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400字,大概阅读时间2分钟)
“陈先生您好,请问您现在忙吗?”
“额,您是哪位?”
“我是某某公司的,我们有个企业高峰论坛。。。”
“哦很抱歉,我最近很忙。”
“老陈最近干嘛呢?忙不忙?”
“额,有啥吩咐呢?”
“一大帮朋友说好久没见,想聚聚呗。”
“你们先聚吧,我就等下次了,手头有个事最近得处理完。”
“佳哥您在办公室么,方不方便啊?”
“额,我在办公室,怎么讲呢?”
“正好路过江南大道呢,你方便的话我上去坐坐。”
“哟,抱歉哈,重要不?重要就上来,如果不重要我们下次约好不好,赶一个方案呢”
以前,在微信上,我最怕的一个信息是:
“忙不忙?”或者“在不在?”
怎么回呢?我得知道你想干嘛呀,所以好纠结。
谢鹏说,这周的主题是“不是我忙,是你不重要”,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可能也不用纠结了。
因为对方如果不重要,那就回答好忙好忙啊,如果对方很重要,那就回答不忙不忙。
貌似谢鹏也不是这个意思,或者我自己也不希望以对方是否重要,来决定我是否忙。
那么,你问我忙不忙,我该如何回答呢?
老妈说,你怎么现在还在公司,真的有那么忙么?
我说不是啊,我今晚都在公司看书而已。
老妈的逻辑,在公司就是在忙。而我的逻辑,看书就是不忙。
双方好像都貌似对,也貌似不对。
跟一个朋友吃饭,他问,最近忙么,我说忙疯了。
他说,你忙疯了怎么还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这,忙难道是开心的反义词?
吴晓波说,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那么,在美好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算忙么?
汤唯成名之后,有一次一个朋友装修房间,她偷偷跑去帮忙。
朋友非常意外,一个大明星戴着报纸帽跟着大家一起粉刷墙,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完事后,汤唯很认真的跟朋友说,今天是我今年来最开心的一天,谢谢你。
八卦来的,也许是公关稿,但我似乎能理解这种情绪。
回到主题,应该如何回答我忙不忙?
我们在读经济学的时候,有个名词叫做机会成本,就是你做了某件事,就会放弃做另外一件事,另外这件事的最大价值,就叫做机会成本。
我说不忙,那么你过来喝茶,陪你喝茶的这段时间,我就可能失去了跟同事沟通一个项目,或者安排一个会议,或者思考某个方案等等的事情。
有一些人的确我们是可以很直接的判断,耗在他身上的时间的价值会很低,比如,一个电话销售员,非得来跟我讲他们在佛山的一个楼盘的好处。
但有些人,我们的确挺难在把时间投入前就知道是否有价值。
潮汕人总喜欢在办公室放一套功夫茶具,人来客往,喝茶聊天,往往商机呈现。特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一切也充满了机会,一句我很忙,也许就错过了几个亿。
我也的确曾经很不情愿的接待了一个冒昧来到我办公室喝茶的人,然后他了解了亲子约的整个模式之后,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很棒的客户。
但,貌似还是回答不了那个问题。我该忙,还是不忙?
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会趋于信息对称。那么,我们是否能从最本质的东西去看到这个问题?
也就是,我忙不忙,先自己坦诚一点,然后让对方判断。如果对方判断跟我们不一致,直接拒绝。
比如开头最后的对话,我直接说,“在赶一个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