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私募圈
私募圈(simuquan007):私募投资交流合作互助第一平台——汇集中国顶级私募投资人,提供品质行业资讯,把脉最新投资风向,整合投资资源人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重”关税时代到来,海外仓或成出海必选项 ·  昨天  
小兵研究  ·  九年磨一剑,小兵研究又一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私募圈

成都,下一个深圳?

私募圈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10-25 20:20

正文

来源:原载于凤凰财经

作者:李仁泽 张五明


2017年夏,天府之国以一种别样高调的方式走向了镁光灯前。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提出建设66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其后,又接连召开7场新闻发布会,陆续推出了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和人才优先发展的诸多利好措施,即“产业新政50条”和“人才新政12条”。

这一系列密集频繁的举动,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西部国家中心城市的雄心。 其操盘手与建设者,正将新的发展理念转变为城市施工图,试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而为城市经济找寻新的增长空间,同时优化存量空间。

事实上,成都在城市竞争力体系构筑上的不遗余力,并不让人感到陌生,早在多年前就备受关注。彼时,尚处在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时期的成都,已普遍被外界认为,是中西部地区最具潜力之城。

2017年7月,成都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并发布《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

这种跃迁式的发展轨迹和战略雄心似曾相识。

在中国南部沿海,一个普通的边陲小镇,曾在短短几十年间声名鹊起,迅速成为与“北上广”齐名的内地四大一线城市。现在,以创新、梦想、活力著称的深圳,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标杆性意义的符号。

如今,从产业新政到人才新政,成都奏响了蝶变的序曲,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织就拥抱世界的纽带。与此同时, 国内诸多二线城市也在百舸争流,中国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已渐露峥嵘。

那么,一个西部内陆城市能够对标的未来,可以有多少想象空间?成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深圳?

1

不同时代的相似机遇

虽然处在不同的时代,两座城市却有相似的背景。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深圳的快速发展,受益于中央打开开放之门带来的政策红利,以及借势同期的全球制造业转移浪潮。

在国内,1978年的中国,百废待兴。彼时的深圳,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道。其后短短几十年,这个边陲小镇的地区生产总值从当年的1.9亿飙升到2016年末的1.9万亿,年均增长率超过20%。

国际上,上世纪80年代,欧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受市场力量的驱动,迅速向要素洼地聚集, 中国凭借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价格,以及宽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 让外部资本、技术、管理等稀缺要素快速向国内倾斜,深圳作为试点性城市,率先享受到开放的红利。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历史地来看,现在的成都和当年的深圳,面临着相似的历史机遇。如果说,当年深圳所代表的开放是面向大海的话, 新的时代背景下,成都所代表的,是面向西部大陆的新一轮开放,背后更体现出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烙印。

在经历了近40年高速发展后,我们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

国际上,实现了数轮财富积累的中国,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亦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成本洼地,试图构建在全球产业链条上的新竞争力。

恰逢其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最高层提出,肩负着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开始承载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这亦被看作是成都未来发展的最大底牌。

对内,成都打造高铁枢纽城市,构建“148”高铁交通圈。

让我们先从下面这两组数据,来管窥中国东西这两座城市,在借势国家战略上的一脉相承。

2016年,深圳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6万亿元,其中,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4年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同期,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97.93万标箱,连续四年保持全球集装箱港口第三位,仅次于上海港和新加坡港。

而位于青白江的成都国际铁路港,连接着欧洲和泛亚,正在逐步形成世界级物流枢纽中转站。自成都向西,2016全年,蓉欧快铁共开行往返班列460列,数量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数的三分之一。自成都向东,2017年8月,国家启动“东西大动脉”沿江高铁规划,成都最快3小时到达武汉,7小时直达上海。

对外,2017年成都市国际班列已往返开行600余列,进出口货值超过28亿美元。

历史上的“蜀道难”主要是行路难,随着现代交通发展,水路变铁路,海港换陆港。越来越多的蓉欧快铁,一头连着欧洲大陆,一头连着上海、厦门等城市,正在成为中欧贸易的重要国际物流通道。

