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猫儿胡同
如果有来生,我的愿望就是做一只北京平房顶上的小野猫。下一步我也想好了,让我喜欢的姑娘们,来生都做平房顶上笼子里的鸽子,每天大家裸体相望,自由留给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交通918  ·  猝不及防!预警!预警!杭州人下班早点回家 ·  昨天  
FM93交通之声  ·  太突然!知名品牌宣布全球关店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涨停!“迪王”归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猫儿胡同

用这段历史 送丁奶奶最后一程

猫儿胡同  · 公众号  ·  · 2018-06-12 03:21

正文


猫儿胡同·第420辑



用这段历史 送丁奶奶最后一程


几天之前,2018年6月4日,丁奶奶走了。


丁奶奶何许人也?平平常常的北京人,家住在什刹海畔。有报道说,丁奶奶从1973年就开始照顾流浪猫了。直至她过世前,把毕生的爱都给了流浪的小动物们。


她的小院我只去过一次,那次是2014年,丁奶奶住院了,她在病床上说,很快就要好起来,很快就会继续照顾小猫小狗们。很遗憾当时没跟丁奶奶细聊太多。


2014年,病床上的丁奶奶。


当时,丁奶奶的小院有人来帮忙照顾,猫猫狗狗都没饿着。


我们常说,好人一生平安。91岁的丁奶奶虽溘然长辞,已是难得的高龄,乃积德行善之终了。


愿老人家平安,我们都知道,很多曾经陪伴过丁奶奶的小家伙,早一步都在那里等她了,还有很多的小家伙,未来也会去陪伴她。


将来我们也会去的嘛,记得,天堂里也有龙头井胡同,几号不重要,走着走着,房上看到一群小家伙,一定就是啦。




我们不应该只有一个丁奶奶,而是应该期待,有一个人人充满爱心的社会。


没有更多能悼念丁奶奶的甜言蜜语。整理了一下改革开放之后,“宠物”这个概念从无到有的过程。这并不是一个简单、顺理成章的过程。很多当时的做法,会让您感到意外的。以下摘录的所有内容,来自那些年的北京晚报,日期为新闻见报日。




1980至1985:
打狗


我们听说过一些自然灾害三年,对动物残忍的做法。本来建国初期国力有限,至自然灾害,再到后来的十年动乱,“宠物”可想而知,不会离大众生活太近。与此同时,北京也有相关规定,禁止养狗、家禽。


但需要说明的是,猫,相比之下可谓好命,因为猫有着明确的“定位”——抓老鼠。


80年代初,我们也确实没有能力关注更多的小动物,因此能养狗的人实在是很少,何况违法违规。


首都机场跑道上不知从哪跑来一条狗,导致飞机复飞。(1980年7月29日)


朝阳区公安分局某科长,家住庆丰闸,家里养狗,被群众写信举报到北京晚报。(1980年11月1日)


但市内已有市场能买到鸽子、狗等小动物,比如说 阜成门桥附近 。这些动物破坏环境卫生,造成生活不便。(1981年2月25日)


这个市场大概可以看做是官园市场的大前身,官园拆迁的时候我曾采访过老人,他们说到过,以前阜成门桥东北角曾是一片下洼地,文革末期开始形成自发的市场。有兴趣的朋友可移步 官园花鸟鱼虫市场拆迁五年祭


永定门外街道,半个月“ 灭狗 ”130只。其中大多数人 将自己养的狗杀掉 。(1981年3月22日)


意外吗?回想当年的生活,也并不意外。永定门外地区当时已经是城乡结合部的样子,亦执行着相关规定。


西方国家的狗都有专门的食品供应,专门的服装店、诊所。“猫狗这般待遇, 如此西方文明 !”(1981年4月6日)



然而不过是十多年,我们也赶上来了。


通县灭犬35000只。(1981年5月19日)


左家庄街道的田某,与打狗队队员发生争执,将对方打伤。(1981年6月13日)


“打狗队”这个词儿当初时常会说起,据说那可真是拿着大棍子,看见狗就往死里打。仅仅30多年过去,我们已经完全无法理解当初的野蛮行径。


204中学学生聂某,在国华商场南侧遛狗的时候,狗咬死了三庙街某楼里的小猫,为此爆发一场主人之间的斗殴。(1981年9月8日)


东城区向春胡同一位老太太,养了几只猫,然而有些 被气枪打死 。这算是第一次出现残忍杀害猫的新闻。(1981年11月8日)


广安门外小红庙地区,有人暴力抗法,殴打抄狗的工作人员。(1981年12月25日)


西方国家有狗厕所、狗医院、狗商店,但是却没人关心穷人。(1982年1月23日)



