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存门"事件对华为来说不是一个坏事,它可以让华为从狂奔的亢奋中暂时冷静下来,反思自己,警醒自己,重回以客户为中心的轨道。
编 辑 | 亦萱
来 源 | 正和
岛(ID:zhenghedao)
01
最近,华为P10手机陷入“闪存门”。从4月中旬开始,陆续有消费者反映P10手机采用eMMC、UFS2.0和UFS2.1三种不同规格闪存元器件混用的做法,更有跑分软件测试贴图证明,这三种闪存在数据传输能力上存在差异。有消费者和媒体舆论称“华为歧视和欺骗消费者”。
随即,华为两次发布官方声明进行解释说明,余承东20日早上发了一条长微博来回应这个问题。华为和余承东的这些回应,
核心内容是指出闪存器件混用是因为供应链缺货问题
,表示“即使使用eMMC存储也能保持良好的实际使用性能体验”。回应将网上的批评声音主要归结为“友商的大量炒作丑化”。这些回应发布后,舆论非但没有平息,反而越来越强烈。
4月27日晚,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微博上贴出了一封发给华为消费者业务全员的邮件,这是一封《倡议书》,
倡议所有员工进行反思和自我批判
,倡议所有消费者业务的同事践行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相对之前的回应,《倡议书》诚恳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种反思和自我批判。
事实上,4月18日,也就是华为首次回应P10“闪存门”事件当天,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战略预备队座谈会上就做了一次反思。他提到了近日发生的美联航暴力驱逐乘客事件,称“华为目前有淡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的趋势”,“华为会不会是下一个美联航?我们认为最宝贵的财富是客户,一定要尊重客户。我们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要坚持下去,越富越要不忘初心。”“
华为会不会是下一个美联航?
”振聋发聩。
虽然此次任正非并未提及P10的“闪存门”事件,或许他还未关注到,但时间上的契合,以及“美联航事件”的举例,反复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强调“研发、供应等都要关注以客户为中心”,似乎都在侧面影射P10“闪存门”事件。
不管怎样,从创始人任正非到高管,华为又开始反观,自身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是否还在严格认真地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
02
华为遭遇“闪存门”期间,不少媒体又开始转发一篇文章——《
华为“反思”10大内耗,别说你公司没有
》,这是2010年12月15日,华为员工“五斗米”在华为内网心声社区发布的一个帖子,点击量巨大,此文被《华为人》报评为2010华为之最。里面就谈到一个例子:“有客户反馈,华为响应及时性比以前欠缺,及时性慢。有客户抱怨,华为内部流程僵化,过于教条,没有以前灵活。还有客户问,你们能帮忙把这个电缆换了么,我们回答是当然可以,不过需要在七个月以后。以前都是内部员工在喊,现在外面的声音也逐步强大起来了。”
今年年初,心声社区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引用了各业务线上的华为人在“以客户为中心”这个问题上的反思,其中王盛青提到:“2006年前后,我们倾公司之力实现突破B国U运营商,十年后,我司100%独家,客户收入的一半以上都给了华为,自己却已沦落为B国经营最差的运营商;S国S运营商花大几千万买了华为的TV平台,几年下来只发展了6万用户。我们是否理解客户的失望与愤怒?是否有解决方案?”
在战略预备队座谈会上,任正非也提到一个案例,现在有些客户不远万里来到坂田,但很多专家和主官都不愿意去展厅为客户提供讲解咨询,不愿多抽一些时间粘粘客户。
“闪存门”事件发生后,华为最初回应的态度,直接反映了华为在践行“以客户为中心”上的不恰当。
尽管,华为一直信奉“以客户为中心”,但是,仅就我们说到的这些,可以看出,几年来,“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一直行走在路上,在华为人的反思中调整。
03
幸庆的是,华为人的反思并没有止步于口头。
仍以“闪存门”为例。
七天两次回应,态度从强硬到诚恳,
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也从自我为中心转到了客户为中心
。
梳理整个“闪存门”事件的发生发展,对比前后回应,可以明显看到之前的回应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更多的是防卫和反击,态度也比较强硬,比如说是因为客观原因(供应链缺货),所以“无奈之下才三种闪存混用的”;比如说到疏油层时,“因为我为了使用康宁第五代玻璃,所以没有涂疏油层”。《倡议书》则是诚恳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它在向外界表明,华为想清楚了,一切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如果以自我出发的一些做法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就要即时而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
《倡议书》里还谈到众多实实在在的针对以客户为中心的行动,比如安排成立了一个“
消费者聆听特别行动小组
”,落实后续的一系列计划,主动聆听来自消费者的各种声音。”
余承东表示,五一期间他将带领华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团队到零售店、服务店站店,深入一线与消费者近距离沟通。并呼吁华为消费者业务全体员工走访店头,聆听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改善华为的工作流程、服务态度。
04
除了客户体验,余承东还提到了工程师思维。
所谓的工程师思维,就是不能够接受用户或其他人对产品的不同意见
。早些年,华为所有员工的工程师思维很浓厚,对于来自媒体、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意见,全部生硬地怼过去。最近几年,华为的工程师思维已经淡化了很多。一个显著的实例是,华为摒弃了坚守多年的虚拟菜单键,引入了全新的操控模式。没想到经历了高速发展后,曾经远离华为的工程师思维复发。
不过,从余承东的检讨,至少我们能感知华为接下来应该会加速剔除“工程师思维”这一不良基因。
再深入一点。
华为“闪存门”事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产手机技术上的短板
。华为作为技术型企业,每年申请的手机专利排在世界前列,然而即便如此,华为在上游关键材料领域——存储芯片上,依然是空缺。中国每年进口存储芯片的金额高达600亿美元。无论是DRAM还是NAND Flash等领域,核心技术、专利等仍主要掌握在三星、东芝、SK海力士、美光、SanDisk、Intel等海外厂商手中,中国在存储芯片的制造上,举步维艰。这样看来,尽管华为已经跃升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华为还远没有到举杯庆祝的时候,依然需要不断创新技术、依然需要不断解决供应链等等。
05
企业出现问题,遭遇危机并不可怕,没有谁能保证一直健步如飞而没有任何挫折。
重要的是,一个企业对于事件发生后的态度
。有的企业面对问题,依然我行我素,有的企业则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早年,苹果iPhone 4因为设计问题导致信号不稳定,但苹果官方也直面这一问题,并为信号差的iPhone 4用户提供保护套,提高信号稳定性。后来的事实证明,用户很坦然地接受了苹果的解决方案。让人乐见的是,华为选择了后者。
了解华为的人并不会感到意外,因为
华为的文化中有一条就是自我批判
,诸如“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从泥坑里爬出的是圣人”等说法都是在说华为需要自我批判、自我纠正,不断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向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