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空间咖啡馆里座无虚席,英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科学大爆炸”系列讲座正在这里进行。
英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科学大爆炸”系列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讲台上,身材高大的安努‧奥吉哈(Anu Ojha)教授将一个地球仪高高举过头顶。地球仪上绑着一根长长的细绳,细绳的另一头是一颗橙子,此刻正被现场一位小观众捧着,远远地退到了观众们身后角落里咖啡馆的后门外。
按照宇宙里的真实比例,奥吉哈头顶的地球仪如果是地球,那颗橙子就是月球。从讲台上一直延伸到后门外的长长细绳,则丈量着月球到地球遥远的距离。
“历史上,只有24人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其他所有人都未曾离开过地球。就算是后来的宇航员,也只是紧贴着地球在飞行,离地球仪的表面大概只有一小节手指这么高。”奥吉哈一边说,一边这样比划着。
奥吉哈教授是英国国家航天学院主任,也是英国国家航天中心主任,作为首席研究员参与过英国宇航员蒂姆‧皮克(Tim Peake)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Astro Academy Principia教育实验项目。他还是英国和中国共同开展航天教育战略合作的负责人。
讲台上的奥吉哈教授,是英国国家航天学院主任,也是英国国家航天中心主任。
借这次讲座的机会,我和奥吉哈教授进行了一次对谈。我们的话题,就从40多年前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始。
Steed:促成人类登月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是当年的美苏争霸。此后40多年来,人类再未离开过地球,更不用说登陆火星了。你怎么看待登月之后,人类在航天领域的裹足不前?
奥吉哈:人类在月球上留下最后一个脚印,是在1972年,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了。你说得没错,这场太空争霸的原动力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赛。自那之后,人类再也没有去过距离地球超过几百公里的地方。有时候,我也会因此感觉到气馁,因为我还记得最后一次登月,而我的学生,有些已经成了博士或者工程师,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人类飞出近地轨道以外。
阿波罗17号登月,是人类最后一次登月。此后40多年来,再没有人类离开过近地轨道。图片来源:NASA
但是,我们仍然取得了许多进步。在登月竞赛的年代,人类在太空中生存的最长时间大概只有两到三个星期。而现在,已经有人在太空中一次就生活超过1年的时间。这让我们对长时间太空生存有了新的认识。
最重要的是,冷战导致了太空竞赛,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合作,国际空间站就是由美国、俄罗斯、欧洲空间局、日本和许多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建造的。目前,国际空间站已经重达近500吨,自2001年以来一直有宇航员入住在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不同国家的专长结合在一起,也积累了更多有关长时间太空飞行的经验。如果我们想载人去火星探险的话,这些知识是必须要学会的,因为一趟火星任务持续的时间将会远远超过1年,而且需要有国际合作。
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欧洲空间局、日本和许多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建造,然而中国并未参与其中。图片来源:NASA
Steed:刚才提到了航天领域的合作,国际空间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惜中国并没有参与其中。
奥吉哈:确实,中国没有参与到国际空间站这个项目中来,但中国和英国在航天科学领域有着非常多的合作,跟欧洲空间局也有合作。
真正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情是,今年我们在航天员训练领域进行了合作。有两位欧洲空间局的宇航员,来自德国的马蒂亚斯•毛雷尔(Matthias Maurer)和来自意大利的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今年夏天来到了山东,跟中国航天员一起参与了航天员中心的训练,确切地说是海上救援训练。
欧洲空间局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我昨天还参观了中国航天员中心,见到了几位中国航天员。我从欧洲和中国的一些高层交谈中了解到一个宏大的目标,就是在2020年中国的空间站完全建成之后,希望中国能够邀请欧洲空间局的航天员入驻其中。所以,在欧洲,我们对于跟中国合作感到非常兴奋。
而在科研方面,英国和中国之间正式的航天科学合作已经超过10年,这也是我得以参与其中的原因。你会看到,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包括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都非常期待或者已经在跟中国的研究者展开合作了。所以,尽管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短期的政策方面的阻碍,但跟中国进行国际合作有着宏大的长期前景,对于双方都有利。
我有信心,在未来10年内,我们会看到许多欧洲宇航员,或许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宇航员,乘坐中国的神舟飞船前往中国的空间站。我们还有望看到,中国的航天员跟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一样,有机会登上国际空间站。我坚信这是可以实现的。
未来中国的天宫号空间站,不只会有中国航天员入驻,还有望迎来欧洲宇航员。图片来源:Adrian Mann/Bisbos.com
Steed:在国际空间站之后,美国和欧洲都提出了深空门户站的设想,可能在绕月轨道上建立前哨基地,甚至最终载人前往火星。中国会不会有机会参与其中呢?
