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7 购物清单有几米长
●内需到底有没有?
2015年春节长假,中国去日本的游客超过60万人,当年国庆长假去了80多万人,2016年春节长假已超过100万人,真是中国人过节,外国人过年。让我们来解剖一个典型案例——
2015年春节长假,中国游客在日本买了50多亿元的商品。最牛的是上海一个年轻女白领,花了60多万元买商品,又花了20多万元运费和关税租了一个小型集装箱把她买的商品运回来。度假回来后,她一头扎进工作,接到提货通知后打了个电话给闺蜜,请她帮忙提货。这小姐妹开了私家车就去提货了。东西推出来一看傻了眼,一只集装箱,于是只能打开拆零装运。
大家很好奇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除了一部分传统的奢侈品外,大部分东西都是日用必需品。指甲钳、隐形创可贴、眼药水、退热贴、电吹风等不起眼的小东西占了相当比重。
指甲钳光大类就有男用、女用、老用、小用、婴儿用,许多指甲钳上都带有一个非常人性化设计的小盒子,使剪下的碎指甲不会到处乱蹦,剪完后集中倒掉。婴儿用的还带个放大镜,就怕不当心剪到宝宝的肉。隐形的创可贴女生很喜欢,粘在手上美观,还有个小专利,撕下时不怎么粘汗毛痛感较少。电吹风看着与我们市场上买的差不多,但用过的女生异口同声答道,这个电吹风吹出来的头发又光又亮,还带负离子的。日本电饭煲煮出来的饭味道就是不一样,夸张点讲陈米能烧出新米的味道。我自己试了一下眼药水,虽不像传说中的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用后确实感觉比较舒服。
一起回顾一下,我国的指甲钳1950年做什么样,现在是否还是老样子?创可贴是20多年前从美国3M公司引进的,现在除了女生用的上面印两朵花之外,基本上与引进时差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原因在于我们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理念,仍旧停留在过去,以解决50年代穷苦大众生存需求、改革开放初期温饱需求的理念在生产,对于已经升级的消费换代需求,少有人管。
随着30多年改革开放红利的积累,中国已经出现上亿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2016年两会上商务部时任部长高虎城讲中国有2亿中等收入群体,他们快速升级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满足,随着国门的打开,发现外面的东西又好又便宜,新消费欲望配上强劲的累积购买力找到了“泄洪口”。
这几年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对中国中产阶层的研究,甚至还成立新型智库专门研究中国中产阶级数量的增减、消费收入、消费行为特点。美国大摩分析中国中产阶级已占总人口11%;麦肯锡预测到2022年,76%的中国城市家庭将达到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到2025年5.4亿人步入中产行列;埃森哲预测2030年中国中产阶级将占总人口的70%,这将是巨大的消费潜力。
与有效商品供给不足伴生在一起的另一个问题,是有效服务供给不足,制约了最终消费的实现。
2015年10月小长假,在微信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视频,说的是日本各大机场如何用中国人最传统最有效的办法来欢迎中国游客的。从视频里可以看到,日本的许多机场和商店里拉横幅、贴标语、美女举着小红旗欢迎中国游客。
要知道我们的五星红旗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含义,其中一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有一位游客回国后接受记者采访说,“我的祖上与日本侵略者有深仇大恨,但是今天要客观地看到,日本在机场、商店、饭店等场所提供的免费翻译、导游、接驳巴士等服务无微不至,服务人员笑口常开,虽然目的是冲着你钱包来的,可即便你不消费,至少在服务员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不悦”。
反观我们有不少景点,拿着“切菜刀”欢迎自己的同胞,抓住一个“宰”一个,三亚的“天价海鲜”、青岛的“天价大虾”、哈尔滨的“天价鳇鱼”等宰客事件层出不穷。价不廉、质不优、乱宰客的结果是将仅有的消费需求都赶出去。
俗话讲,好马配好鞍,对路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还需要配上人的优质服务才能最终实现消费。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讲,这里面有“大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