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以右上牙床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于当地医院就诊,抗炎治疗后疼痛症状略减轻。患者转诊来我院后无发热,近一个月体重下降16斤。
鼻窦增强CT显示鼻腔右侧壁软组织密度团块影,轮廓不规则,边缘呈结节状(图1),病变内侧突向右侧下鼻道内,下鼻甲受侵,右侧上颌窦后壁局部受压凹陷,内后缘达右侧鼻咽壁(图2),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图3)。鼻窦MRI显示鼻腔右侧壁不规则等T1、长T2软组织信号影,轮廓不规则,边缘呈结节状(图4、5),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图6)。
手术及病理:手术路径为右鼻侧切口-正中线上唇切口(将上唇系带保留健侧)-唇龈沟切口 ,上颌窦前壁无骨质破坏,切断鼻腔外侧壁,切除中鼻甲及下鼻甲;咬除上颌窦前壁骨质,至正常安全界,于右侧4、5牙中间切开硬腭,切断上颌结节与蝶骨翼突之间的联系,用持骨钳取出上颌骨,可见瘤体位于翼突根部,清除残留瘤体,切除前后筛窦及中鼻甲,肿瘤为团块菜花样,易碎。病理样本切面灰白、质韧,肿瘤细胞呈梭形,呈束状、旋涡状或交错状密集排
列,细胞核呈梭形、深染,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示CK(PAN)(散在+),KI-67(15%),Vimentin(+),CD34(-),CD99(-),TLE-1(+),S-100(P)(散在+),BCL-2(+/-)。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为滑膜肉瘤。
讨论
滑膜肉瘤属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是由未分化间叶细胞发生的具有滑膜分化特点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青年男性,以四肢尤其是下肢膝关节附近为好发部位,头颈部滑膜肉瘤较少见。肿瘤多呈结节状、分叶状,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可有薄包膜; 切面多呈鱼肉样,质软,因出血坏死可使部分呈灰黄或暗红色。光镜下病理结构较繁杂且变化多样,组织细胞生长极为活跃,梭形细胞形态一致,胞浆少,界限不清,核呈圆形; 组织学上与良性或恶性梭形细胞肿瘤
相仿,包括血管外皮细胞瘤、孤立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滑膜肉瘤的免疫组化示CK(PAN)(散在+),KI-67(15%),Vimentin(+),CD34(-),CD99(-)TLE-1(+),S-100(P)(散在+),BCL-2(+/-)。本例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
滑膜肉瘤的信号特点与其病理基础密切相关,T1WI图像的高信号区为肿瘤内大的出血灶,低信号区为肿瘤的坏死和钙化,而肿瘤实质通常呈等信号。在T2WI图像上肿瘤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可出现三重信号,即等低信号、稍高信号和明显高信号,病理组织学对比表明,肿瘤内陈旧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和钙化表现为低信号,稍高信号为肿瘤的实质部分(较邻近脂肪和骨髓信号低,较肌肉信号高),明显高信号区域为肿瘤的大块坏死区和新鲜出血灶(与邻近脂肪、骨髓信号相当)。
滑膜肉瘤需与软骨肉瘤、血管纤维瘤、腺样囊性癌相鉴别。软骨肉瘤多见于成人,典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内有散在点状、结节状、环状、斑片状或不定型软骨基质钙化,典型MRI表现为边缘及间隔明显强化;血管纤维瘤多见于青少年,沿间隙呈侵袭性生长,病变内部的多发流空信号可进一步证实;腺样囊性癌多见于中老年人,CT可见骨质破坏,MRI可见病变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匀,易沿神经生长、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