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注册风险管理师
这是风险金融行业最顶尖、最精粹的公众号,有专业的团队运营,13万人的粉丝群体;中国注册风险管理师协会(CIPRM)是风险管理行业的先驱者,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制定风险管理标准,做行业的引领者。协会官方网站:www.ciprm.or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朔朋友圈  ·  人生陷阱知多少? ·  15 小时前  
节点财经  ·  2025春节档用103亿票房宣告:中国电影杀 ... ·  2 天前  
财经杂志  ·  十年间A股市值增长倍数十强公司 ·  2 天前  
四川商务  ·  我国服务贸易规模首次超过万亿美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注册风险管理师

优胜教育爆雷怨疫情?教育培训行业如何提高抗风险能力?

注册风险管理师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10-23 09:13

正文


钱去了哪?窟窿多大?至今没说清。


因《非你莫属》而被大家熟知的优胜教育及其创始人陈昊近年来负面缠身,员工欠薪、会员退费等问题在全国各地陆续爆出,天津市场也没能幸免。近日,有消息称,陈昊在天津成立了新的教育品牌,并被质疑是为了“甩锅”。然而,优胜教育留下的一地鸡毛还摆在那里,许多问题依然亟待解决:拖欠的工资何时发?家长申请的退费如何解决?机构将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10月17日晚,优胜教育老板陈昊跑路的消息,在北京几十家直营校区内传开了。“优胜宣布倒闭了吗?这是真的还是谣言?”10月18日一早,天通苑校区的一名老师黄浩跑去问校长,一开始得到了否定的答复,一个小时后,该名校长直接回复“先别上课了”。



2016年毕业后,黄浩就在优胜教育任职,作为三年多的老员工,眼看“优胜黄了”这个消息被越来越多的人证实,黄浩心情十分复杂。


一些优胜教育家长也开始收到优胜教育“无法正常运营”的消息。“抱歉各位家长,今天开会,因为疫情校区无法正常地运营了,优胜总部会进行上课和退费的详细安排。”收到优胜老师发来的消息时,北京十里堡校区的一位学生家长叶琴琴还在上班,随即她急忙致电对方给到的联系方式,但始终没人接听,主动告知她的老师,也不再回任何消息。“失联了,完全联系不上。”叶琴琴告诉记者。


据了解,单个家长退费金额普遍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上门维权的家长中,有人声称为孩子教育卖了房,“交了三四十万学费”。大量销售人员、教师也曝工资拖欠,有人被拖欠金额高达十余万。

巅峰时期, 优胜教育在全国拥有1100多家校区,疫情前全职员工1.2万余人,兼职员工近2万。 现在,这家大型教培机构摇摇欲坠,随时会轰然倒下。



钱去了哪里?


钱到底去哪儿了?

教培业普遍现金流充裕,1999年创业的优胜,怎么突然资金链断了?这是多数家长及优胜员工最大的疑问。

陈昊首先甩锅给疫情,他19日声称, 疫情前自己以积蓄勉强维持,疫情后,收入大减,北京校区收入只有过去四分之一,全国很多地方不及三分之一 ,公司四五月资金枯竭,直接酿成危机。


优胜教育创始人陈昊21日晚7点直播,强调自己绝不会跑路


在直播中,陈昊坦承“优胜犯了很多错误”,2018-2019年发展过快,全国近半数校区因不符合国家规范,被迫重新选址装修,资金大量消耗;又为减少负面影响,曾启动绿色退费通道,也影响了现金流。


另一重打击来自加盟商,2019年开始,多地加盟商因经济压力,将学校甩给总部经营。不过,他在4月回应“拖薪退费难”时,则表示涉事门店是加盟商,并非直营店,总部与加盟商彼此财务独立,且“总部已接近处理完毕”。

陈昊声称,为挽救危机,四五月间,他找到青睐优胜教育的上市公司*ST金洲签约,并做了股权质押,正式签约前所获得资金,全部用于支付员工薪资。

今年5月,*ST金洲发布公告,拟不超5亿元,收购北京优胜腾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确为优胜教育运营主体。

这宗交易疑窦重重,收购标的质量存疑,截至2019年末,优胜腾飞的净资产仅剩636.83万元;深交所曾下发关注函,质疑收购方是否具备足够支付能力,*ST金洲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0-26亿元,去年同期也净亏21.38亿元。

成立21年的老牌教育公司,何以到今天这个地步?


教育培训行业如何提高抗风险能力?

01


疫情过去后,如何升级产品,提高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如何挺过疫情,活到春暖花开?



一个基本事实是:你难,别人也难。看谁能挺过疫情,活到春暖花开?