在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看来,不仅是欧洲与东部城市, 未来,成都将有更大的可能性面向南亚建设“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陆上通道。

不同的时代背景,相似的历史机遇。今天的深圳,已是全球的深圳。今天的成都,未来将成为全球的成都。

2

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其周围的城市紧密相连,在同一个都市圈内荣辱与共。新的时代背景下,成都和深圳所处的城市群, 都被赋予了国家区域战略的内核,以承载优化区域经济格局的重任。

在中国经济地理的版图之上,珠三角是最繁荣富饶的地区之一,与长三角、京津冀并称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双子星”深圳和广州相得益彰,双双跻身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也曾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承担接受产业转移、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高要素聚集的功能,从顶层设计上为区域发展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2016年4月27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时间走到2017年4月,偶遇似乎从来不是历史的巧合。

另一边,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行政长官与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共同签署了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与北方雄安新区遥相呼应,成为备受瞩目的两大明珠。

这一边,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对先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进行了优化升级,阐述了“五中心一枢纽”的新内涵,有料儿,更有新意。

具体地来说,是要增强成都作为西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的功能。其中,“西部金融中心”及“通信”二字为新加,作为促进东西部地区协同互动发展,和辐射带动西南地区的重要引擎,成都正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底气。

成渝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不包括港澳数据)对比图

考虑到政策和体制因素,不计算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香港和澳门,仅以位居内地的城市为例,成都和深圳所代表的这两大城市群的经济结构,可以进一步说明两座城市的价值与殊同。

从人口数量上来看。 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在6481万以上,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则为9094万人,成渝城市群在体量上占据不小优势。如今的三驾马车,在以投资为主向以消费拉动的动能转变过程中,庞大的人口数量、强劲的消费需求、辽阔的经济腹地,是引领成都未来发展强有力武器。

从经济规模上来看。 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面积18.1万平方公里,GDP总量为7.31万亿,而成渝城市群面积18.5万平方公里,GDP总量为4.76万亿。也就是说,在相近的区域面积之上,前者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成渝城市群还有极大可以追赶的空间。

从城市体系来看。 成渝城市群城市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76座,是西部密度最高的城镇密集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一样,在中心城市上,两地均是双核支撑的“双子星”式结构。

在深圳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是中国最大的商贸中心,而深圳则主导科技创新,周边卫星城分工明确、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双核支撑的优势渐显。

早在2012年,国家发改委就批复了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这一方案的落地,为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蓝本,让成都和重庆两个西部“巨人”看到了另一种合作模式。

事实上,我国诸多省份和地区,亦存在着“双子星”式的城市分布格局。无论是北京与天津、沈阳与大连、济南与青岛、福州与厦门、广州与深圳,它们都和成都与重庆之间一样,彼此既是旗鼓相当的对手,更是血脉相连的兄弟。 在这种微妙的竞合关系下,共同拱卫着中国经济月明星灿的天空。

我国菱形分布的均衡化经济地理格局初步呈现。

如今,成渝合力构筑“西部之心”的战略正在成为现实,我国菱形分布的均衡化经济地理格局,已经初步呈现。未来,成都将进一步发挥科技、人才和产业优势,与周边绵阳、德阳等地产生更深层次的互动,共同推动西南地区城市群的发展。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对凤凰财经表示, 成渝城市群最有条件成为中国的第四大人口和经济聚集区。 因其人口基数多、市场规模大、生态环境好,属于相对独立的市场。更因地处西部,其发展无疑有利于优化我国的区域空间结构。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呼之欲出。同样以创新支撑的深圳与成都,能否殊途同归?

