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学派
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城发布  ·  明确了!可放宽至70周岁 ·  17 小时前  
南城发布  ·  明确了!可放宽至70周岁 ·  17 小时前  
逆行的狗  ·  搭建属于你自己的AI知识库 ·  昨天  
逆行的狗  ·  搭建属于你自己的AI知识库 ·  昨天  
昆明警方发布  ·  “顶流”眼中的昆明公安 ·  2 天前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常青松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学派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0年会召开

中国学派  · 公众号  ·  · 2020-10-28 14:24

正文



本报讯(记者王春燕) 10月25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0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迈向‘十四五’的城市中国:人文、智慧和生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李晓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出席会议并致辞。

谢伏瞻指出 ,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人文、智慧与生态将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李晓红表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获得了关于城市发展的三点启示:一是人民至上的人文关怀理念彰显了城市的温度,二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产业支撑了城市的速度,三是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了城市的亮度。 通过此次疫情大考,相信未来城市管理将会有更大改革、更多改进,未来城市建设会秉持新的理念,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要深入研究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聚焦研究未来五年城市发展与建设,为党中央决策服务。

高鸿钧认为 ,只有让城市更加智能、更加绿色、更具人文气质,才能真正适合人们生活。 要加强服务于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城镇化战略和科技政策的研究,突出以绿色城镇化为导向的城市治理、环境治理、生态建设、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加强以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为目标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交叉研究,以人为本城市管理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通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一鸣对“双循环”格局下城镇化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 王一鸣表示,新发展格局对城镇化提出的新要求有: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增强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双循环”的枢纽和战略支点作用,三是增强中心城市的创新策源功能,四是在内陆地区培育更多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五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六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表示,城市发展要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 地方政府积极发挥作用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密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很大的区别就是政府积极发挥作用。要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认为,未来城镇化格局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在空间上的选择,人才对城镇化格局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除了安全性和社会稳定这一空间流动的基本底线,人才更多倾向于选择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优势区位。这些区位要有创新的活力、能力、文化,还要有满足人才需求的服务配套体系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城市领域专家学者约150人参加了本届年会。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规律,展望“十四五”时期城市中国图景,分析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城市发展对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