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iny4Voice
一天一条来自 Tinyfool 的语音鸡汤,暖胃暖心,让我们一起在漫漫长夜里面默默前行,在死之前,没有终点,不会停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启四说  ·  塞力转债单周赚12%,我为什么敢买问题债? ·  19 小时前  
启四说  ·  塞力转债单周赚12%,我为什么敢买问题债? ·  19 小时前  
开柒  ·  李彦宏“推翻”李彦宏 ·  昨天  
龙船风电网  ·  5000吨海上风电施工船启航 ·  昨天  
龙船风电网  ·  5000吨海上风电施工船启航 ·  昨天  
新机器视觉  ·  DeepSeek 被封杀了?! ·  3 天前  
新机器视觉  ·  DeepSeek 被封杀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iny4Voice

随想,语言文化和输出价值观

Tiny4Voice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8-12-11 01:00

正文

书的价值在信息量,不在语言好坏。比如,刚才说大象的文章谈到中国的书翻译到外国的比例很低,这说明文化输出不利。这是语言造成的么?当然不是。在你的文化强势牛逼的时候。比如唐的时候,日本可能翻译的100%都是汉语书,更不要提朝鲜、越南之类的了。昨天看一个纪录片,谈到一个观点,说字母文字容易在多文化中普及,因为啥语言都可以用字拼写(汉字都有汉语拼音方案)。但是,不利于文化的统一,所以欧洲容易分裂,因为语言不统一文化就不统一。汉字呢,虽然从甲骨文到现在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甲骨文刚被发现就被清朝学者破译。说明汉字保持了中华文化的一贯传承,不管口音如何,都用同样的文字。更进一步谈语言对保持民族统一的价值。


这个观点在别的领域也听过。字母和象形的比较等等,确实也是一直有的话题。但是,我仔细想了想,用在文化和大一统上有循环论证之嫌。中国确实是一直保持了大一统的格局。但是,这也有地缘等等方面的种种因素。如果真的文化被打断过一次,或者被覆盖过一次,语言和文字就自然变了,那时候,文字就没那么大价值了。


当今社会,英语比汉字更重要的原因,并不是英语有哪些优点造成的。而是,这么多年西方先进于我们积累了大量了有信息量的书籍,即使翻译了很多,仍就有大量还来不及翻译过来。而中国,从文化和经济落后,还没真的走出来。从创造的信息和内容来看,值得推广到全世界的东西有,比如得了诺贝尔奖文学奖雨果奖的一些作品,比如一些先进科技的论文,等等。但是总体来说,还差得远。这不是语言的事情,这是文化和经济刚刚复苏,还远谈不上输出价值观的现状而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