3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在时代背景和区域格局上,成都与深圳有诸多相似之处,进一步从两个城市的各项经济数据上来对比,以探究更多可能。

GDP历来是衡量一个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截至2016年末,深圳GDP突破1.9万亿,居第4位,增速9%,照此趋势来看,深圳在2017年末突破2万亿,同时超越现排名第3的广州,几成必然。相比较来看,成都GDP则突破1.2万亿,居第8位,增速7.7%。在体量上,成都约是深圳的60%,在增速上,略低于深圳,且未来这种差距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成都与深圳2016年数据对比图,统计来源于公开资料。

透视成都与深圳的产业结构。

深圳方面,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已不到0.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为39.5:60.5。成都方面,三次产业结构为3.9:43.0:53.1。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为金融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而成都的五大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

可以看出,深圳在产业链的分工处在更上游的位置。一方面,成都二产占比未超过50%的“分水岭”,工业化进程没有结束,还需充分孕育,尚有不小的追赶空间。

另一方面,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具有“一业兴、百业兴”的乘数效应。以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技术为依托,成都的传统制造业具有更大技术革新空间,提升产业竞争力,未必一定要走传统“退二进三”的老路。

2016年9月,第22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花落”成都。

此外,交通区位首位度的对比也有可品之处。

2016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112.57万吨,同比增速11%,旅客吞吐量4200万人次。同期,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为61.15万吨,同比增速9.7%,旅客吞吐量4600万人次,居西南地区首位,在两项指标上均大幅领先重庆江北、昆明长水和贵阳龙洞堡三大机场。

在货运方面,成都约为深圳的一半,深圳在航空港经济仍然保持巨大的领先优势。在客运方面,深圳略逊于成都,天府之国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贡献了极大的流量。

从固定资产投资额来看。

2017年上半年,深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1亿元,增长30.6%。成都完成4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是深圳的2倍有余。同时,深圳人口密度约5700人每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而成都在这项数据上,仅为深圳的五分之一。

《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布局66个产业功能区分布图

由此不难看出,在深圳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空间已逼仄极限的背景下,成都尚处在优化城镇功能体系和空间布局形态的进程中,并为此作出一系列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努力。

通过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发展格局,以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为城市长远发展拓展产业承载空间,进而建立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一个拥有大量增量空间的“大成都”,也为这座城市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消费升级,将成为成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的利器。

2017年上半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4亿元,成都为3119亿元,两座城市均显示出了较高的商业活力,成都更是后劲十足。

2017年9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第22届全体大会在成都举行。

这是多年来成都精心培育消费市场结出的硕果。

对外,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旅游大省四川的游客集散中心,成都2016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00亿元,增幅高达22.6%。

对内,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年以超过GDP增速稳健增长的基础上,成都乐观豁达、享受生活的城市氛围,使得上千万人口本身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区域优质消费市场。

再从经济外向度来看。

截至2017年3月,累计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75家,上市公司逾350家。而各国驻蓉领事机构达到16家,在蓉世界500强企业已增至278家,企业数量、投资额和行业面均居中西部城市之首,双方可谓旗鼓相当。

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佐证了这两座城市对外资的吸引力。事实上,2016年深圳利用外资实际到位67.32美元,成都则为86.2亿美元,更胜一筹。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裕民教授认为, 成都当前所处的时空方位可以总结为“全球百优、中国十强、西部领先”,应树立建成世界城市的雄心,未来积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4

赢得年轻人的城市将赢得未来

一个城市和产业的发展,总是因人而兴。

2016年,深圳常住人口1190万人,其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为32.5岁,非户籍人口806.32万人,占比重高达67.7%,是名副其实的“青年之城”和“移民之城”。相比之下,成都2016年常住人口1590万人,非户籍人口193万人,占比重12.1%。

一般认为, 非户籍人口比重越高的城市,流动人口越多,经济更具活力,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强。 众多外来汉在深圳这片土地上贡献青春智慧,展示了这个城市的开放包容。

可视化数据对比图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资本、劳动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在美国1929年至1957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额中,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在经济新常态下,庞大的高等教育人口,是扭转颓势的一股关键力量。

2016年,成都拥有普通高等院校56所,在校大学生79.16万人。深圳有普通高等院校13所,在校大学生11.23万人。在密度上,两地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分别为498人和94人,成都5倍于深圳。同期,全国方面的指标是,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超过200人。

无论是高校数量、在校大学生规模,还是吸引应届毕业生就业数量。在人口比较上并不占优势的成都,出乎意料地在这些代表未来的教育资源上扳回了一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