……如同大姨妈,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批评养狗在这个时代无可厚非,可是什么观点都要跟政治沾边,那,早晚都会死得很难看啦。


读者来信反映, 养鸡 户有所增加,养狗扰民现象仍然存在。(1982年4月27日)


街头有人敲锣 耍猴 ,有围观者的裤子被猴子撕破,建议取缔。(1982年5月9日)



小时候,北京街头挺容易见到耍猴人。上一次见到,我印象中是在2008年左右,在韩家胡同西口,见到一个过路的耍猴人,当时我们一帮摄影爱好者在拍胡同。此后就再没见过了。


当时拍了个照。


不过2010年之后我还见到过养猴子的人,即便是在现在,恐怕民间仍然有人养猴子玩。宠物有时候可能会是野生动物,早先我们把它当成乐子围观,后来我们会觉得这样做对野生动物有些残忍。然而再想想,动物园的老虎已经抑郁症了,马戏团的老虎能比街头耍的猴子更幸福吗?


前些年北京动物园有过搬迁的传闻。若是搬到郊区相对开放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应该反对动物们有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然而动物园在市内很方便,我们自私地希望留住它。


意识的进步,常见这种反复。养狗杀掉是残忍,那么养鸡杀掉又如何说呢?即便是宰活鱼,本质上也有所类似吧。我们现在反对虐杀猫狗而对杀鸡杀鱼蒸活螃蟹炒小龙虾习以为常,也许只是文明阶段的想法而已。


东城区基本实现了“ 八不养 ”。(1982年7月22日)


所谓“八不养”指的是不养狗、猪、鸽子、鸡鸭等8种动物、家禽。这是当初北京长期采用的政策。印象里听老人说过,即便是养鸽子,也必须是相关协会注册才行。


而花鸟鱼虫,则不在强制管理之列,毕竟基本不会造成“奢侈”,也不会影响卫生。具体的花鸟鱼虫发展历程,请移步 北京晚报上的花鸟鱼虫变迁


崇文区没收了340户非法饲养的家禽家畜,其中包括鸡243只、鸭子18只、 兔子 35只。(1984年9月2日)


是的,兔子当然也不行啦。


说起兔子就会想起在赵锥子胡同口拍胡同时候,看到的一位大婶,遛两个兔子。蛮有趣的。


东城区多福巷3号居民陈某,违规养狗,罚款30元。(1985年3月19日)


北京农大 兽医院 ,可以给动物看病。(1985年1月17日)


此时距离“宠物医院”甚至“宠物”一词的出现尚远。农大的动物医院在北京非常有名,但它在早年间的主要作用,恐怕并不是给猫狗看病,而是给牲畜治病。


总结一下这个时代。尽管屡禁不止,但基本上还是相对严格执行着禁止饲养动物的规定。我们残忍地抛弃甚至杀害身边的动物。




1986至1991:
越来越多


首先,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强调了此时仍然不能放开“八不养”。(1986年1月18日)



这次的问题主要针对养鸽子的现象多起来。不能放开的理由是,可能传播疾病,可能啄食灰瓦破坏建筑等等。


鸽子,胡同一景。


核工业部计算机所干部夏某,养的猴子当宠物,结果猴子逃跑到月坛附近的幼儿园,咬伤了孩子。(1986年2月10日)


报子胡同7路公交车站,有人 带着狼狗坐公交 。(1986年3月29日)


鼓楼西大街居民阎某,养狗拒不处理,为此打伤了居委会干部。(1986年4月22日)


有人带猴子来青年湖公园玩耍。(1986年5月8日)


美国正在面临 流浪猫狗 的威胁。猫狗增长多,然而主人去世等原因,导致其中一部分成为流浪动物,有动物协会为了照顾纽约市的流浪猫狗,每年要花费100万美元。(1986年6月25日)



这篇文章并没有政治批评的口气,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进步呢?每年花费100万美元,在北京万元户凤毛麟角的年代,这种做法着实会让咱们觉得,人家真的是发达。


然而别忘了,大洋彼岸的丁奶奶此时也已经照顾流浪猫长达13年了。不同的体制、经济水平下,有不同的做法,而爱心,则是可贵的人性。


东四四条居民姜某养狗,被罚款50元,处理掉狗。(1986年10月12日)


龙潭湖公园滑冰场上,有 小狗拉冰车 。(1987年1月9日)


还真别说,我小时候就坐过龙潭湖公园的小狗拉车,只不过是夏天而不是冰车。有图为证。


我和妹妹当时一起坐的。后面蓝色栅栏,里面是个迷宫,印象都挺深刻。


多说两句。在“八不养”规定下,其实是有余地的,因为规定中说到了,如果是警犬、科研动物等特殊需要,可以申请饲养。但是,狗拉车这种游乐活动,是否算是特殊需要?或者说是特殊需要打开了一扇窗?