奥吉哈:美国和欧洲空间局正致力于打造深空门户站。现在,中国和欧洲空间局开始在载人航天领域建立合作。我很乐于看到,中国可能跟欧洲空间局甚至其他空间机构合作,共同来打造跨国的深空门户站。
或许有些人会说,这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一点,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在1988年,我还是一名本科学生的时候,如果你告诉我会在未来10年内看到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与美国的航天飞机对接,我会说这不可能;然而,到了1994年,我们就有了航天飞机-和平号计划,这项合作最终促成了国际空间站项目。
现在的情况有些类似,我们已经看见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跟欧洲空间局展开了合作,而欧洲空间局又在跟NASA和其他航天机构合作来打造深空门户站。我们或许在短期内会遇到阻碍,但长远来看,未来会把人们引向合作。
我有许多同事在美国从事航天项目的工作,他们非常期待这样的国际合作,因为在科学界我们完全相信“科学以人为本”,我们也从国际合作中获益良多。我是个实用主义者,我相信这条路可以走通。
1995年,美国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就在几年前,这还被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图片来源:NASA
Steed:除了国家航天机构,现在私人航天产业也在崛起,甚至美国的SpaceX公司还提出了移民火星的宏伟计划。你如何看待私人企业在航天领域所起的作用?
奥吉哈:在航天领域,私人产业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是NASA设定了要把人类送上月球的宏伟目标,但NASA实现登月的方式却是雇佣私人企业,比如北美洛克威尔(North American Rockwell)、格鲁曼(Grumman)、波音(Boeing)、洛克丹(Rocketdyne)等,所以一直都有大大小小的私人企业在帮助我们来实现太空探索。
至于SpaceX公司,他们从NASA提供的大量合同和经费中获益不少。在回收一级火箭加以重复利用这方面,SpaceX也确实推陈出新,取得了突出的进步。你可能从SpaceX那里听说了这样的消息,他们会在10年内把100个人装在他们称之为BFR的大火箭里送往火星。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更像是一种吸引眼球的营销方式。航天工程是有难度的,是极富挑战性的,而我们遵循的是物理学规律,并非公关或者市场营销规律。
SpaceX的殖民火星计划,在奥吉哈看来,根本不可能实现。图片来源:Hazegrayart
事实上,还有其他一些公司,或许没有SpaceX这么高调,却也同样在作出真正的贡献。让我感觉到兴奋的是,不只是在欧洲和美国,我们在中国也开始看到这样的苗头。
我们看到一些小型航天企业已经在上海开始涌现,比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我们看到中国出现更多的竞争者,不是只有一到两家大型的国有机构,还有更多的小型企业。不管是在航天领域还是工程领域,当参与其中的小公司越来越多的时候,创新性和创造力往往也会越来越高。我们正在见证中国拥抱这样的模式。
所以,说到私人企业所起的作用,让人兴奋的是,我认为世界各地的小公司正变得更有创造性,这对航天工程是件好事。
活动现场,奥吉哈还用红酒、酱油和干冰制作了一颗“彗星”。
Steed: SpaceX那样的火星移民计划不可能在10年内实现,那你觉得人类登陆火星还需要多久才能实现?会由传统的国家航天机构来完成,还是由私人航天企业来实现?
奥吉哈:如果你问100位不同的专家,他们会给你100个不同的答案。以下只是我的回答。
登陆火星将面临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困难,比如人类如何在高辐射低重力的环境下长时间生存下来,航天工程方面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挑战。所有这些都是可以攻克的,但花费会非常高。我看到有人估算,载人登陆火星的成本高达200亿到300亿美元。所以我感觉,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现在会愿意承诺去独力资助和承担载人火星探索计划,但如果有国际合作的话,这样的成本是可以承担的。
我倒是认为,如果真有这样一国家想要独力承担,为此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像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资助阿波罗计划那样提供支持的话,唯一能够长远打算然后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国家,只能是中国。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我现在人在中国,而是因为中国有着长期规划和长远承诺的担当。
不过我确信,就算中国真要载人登陆火星,也会选择作为国际合作的一方来参与这件事。当然也会有私人企业参与进来,因为他们全都会受雇于各个国家航天机构。这将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大概会在2030-2040年间将人类送上火星。
这意味着,此时此刻,在世界各地的小学和中学里,或许就有那么5到10个孩子,他们还不知道就在未来25年内,他们会参与到载人火星探索项目中去,作为远征队员去跨出人类的下一大步。
奥吉哈认为,未来的载人火星任务将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中国也应该参与其中。图为电影《火星救援》的海报。
Steed: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作为远征队员前往火星去探险,你会愿意去吗?
奥吉哈:我不愿意。虽然我有过长时间探险的经验,在喜马拉雅山脉,但让我远离我的家园行星长达2年时间,我不愿意。
我们对太阳系作了各式各样的研究,已经作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发现,但我们也同样认识到一件事,我们太阳系里最惊人的行星,是我们的地球。地球是唯一一颗这样的行星,我们能够在地质、大气和海洋中看到,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40亿年的生命,如此深远地改变着我们的行星。如果有外星人造访我们太阳系,他们一定会忽略其他所有星球而直奔地球。我们或许可以在火星表面发现细菌,或许可以在木星或者土星的某颗卫星上的海洋里发现原始的有机物,但在地球上,我们看到了生物圈与整颗行星结合在了一起。所以,地球始终是一颗非常非常特殊的行星。
我儿子今年3岁,已经深深爱上了探险。他总是对我说,“爸爸,我要去月球。”对这件事,我该不该开心呢?或许我应该开心,因为飞去月球只需要3天时间。如果他要去火星,我该不该开心呢?或许吧。
但我相信,地球永远是他的家。
本文作者与奥吉哈教授的合影。
ID:Steed_StarryNight
Steed的个人公众号
每天一张星空图
为你送上国内顶尖星空摄影师的最新力作
快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