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王利明博士的著作《人格权重大疑难问题研究》的章节结构、主要内容与观点、研究方法、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该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并被广泛引用。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背景和第九届成果奖的获奖情况。最后提醒读者关注微信公众号以获取最新讯息。
该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总被引次数为146次。此外,该书的英文版由Wells-Hein公司翻译出版和海外出版。
介绍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背景和第九届成果奖的获奖情况。
中国民商法律网
【作者简介】王利明,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书共分为十八章,涵盖了人格权的基础理论、人格权与相关权利的界分、人格权法的基础理论、人格权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人格权法与民法总则的关系、人格权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一般人格权、死者人格利益保护、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侵害人格权的责任方式、人格权请求权、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信用权、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本书阐述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系统论述了人格权编与总则编和侵权责任编的关系,主张人格权不应当规定于侵权责任编,而应当以具体人格权和一般人格权构建人格权的体系。本书主张应当确立人格权请求权制度、禁令制度、人格利益的商业化利用制度,以填补过往规范在人格权消极保护和积极利用上的不足。本书主张应当规定性骚扰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扩张对肖像权的保护,明确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本书主张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进一步明确隐私的概念并扩张隐私的内涵,并区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第一,本书立足于本土实践,注重总结司法实践和我国学理发展等本土经验,分析梳理相关案例,从中提炼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规则和制度。
第二,本书注重借鉴国外的有益的立法经验,主要借鉴美国法、德国法、法国法、日本法的优秀成果,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博采众长,对比较法上的成果进行必要的借鉴,更好地吸收世界上最新的人格权立法保护议题下的优秀成果。
第三,本书兼顾历史研究方法,对我国法上人格权相关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等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形成立足于中国国情、着眼于实践要求和时代要求的理论观点。
本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民法典》人格权编独立成编,以及人格权编诸多条款的规则设计都参考和吸纳了本书的观点。在知网数据库对本书的引用情况进行检索,本书总被引次数为146次(期刊140次、图书6次)。本书英文版由Wells-Hein公司翻译出版和海外出版。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鼓励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铸造精品,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举措。奖项于1995年设立,在高校领域及全国社科战线有着重要影响。第九届成果奖评奖工作于2022年年初启动,共产生获奖成果1496项(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其中,著作论文奖119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6项,普及读物奖21项,青年成果奖203项。
中国民商法律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大学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温馨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的改变,未对本公众号设置星标关注的读者,将难以第一时间接收到本公众号每日发布的前沿讯息!星标关注操作指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