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近日,乌军突袭库尔斯克,战火延烧至俄罗斯境内。当地时间8月7日,普京在莫斯科郊外新奥加廖沃官邸召开紧急会议(
下图
),与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联邦安全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国安会秘书绍伊古和视频参会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一起讨论库尔斯克局势,普京将乌军此次行动称之为“又一次重大挑衅”。
截至本文发稿时,双方战斗仍在继续,未有结果。目前,各路消息、战报频出,我们无法独立证实,也没有意愿去核实,因为俄乌不是我们专长的领域,对我们半岛研究有用的只是结果,我们只需静观等待。
6月普京访朝时,朝俄提升了双方关系,签署了《朝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以下简称“朝俄条约”
)。该条约是“全面”条约,并非某些自媒体渲染的所谓“军事条约”或“军事同盟条约”,“全面”与“军事”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在我看来,朝俄条约决定了双方之间的“准同盟”关系。这大致由两点决定——
一是由条约第三、四两条所决定。
条约第三条规定,“当出现双方中哪一方可能遭到武力侵略的直接威胁时,双方根据哪一方的要求立即启动双边协商渠道,以便调整彼此的立场,就互相提供合作来消除所造成威胁方面的可行实践措施进行协商”(
朝中社官方中文版
);第四条规定,“双方中哪一方受到个别国家或多国的武装侵犯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依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及俄罗斯联邦的法律,立即调动自己拥有的一切手段提供军事及其他援助”(
朝中社官方中文版
)。
很多人的注意力在第四条上,有意无意忽略了第三条。其实上述两条是一个存在递进关系的整体,第四条实际受到第三条制约。也就是说,第四条所规定的军事援助,并非所谓的“自动军事干预”,而是要根据双方协调立场的结果,来最终决定“调动一切手段提供军事及其他援助”的内容。
二是由
双方对“同盟”的态度
所决定。众所周知,金正恩公开表态,称提升后的朝俄关系是“同盟”关系,但
普京对朝俄“同盟”关系从未正式公开表态
。另外,朝俄条约签署后,朝方急火火地对外公开了条约文本,而俄方按兵不动。双方元首之间的这种表态温差,以及对公开条约文本的速度差,实际上很说明问题。简单讲,朝方积极造势,俄方消极对待,朝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充其量是个“准同盟”关系,离“同盟”也很远。当然,这一点见仁见智。
乌军突袭库尔斯克之后,有些人、有些媒体或自媒体很兴奋,认为乌军对俄罗斯领土的侵犯将“触发”朝俄条约相关条款,甚至认为“
百战百胜
”的朝鲜人民军就要向欧洲战场进发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朝军参战的说法不是第一次出现,比如早期的“十万朝军下乌东”,比如朝俄条约签署后的“朝军数个工兵旅上俄乌前线”等,但这些都是假消息;
我们曾对前者做过甄别
,后者则有国内媒体为之辟谣。但遗憾的是,有些人总是“第一季观众”,至今还有人相信并津津乐道朝军已经上了俄乌前线。
朝俄条约已经签署了,这没错,但需要注意的是,它至今并未生效。条约第二十二条做了这样的规定——“
本条约须经批准,并自交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
”。迄今为止,
朝俄双方尚未正式交换批准书
,因此,
朝俄条约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尚未正式生效
。也就是说,乌军突袭库尔斯克,并不能“触发”朝俄条约的相关条款,不存在朝鲜人民军派兵出征俄乌前线的前提条件。
顺便提几件事。
一是
昨日文章
中提及朝鲜向受灾群众提供的物资中有平壤大成百货店的购物纸袋,不知所装何物。文章发布后,看到KCTV相关视频,证实购物袋内装着儿童服装,在场的小朋友们当场就换上了“慈父元帅”赠予的新衣
(
下图
)
。
二是
慈江道
终于正式出现在了朝媒报道中。朝媒8月11日报道称,“满载支援物资的运输车队”10日前往慈江道前川郡、城干郡等受灾地区,中央书记金才龙向当地干部和受灾群众转送了“慈父元帅”送给慈江道灾民的物资(
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