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科院物理所
物理所科研动态和综合新闻;物理学前沿和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太难学? ... ·  昨天  
环球物理  ·  【物理科技】盘点中国20大最顶尖科技! ·  2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蛇的这几种超能力,让人大吃一惊 ·  3 天前  
环球物理  ·  【物理知识】过年中那些有趣的物理知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科院物理所

书写千年的墨,从何而来?

中科院物理所  · 公众号  · 物理  · 2025-02-05 14:50

正文

墨是中国人书写时必不可少的工具,无论是石刻竹简,还是帛书宣纸,都离不开墨的书写。中国人既有“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的诗情画意,又有“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写实情怀,也有“笔落惊风雨”的广阔气概。那么,墨从何而来?与植物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文房四宝(图源:千库网)


松烟制墨有妙招



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制墨的人是西周时期的刑夷,使用的原材料是松木燃烧成的烟灰。用这种原材料制成的墨,被称作松烟墨。松烟墨的出现是中国制墨史上的一次飞跃,从此,人们告别了使用天然墨(石墨)的时代。

松树(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松树是常绿针叶乔木,属于裸子植物。松树的茎上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作树脂道,能够分泌无色透明的油状松脂


人工收集树脂的划痕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这是松柏类植物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被动物咬伤或受外力折断后,松脂会在“伤口”附近迅速堆积覆盖,防止恶化。在制墨伐木前,要把松树的松脂流掉,否则烧出来的烟灰会黏结。


油松是用来制作松烟墨最多的树种,是中国的本土广布种,产油量大,燃烧时形成的油烟厚重,油松制作的松烟墨质地细腻,颜色乌黑亮泽。从汉代至宋代,中国制墨业飞速发展,松烟墨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成墨的品质与松树的树龄有很大关系,老树制成的墨色泽光亮、品质细腻,因而许多粗壮的古松被砍伐殆尽。在墨源匮乏而用墨需求日趋增加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制墨原料迫在眉睫。


油料植物很“有料”



自明代开始,人们尝试使用其他含油量高的植物进行制墨。油桐、油菜和大豆等植物种子中含有大量脂肪,被称作油料植物


大豆结构示意图(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例如:豆科植物大豆,豆荚内含有1~4粒种子,直径为5~9.8毫米,由胚和种皮两部分组成。油脂和蛋白质几乎都集中在胚中的子叶内。此外,十字花科的油菜、大戟科的油桐和蓖麻等都是优秀的油料植物。


油桐、蓖麻、油菜和大豆的种子压制而成的桐油、麻子油、菜子油、豆油都可以烧烟制墨。方法是在油灯上面放一块板子,点燃油灯,板子上就会慢慢变黑,将这些油烟刮下来就能够制成墨。


油烟墨比起松烟墨更为细腻,因为油烟的碳粒比松烟细很多,还能增加书写的顺滑度。因此,油烟墨逐渐取代松烟墨,成为文人雅士喜用的墨种之一。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编辑:余荫铠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扫码进入“科学与中国”小程序,可观看以院士科普视频为代表的优秀科普视频,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科普活动报名信息。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发呆时眼睛为什么可以自动失焦?| No.441

2.大米变难吃了,而且还会越来越难吃,科学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3.煮水饺要点三次凉水?真的对吗?|正经玩

4.啥玩意儿啊敢啃潜艇,还敢给虎鲸“拔火罐”?

5.掺了棉花的冰块竟然砸不碎?丘吉尔也干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