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已经过了庆祝儿童节的年龄,每年还是会小小期待六一的到来。
那一天,不管什么品牌会换上圆体花字和卡通形象,网站和商场里也贴满
孩子们缺了牙的笑脸。起初看着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几岁,但是见多了不免麻木——小孩子的节日,我跟着凑什么热闹呢?满屏的鲜花插画,不过是在提醒我已经过了那个年龄而已。
今时今日的节日营销,似乎越来越深陷某种内容定式。要找到一个不随大流、让成年人也能感同身受的儿童节campaign并不容易。而家装品牌博洛尼则独树一帜,基于精准的洞察、讲好了一个给成年人的故事。不妨来看看他们怎么做。
用蒙太奇手法,塑造“家”的回忆杀
对所有人来说,由“童年”联想到的都会是一副具体的场景。或是盛夏蹲在院子里吃西瓜,或是午后坐在窗边听蝉鸣……而无论哪个场景,都依托于“家”发生。博洛尼整体家装便抓住了“家”在人们心理层面的意义,打造了一支引人共鸣的TVC。
5月31日,博洛尼整体家装以一支《童年收藏「家」》提前庆祝儿童节的到来。影片通过蒙太奇手法,将“小时候”和“长大后”连接起来,让人直观感受到“家”对成年人的意义。
在同一片空间里,孩子眼中的每个家具、每根线条都有自己的情绪,就算独自一人也可以奏出欢乐的协奏曲。而当灯光再次亮起,开门的已是拖着疲惫身躯的成年人。紧皱的眉头和不断的叹息替代了上一帧的欢愉。但,那些被自己忘却的快乐,“家”都会帮你记住。当重新看见小时候的物件、文字,看到这方空间替你收藏的童年遗迹,便能再次感受到那份尘封的活力。“家”的特殊意义便在此彰显了。
在儿童节的节点上,大多数品牌都会从儿童视角出发,博洛尼整体家装则另辟蹊径。这支片子对童真的书写,不是让你回到过去,而是能够以更有活力的状态活在当下。无忧无虑的童年固然值得记住,但更重要的是,就算已经过了孩提时代,依然可以在家里重新变成小孩。
在这支片子中,“儿童”不是一个特定的年龄,而是一种状态。当一个人周遭的环境让她足够舒适、有安全感,住在心里的儿童自然就会浮现出来。而“家”是童年发生的场所,也是一部记录自己成长的实体相册。因此,我们对家的依赖不仅是物理层面,更是心理层面的。博洛尼整体家装抓住这一心理共识,提出slogan:“家会记得,所有大人曾经也都是小孩。”将那份放下戒备的柔软与品牌气质联系起来,成功在融入节日元素的同时输出了一波全新的品牌态度。
在处处张贴着蜡笔画和卡通角色的儿童节,博洛尼整体家装为什么要选择一位疲惫下班的成年人作为TVC核心角色?这源自他们对品牌核心客群的细致分析。
博洛尼整体家装的主要用户就是一二线城市、有稳定收入和家庭的中青年白领们。他们有体面的工作和薪水,却也肩负重任。南都民调中心2020年《职场压力与加班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31-40岁受访者对目前的工作压力感到“非常大”或“比较大”,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家是唯一一个能让他们完全放松的地方。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在《空间诗学》中将“家宅”视作灵魂的城堡,其中安放着人们的无意识。“家”给予的私密性和安全感,总是勾连着我们最柔软的情绪。博洛尼整体家装便抓住了这一都市人共通的痛点,以一种极富温度的方式,放大了家和人的情感链接。
一片舒适的空间,能让我们放下焦虑和紧绷,重新变回“大儿童”。近年来新兴的“空间心理学”便证明了这一点。圣地亚哥新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Dave Alan Kopec曾提出,一个空间内的某些特定形状或设计会作用于大脑的特殊部分,从而影响个体潜意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就像TVC里演的那样,既能在疲惫时稳稳接住你,任你“四仰八叉”,也能在忘记快乐时帮你唤醒童年记忆中的活力。舒适的空间,是允许我们像孩子一样肆意“撒欢”的柔软场域,也是开启美好生活的第一步。
这也是博洛尼整体家装的品牌理念。让装修不只是从物理层面美化居住空间,更是为创造美好生活迈出第一步。2024年,博洛尼整体家装又一次率先提出“全屋十年维护”,覆盖近百项工艺、产品、材料,甚至连小小的五金配件维护时间都全部延长至十年,并与客户签署纸质版维护服务协议。这不仅展示出品牌长期主义的耐性,也体现出其回馈客户的决心:从细微处着手、关注每一个可能造成不便的细节,一站式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
除了追求超越行业标准的品质,博洛尼整体家装还关注家居对人精神生活的增益。他们曾与国内外设计大师合作,用充满艺术和观赏性的整体家装丰富用户的生活语言。哪怕是三五十平的空间,只要有用心打造的室内装潢,也会超越其表层的建筑意义,成为喧嚣都市中最包容我们的舒适区。比起童年记忆的容器,博洛尼整体家装赋予了“家”更温暖的含义:它不仅记得你曾经是小孩,也能让你现在重新做回小孩。
对于每一个品牌来说,儿童节都是不可放过的流量节点。但当节日本身提供了万能的公式,要想做出不落窠臼的营销便是难上加难。
而这一次,博洛尼整体家装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不要将思维局限于传统定式,谁说儿
童节一定要用蜡笔和涂鸦博得欢心?不盲目随大流、不刻意营造氛围,而是用精准洞察定位人们心里那个“看不见的儿童”、发现用户的另一个需求切面。
博洛尼整体家装的做法,或许也为所有节日营销提供了思路:套用公式可以带来一时的声量,但只有长期主义的耐心和推己及人的洞察力,才能真正把握消费者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