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长年咳嗽鼻塞之类的老毛病,Dr.Why常常跟自己的朋友开玩笑,“我一年感冒两次,一次6个月”。也许是身体被磨练出了抵抗力,这么多年的流感季节里,Dr.Why还真没怎么中过招,毕竟看过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之后,流感的可怕就彻底脱离了课本知识,深深印在了许多人的脑海里……
其实吧,外国的月亮也不一定更圆,不然每年欧美国家对流感如临大敌式的防备是干嘛的呢?病来如山倒,别说中老年人,身强体健的大小伙子也可能躲不过这一劫,就算有麻省总医院的顶级救治也一样。
不信?那就看看这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流感“实况录像”吧:
从发热、咳嗽急速进展到呼吸衰竭被收进ICU,这位22岁年轻人的病情恶化速度之快,已经大幅缩小了医生们鉴别诊断的排查范围,不过在一边紧急处理的同时,医生们也要找到真正的感染凶手,以实现对症下药。
一号嫌疑犯:细菌感染
有感染,先查细菌,这也算是医生的职业习惯了……而细菌确实是最为常见的肺炎致病病原体。由于患者的症状急速进展,
常见的致病菌中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可能性最大,它们可能作为初始的致病菌或继发性感染的参与者
。由于患者病史无特殊接触史,炭疽、鼠疫等少见病原体的致病可能有限。
二号嫌疑犯:真菌感染
由于患者既往体健,没有服用影响免疫力的药物,始发真菌感染的可能性相当低。
三号嫌疑犯:病毒感染
患者的发病是在2014年的冬天,冬季也是属于白……不,流行性感冒的季节,但要说流感常见的危险因素,比如老年人或小儿、怀孕、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等等,这名小伙子一个都不具备。也许是由于鼻拭子检测阴性,外院对这名患者并未第一时间应用抗病毒药物,但
这项检查并不能成为排除流感的决定因素
。
医学发展了这么多年,却还是拿流感没什么好办法……
禽流感?相信不少读者都不会对它感到陌生,Dr.Why当年就经历过一次一例偶发禽流感让全市各大医院拉起红色警报的风波……不管是H5N1还是H7N9,致病力都相当之强,但患者并没有家禽接触和疫区旅行史啊,排除排除。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的可能性也比较有限。
这样的话,似乎流感是唯一可能的解释了。
初步诊断:流行性感冒伴细菌导致的超敏性肺炎
诊疗经过:
在收入ICU后不久,PCR核酸检测证实患者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
ICU为患者使用了万古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奥司他韦的抗感染方案。入院第二天,患者开始出现右侧气胸,予胸腔穿刺置管。入院第三天,外院时进行的血培养结果回报,提示并存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治疗方案未变。由于患者肾功能恶化,于入院第四天开始透析治疗。
虽然诊疗团队继续积极治疗,但患者病情仍然不断恶化,于第14天开始出现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休克,由于右足供血极差进行了紧急截肢。
入院第16天,考虑到患者预后极度不良,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后,诊疗团队决定终止治疗,撤去生命支持
。在患者去世后,经家属同意进行了尸检。
已经被各种感染折腾得面目全非的患者肺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