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逐梦一局
品牌宣传 资讯传播 文化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张聊科研  ·  国自然马上提交了,你的实验设计严谨吗? ·  5 小时前  
NaturePortfolio  ·  数学“天才”们也输给AI了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逐梦一局

霍福山在《施工企业管理》刊发署名文章:拥抱变革 把握新能源时代的黄金机遇

逐梦一局  · 公众号  ·  · 2024-08-22 18:43

正文




拥抱变革 把握新能源时代的黄金机遇

水电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 霍福山


引言: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对外、对内的“双履约”;发挥“投建营”全产业链一化优势,将绿色发展转化成企业品牌;在项目建设中聚焦绿色发展,强化技术攻关,赋能可持续发展;实施关键人才梯度培养;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中国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向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迈进。

新能源时代浪潮下,建筑施工行业迎来拓展业务、多元发展、企业转型、改革升级的黄金机遇。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快速响应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紧握“双碳”战略机遇,探索绿色低碳新路径


在政策利好、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三重力量的推动之下,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扩张机遇,其相对宽松的准入条件,成为各类有关企业进入新领域、拓展新业务、形成新的营收增长极的优选方向。根据我国“双碳”目标,预计2030年、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25%、80%,能源结构逐步实现从化石到非化石的更替。

在国家层面重视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建设,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储能系统建设以及特高压输配电系统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催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的需求。在此浪潮中,以工程施工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够依托其技术和施工业务的专长,争取到更多承揽项目的机会。然而,行业繁荣背后亦隐藏挑战,由于建筑业增速放缓,竞争加剧,强者恒强态势愈加明显。而新能源发展势头正盛,施工领域单个项目施工部分体量较小,且施工难度相对较低,各类企业争相涌入,市场竞争白热化趋势不可避免。如何才能分割“市场蛋糕”?施工企业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不同板块面临的进入壁垒、需求表现各有差异,未来发展潜力也各不相同,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做好统筹协调,在结合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前提下,对进入新能源产业进行科学决策和稳步实施,以抓住新能源时代的战略机遇,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拥抱“变革”转型发展,理清思路开拓发展新路径


众多企业纷纷将新能源作为业务发展重点,正积极推动或开始规划其发展路径,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已有超过15家央国企成立新能源公司,其业务范畴涵盖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与服务领域。还有多家企业在2024年规划中重点提及相关业务。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水电一局从强化战略规划、推进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持续发力。

战略定位与规划方面。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分布在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等地区。水电一局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定位就是成为电建集团旗下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领域的优质开拓者。通过整合公司属各单位在本区域内的市场资源,设立华东、西部、南方、北方、华中等五个国内区域总部,高效调动市场资源,加强区域内的市场协同与营销力度。此外,强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跨领域合作和产业融合创新,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过去三年,水电一局在新能源领域的新签合同量实现了稳步的阶梯式增长。

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 在戈壁、山地、平原、海上、水面等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中实施不同类型新能源项目,其施工工艺和工期会有明显差异。水电一局引进并吸收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与管理流程,实现关键技术的快速本土化改造与应用,提升了自身在复杂施工条件下的应对能力。在确保施工效率与质量的同时,融入绿色发展理念,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监测手段,最大限度避免周边生态环境破坏及水土流失。针对所有重点项目制定专班制度并全力推进实施,集中力量攻破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赢得竞争优势。

完善体系与人才培育方面。 “十四五”开局之年,水电一局制定发布《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十四五”规划》,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整合进总体发展战略蓝图中,以此作为指导,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加速向新能源领域的稳步过渡与深度融入;与此同时,通过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引入外部专家,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打造出一支熟悉新能源政策、技术、市场的专业队伍,为企业在日新月异的新能源领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根基。

▲水电一局承建的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10万千瓦光热(储能)+90万千瓦光伏示范工程



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国家队”和排头兵,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水电一局便与新能源领域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国家首批开工建设的3座抽水蓄能电站中参与了北京十三陵和浙江天荒坪2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工建设的18座电站中,水电一局参与了16座电站的建设任务,先后参建了浙江天荒坪、山东泰安、河南宝泉、福建仙游等多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更是参建了12个省份的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在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史上书写了多个“第一”。

进入新时代以来,水电一局始终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双碳”目标,先后参与云南、广西、吉林、辽宁、甘肃、新疆、青海、四川、湖南等多个省份60余项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总装机规模突破3200兆瓦,施工过程中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批在行业内极具代表性的精品工程实现良好履约,为企业的结构性转型与效能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水电一局持续以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为中心,以省级技术中心为核心研发平台,建立以“科技委”为领导的公司总部、二级单位、项目部三级创新管理体系。分发挥技术策划在创新实施中的前置作用、专业总师团队的创新带头作用及创新创优奖励激励作用,开展产学研合作管理体系创建工作。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发挥“投建营”全产业链一化优势,在加强实用新技术应用与创优管理,提升智慧建造能力方面下功夫,着力将绿色发展转化成企业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水电一局依托在建项目开展科技项目立项工作,研究题材涵盖了输变电工程和新能源光伏电站工程等多个领域。同时,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除基础技术研究外,充分融合了智慧工地、智能建造、BIM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开展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数字建造”技术研究,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采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提高效率、保障品质的建造方式,探索废水“零排放”、智能通风、绿色砂石、以电动代替油动设备等绿色施工技术,实现绿色建造、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水电一局全面推进施工技术的创新升级,将一系列绿色施工技术措施逐步应用到工程项目中。以光伏新能源建设为例,水电一局在云南省凤庆县小湾农牧光伏、临沧市爱华农牧光伏、阿柱田农业光伏等项目建设过程中,系统地应用了BIM技术对施工道路进行规划模拟,实现SY135C螺旋钻机(改装)单台阶两侧打孔,降低开台施工工程量。通过建立集电线路数字模型、三维数学模型有效地降低方阵区内、外集电线路路径长度。并在无人机对光伏场区进行测绘后,采用光伏组件candela3D模拟布置及应用柔性光伏支架(针对山地起伏、冲沟等现有不利地形地貌)措施,有效降低每WM光伏土地占用指标保证并网容量;应用研究组总结形成的“光伏组件预固定一次整体安装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柔性支架光伏组件安装效率。总结形成以《一种光伏电站混凝土灌注桩预埋螺栓的固定装置》(ZL 202222881018.X)专利为核心的《山地光伏电站U型预埋螺栓施工工法》,确保灌注桩预埋螺栓位置、间距、垂直度、外漏长度、朝向控制要求。推动了工程绿色施工标准化建设,在施工现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显著效益。在青海省尖扎县尖扎滩40万千瓦牧光储一体化建设项目过程中,采用螺旋钢管桩施工技术,螺旋钢管桩支撑的上部支架可根据地形灵活调节高度,无需大规模的场地平整,避免了土方开挖的需求,极大保持了原有地貌特征,为项目的快速推进与环境保护找到了平衡点,对未来同类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新能源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拥抱变革,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只有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持久的竞争力。

内容来源:《施工企业管理》


END

水电一局召开2024年安全生产委员会(扩大)会议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广大党员、干部这么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