首先,做到三个相信: 相信党和政府,中国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相信小概率事件,确诊率极小,死亡率更小;相信ABC法则,A是事件(疫情),B是认知态度(危还是机?坐以待毙还是积极自救?),C是态度决定下的行动,态度不同则行动不同。


其次,挺。 需要财力,更需要意志力。准备好现金(剩余学费),应对可能的退费潮,因家长对咱们学校的失望(感觉应对不力,缺少人文关怀,网课不力,或觉得贵等),转到其他家的线上,或其他家的线下(含疫情期间的部分线上),或先退了再说。哪怕亏损(事先向股东说明,没有其他股东则要老板一人扛了),也要顽强地活下来。没钱可以借,但意志力更重要。校长不倒,则老师不倒,学生就会在。相信困难终会过去,先过的是心理关,比较煎熬。第二才是财务关。


再次,采取系列措施,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队伍不散,学生还在。 如复工后的远程办公,上班则每天消毒,量体温。还要建立紧密关联管理,任何人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通知所有相关人员进行隔离。先假想,再演练。


第四,下调一季度营收和利润预算,考核适当放松,以保住队伍为上。 在下调预期基础上,再尽可能地增收,节支,保利。通过线上授课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五,上调认知,我们在与谁博弈?

  • 与病毒博弈,这点和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一样。

  • 与同业博弈,时间占有与优化,先稳定现有学生,再追求课耗正常化,并吸引外部学生。这个恐怕是最重要的。

  • 与全日制中小学博弈,主要在时间战场,因为复课后他们平时放学会晚,周末会减少,暑假会压缩,给培训机构的机构会很有限。

  • 与政府博弈,首先是疫情期间的平台博弈,其次是当地全日制中小学复课了,会让培训机构同步复课吗?



02
如何通过线上授课消耗学费和完成续班?



1、除了户外产品,如滑雪训练营、国内研学、国际游学等,各类课程都可以通过网上授课,包括艺术类(舞蹈、美术、口才、器乐等),视频效果好于音频(音频对眼睛好),直播效果好于录播(其实录播要求更高)。


2、开始时,多复习,少新授。一次一个新知,不要多。


3、每次时间不要长,如20-30分钟,增加互动性,趣味性。加入游戏元素,如晋级和闯关。将产生一大批网红老师,有的可能离开学校,加入某平台,或自主创业。


4、每次虽然时间不长,但可高频短幅,如每天都有 ,且上、下午都有。这个时间段也是各培训机构的时间博弈战场。


5、消耗学费由先0到0.5,再由0.5到1.0,部分老师由1.0到1.5,加密、加速消耗。化整为零,鼓励各个部门(分校)、各个项目组、各个老师、各个班级,有条件的多消耗。


6、可以按次数和学费消耗情况,完成线上续班,特别是刚需的(中高考等),服务好带来客户粘性强的,平时续班好的。可借机改成三个月(12周)或两个月(8周),这样对客户压力不大,对老师压力大。


7、约束与激励:线上有主管或校长听课(教学质量监测),线下复课时会对学生考试(教学质量评估)。产生课耗越高,老师收入越高。所有视频和音频都做成产品包,可做补课系统,可做线上销售,收益一半归老师。


8、家长课研发更重要。由线下转线上授课,除了给学生讲,还要给家长讲,1+1并行,至少给学生的授课中加入家长和教育元素。把家长变成一个战壕的战友,至少是合作者,不要成为叛徒或敌人。这时家长会成为正口碑的传播者,会带来转介绍。



03
疫情过去后如何升级产品,增加抗风险能力?



1、建立备份, 如华为的鸿蒙系统,提高抗风险能力。对培训机构而言,就是让线上和线下一体化,让线上成为情人而不是敌人,成为加速器而不是拦路虎。


2、与员工关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伙伴化,互联化。


3、细化管理


  • 学期细分: 一年由一期、二期、三期到四期,或12周,8周,按次数,不按时间;

  • 学费细分: 将预收学费与消耗学费、剩余学费分开计算,还有剩余房租、剩余广告费等,借此建立与收付实现制并行的权责发生制,建立预算和决算制度;

  • 产品细分: 含线下和线上,线下分长期主线班和短期主题班,价格至少分二档;

  • 服务细分: 如环境的通风、消毒、保洁、整齐,如家长沟通的例会与课程建设,可以考虑单独收费或打包收费。

  • 细化管理的基本抓手: 听课(集中在周末)+算账(教研会、周经营例会)。


4、复盘此次事件 ,我们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商业模式需要怎样的调整?重视疫情之后的心理治疗。有条件的企业对员工主动进行,聘请心理医生,尤其重疫区。对染病员工和家属分别给予慰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