总之,狗越来越多了。接着看。


法国有人研制了 猫狗专用厕所 ,可通电后自动处理粪便。(1987年2月13日)


类似的产品,前些年我们也有了。


读者来信,市区里养狗的情况正在增加。时常窜出一条狗,吓孩子一跳。(1987年5月27日)


养狗的人确实是在增加,并且危及人们的安全。1月至5月,崇文区750人被咬伤,永定门外地区尤其多, 狂犬疫苗已供不应求 。龙潭湖畔、东花市农贸市场都有 卖狗的市场 。(1987年6月5日)


旧鼓楼大街居民徐某放狗咬伤抄狗执法队员,被罚款100元、拘留10天。(1987年7月2日)


还是要管的。经过一段时间治理,全市养狗数量明显下降,对比去年,狗咬伤人的事件下降53%。市里为此召开“ 灭犬工作会 ”。(1987年7月23日)


白家庄东里,一个10层住户往楼下扔装着猫砂的纸箱子,砸在电线上导致短路,20多户居民电冰箱烧毁。(1987年7月29日)


改革开放之后, 雀巢咖啡 ,作为比较早来到中国的洋饮料品牌,几乎成为了高档生活的象征之一。然而最早买它需要用外汇券,后来才只需要人民币就行了。您可知道,为什么产生这种变化?那是在1986年,中国出口一些兔骨兔下水给雀巢,用于生产猫狗罐头,才换来了更多咖啡。(1988年11月22日)



德牧 ”来了。海淀惠华水产禽畜技术公司,引进繁育了德国牧羊犬。(1988年12月29日)


但可以确定的是,此时的德牧并非宠物。文章中说了,“经训练可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完成多项指令性任务。”好像德牧指的就是德国黑贝吧,至今都是警犬的主要品种。


后来有一段时间,养狗还没有放开的时候,时常能听说某某人养了一条黑贝。它成为了最早高档良品狗之一。


这个是德牧没错吧?认不清。


广安门内大街居民胡老太太,上厕所出来被恶狗扑倒,想躲都躲不开。过路的小伙子帮忙把狗踢走,才救下老太太。老太太赶紧到宣武医院看病,当天宣武医院就接待了6个被狗咬伤的患者。(1989年1月20日)


限于条件和人们的素质,以及相关规定执行的松懈,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着实会影响城市形象。紧接着——


市民来信反映,丰台体育场附近时常见到狗遛弯,有人检查,主人就把狗藏起来。要知道,这个时候 亚运会 要来了,市民呼吁赶紧管理。(1990年5月11日)


朝阳区管庄,有人趁着 夜里遛狗 。因为白天怕被抓。(1990年6月15日)


至今夜里遛狗也是一部分养狗者的常用做法。


亚运会期间,龙潭湖公园举办了游园庙会,其中便有训狗、斗鸡的表演。(1990年9月26日)


看来龙潭湖公园对狗也算是情有独钟啊。


亚运会结束不久,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到来——北京晚报头版一小块消息: 我国首家中外合资宠物公司 ,北京罗福园艺宠物有限公司日前成立。主要养殖销售名犬、鱼、猫等小动物。(1990年10月31日)


不仅是我们有了第一家宠物公司,更是“宠物”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了北京晚报上。此时距离我们普遍使用“宠物”这个称呼,尚有多年,因为我们理解不了,我养个狗、养个猫,你不给我看家护院抓耗子,还要我“宠”你?


对啦,就得宠着,这,就是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别看官方规定对养狗没有放开,民间的狗热,一直在缓缓升温中。


宝钞胡同、东唐街,设有华丰猫诊所。(1990年12月2日)


又有人带狗乘坐公交车,352路司机拒绝,结果被殴打。(1990年12月19日)


中央电视台对面,有一家“羊坊店村 伴侣动物 门诊部”,顾客盈门。(1991年2月3日)


沙滩北街文化部大院3号楼,有人养着好几条狗,时常叫唤,噪音扰民。(1991年4月12日)


楼房上养狗,是当成宠物;而养鸡嘛,恐怕还是过去养来杀肉吃的习惯。一张漫画。(1991年4月19日)



北京的楼房多起来,人们生活习惯逐渐变化,初期产生了很多笑话。有机会咱们聊聊一下这个话题。


长椿街24号楼南侧,北京玻璃三厂的旧院子里面有人养狗,叫声扰民。(1991年7月5日)


