3+ 浓度调控对材料结构的影响

作者选取了 NaYF 4 作为上转换发光基质,利用高温溶剂热法合成了 NaYF 4 :20%Yb,1%Ho HoNP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 Nd 3+ 浓度不同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NaYF 4 :20%Yb,1%Ho @NaLuF 4 Ho@Lu, x=0 )和 NaYF 4 : 20%Yb, 1%Ho@ NaLuF4:10%Yb, x%Nd Ho@xNd x=20, 40, 60, 80 )。壳层中 Nd 3+ 浓度的增加引起了晶格畸变,使纳米颗粒的形状从近球形转变为哑铃形。

3. HoNP Ho@Lu x = 0 )和 Ho@xNd x = 20 40 60 80 )的发光光谱及能量传递路径

NaLuF 4 作为惰性壳层,可以屏蔽缺陷和杂质的猝灭效应,增强上转换发光(图 3d,e )。荧光衰减曲线表明,通过用不同的壳层包覆 HoNP ,材料的荧光寿命在 980 nm 激发下得到了显著增强(图 3c )。然而,在掺杂 Nd 3+ 后, Nd 3+ 980 nm 激发下反而成为不利于发光的缺陷(图 3f )。随着 Nd 3+ 浓度的增加,上转换发光逐渐减弱,甚至低于 HoNP 的发光强度(图 3a )。相反,在 808 nm 激发下,当 Nd 3+ 浓度为 40% 时,上转换发光达到峰值(图 3b )。超过此浓度后,由于 Nd 3+ 之间的浓度猝灭以及 Nd 3+ 与激活剂 Ho 3+ 的交叉弛豫,上转换发光强度显著下降。上述结果展示了核壳结构和通过 Nd 3+ 的能量聚集效应对上转换发光增强的必要性。

4. 980 nm 808 nm 激发下, HoNP Ho@Lu (x = 0) 以及 Ho@xNd (x = 20, 40, 60 80) 染料敏化后获得的最大荧光增强倍数。

由于激发光与 ICG 吸收峰之间的不匹配,在 980 nm 激发下, ICG 对所有材料均无敏化效果。然而, Ho@xNd 纳米材料在 808 nm 激发下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染料敏化效应。对于 Ho@40Nd ,理想的染料浓度为 14 μmol/L ,在 540 nm 处增强了 7.2 倍,在 645 nm 处增强了 5.3 倍(图 4c )。总体而言,经过 ICG 敏化的 Ho@40Nd 808 nm 激发下展现出最高的上转换发光强度。

5. (a) HoNP Ho@40Nd-y (y = 0.5, 1, 1.5 2) 的形貌、发光强度及染料敏化效果

利用核壳投料比对壳层厚度进行调控,从而调节 ICG 染料与发光中心的距离,探究传能距离对染料敏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ICG 染料在 [email protected] 中敏化效应最佳,在 540 nm 处的发射峰强度是未敏化时的 89.3 倍,在 645 nm 处为 100.8 倍。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 ICG 染料的敏化效果逐渐减弱。值得注意的是, ICG 的最佳浓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特定值,而是一个随着外层生长逐渐缩小的最佳范围。当核壳比为 1:0.5 时,在 10 35 μmol/L 的染料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敏化效应。该范围在核壳比为 1:1 时缩小至 10 25 μmol/L ,并在核壳比为 1:2 时急剧下降至 10 14 μmol/L

6. (a) 采用 OAlg 修饰的 ICG 敏化 [email protected] 的多色发光特性

为构建亲水性上转换体系,使用氧化海藻酸钠( OAlg )对材料进行修饰。与分散在环己烷中的材料相比,未经过 ICG 敏化的体系分散在水中时,在 540 nm 645 nm 处的荧光强度分别下降了 96.2% 47.7% 。羟基伸缩振动显著猝灭了上转换发射光,在 540 nm 处尤为明显(图 6a )。为验证这一结论,作者将 ICG 敏化的复合体系分散在不同的溶剂中,比较了它们的发光强度和颜色。由于重水中不存在羟基,该材料呈现出亮绿色发光,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敏化效应。而当材料分散在乙醇中时则呈现明亮的黄色发光,分散在水中时,发射颜色明显向红色偏移。



总结与展望
总之,通过调节结构和能量聚集效应,优化了掺 Ho 3+ 纳米颗粒的上转换发光性能。作者发现并验证了羟基对 Ho 3+ 离子上转换发光的猝灭效应。由海藻酸钠( OAlg )和吲哚氰绿( ICG )共同修饰的复合材料在不同溶液中表现出多色变化特性。该复合材料可用于羟基浓度的检测,其多色发光特性在防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文章第一作者为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在读硕士生孟晓宇,通讯作者为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智能生物材料研究所曹聪副教授。


研理云服务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