“丰台第三中学高一全体同学”来信反映,学校里一个退休教师将猫舍安放在教师隔壁,腥臭难忍。“有同学又拿来防毒面具,但天太热,戴不久就要昏倒。”学校多届学生都与老师为此发生过摩擦。(1991年7月9日)



南礼士路头条1号,有动物诊所。(1991年7月24日)


北新桥地区综合治理执法队,为 狗贩子 拍照、存档。针对的是东直门桥的花鸟鱼虫市场,一个多月时间,这里没收了100多只狗。(1991年8月23日)


近年来北京养狗的人 明显越来越多 ,狗咬人的事情时有发生。(1991年8月30日)


北京的 狗市也多起来 ,包括西直门桥、东直门桥、光明桥、建国门桥等地都有市场。(1991年9月3日)


孟端胡同李某开办了一家小动物诊所。(1991年9月3日)


楼房中宠物的问题,又被作为生活不便、扰民不卫生的麻烦,被提及。(1991年12月28日)


这个时代就此暂告一段落。宠物,或者说尤其是小狗,在生活水平提高后,跑进了千家万户。严防死守的“堵”的思路,曾经好用,但此时捉襟见肘。


相比之下,猫的命运还是要好一些,只要不造成太大麻烦,一般不会被反映。




1992至1994:
讨论到底要不要放开


这个时代开始,又是以一家店铺为标志——


东大桥时代照相馆 ,推出了一系列摄影服务,包括婚纱照、明星照、艺术照,以及 宠物摄影 。(1992年2月27日)


曾经被批判的西方作风,终于来到了我们生活中。人性,不能以政治为界限。


但是养狗还是没有放开。本市 重申 ,禁止城近郊区养狗。(1993年8月22日)


石景山区共有非法饲养的狗1092条,偶尔发生咬人事件。(1993年11月26日)


龙潭湖西侧的狗市被取缔。(1994年1月4日)


福绥境地区公安收狗后送往 公安部动物基地 。(1994年1月19日)


西直门桥下的狗市,脏乱差。其中也有卖猫的。(1994年2月2日)


酒仙桥十街坊地区, 街心公园被狗尿狗屎污染着 。(1994年3月27日)


各位注意到没,之前说不养狗,主要理由是咬人,而并非针对环境卫生。此时,环境卫生也引起了关注。原因无非两点:其一,确实狗太多且主人素质差;其二,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在改善,让狗屎狗尿问题显露出来。


遗憾的是,这两个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身边随处可见遛狗时候拉了尿了,假装看不见的主人。


这不是狗的素质的问题,而是人的素质的问题。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也正是这个时刻,让北京开始重新审视养狗的需求了。禁放烟花爆竹是从这一年开始的,而狗还要不要禁? 市政协会议上开始了讨论 ,仍然有大量要禁止的声音,除了常规理由,还有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研究员夏某说到,“我说的话可能难听些,历史上凡是腐朽的、堕落的、不上进的人,才会把精神寄托在某一种动物上。养宠物是一种精神空虚的表现。”但他还说到,大狗一定要禁,小狗可以放开同时收重税。一部分人赞同“但”后面的观点。(1994年4月8日)


哎,体制内的教授嘛,各位不必较真儿。不过,也确实是从此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养狗的问题了。


沙土山二巷,有个居民家里养了 毒蛇 当宠物。(1994年3月27日)


奇怪的宠物从这里开始出现了。现在嘛,蜘蛛、蜈蚣还有很多说不出名字的奇怪动物,都有人玩。当然啦,只要不违法、不造成什么社会问题,我们普遍都已经接受。


宠物蛇。图片来自网络。


朝阳区公安对水碓子农贸市场的狗市进行了收缴。这是一处1986年开始出现的狗市。(1994年5月3日)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酵, 北京市“限制”养犬规定草案 ,终于推出。城八区从禁养区,变成了限养区。有些问题还在修改争论中。(1994年10月10日)


晚报刊登了草案的修改稿,这一规定草案开始向社会征集意见。(1994年10月17日)


不少读者给晚报来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反对放开的声音占大多数,理由自不必说。真真的,有读者的话说得挺有趣,比如潘某:大部分饲养小型观赏狗是用于欣赏玩乐和 老年人解除孤独感 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些过去只有宫廷、权贵饲养的玩物,也该 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 。(1994年10月19日)


卫生防疫医生提醒人们,现阶段养狗弊大于利。狂犬病还是很危险的。(1994年10月20日)


晚报再次刊登部分读者看法,仍然是反对的声音占主流。市政协委员苏萍教授在来信中说,“根据统计,我国城乡养狗已超过1亿条,这与我国国情极不相符。现在我国有8000万人尚未温饱,可我国养狗每年吃掉的粮食相当于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1994年11月3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