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买车,不仅仅关注车子的油耗,性能,还有这车耐不耐用。而汽车界的召回,在大众眼里基本就是“死刑”般的事件——官方都承认有问题了,这车还有救?这不,有网友就问到这个问题:
很多粉丝在线下也跟砖叔聊过,觉得召回简直是噩梦。毕竟自己花了重金购买的车子,无端端被通知要回厂修理,想想谁都不舒服。那么,汽车召回真的是很难堪的事情吗?砖叔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汽车召回那些事。
一般汽车召回,那肯定是汽车产品上有问题了。我们经常看到召回新闻,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再到豪华品牌,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召回事件。那么,召回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这辆车是“次品”?
这还是得看具体因为什么原因召回
。
一般召回原因免不了以下三种:一是
主机厂自身的做工问题
,比如最近的老款奔驰Smart的召回,召回信息如下:
召回原因:
(一)内部分车辆由于手刹线锁止螺母可能松动,导致手刹操作杆的行程会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如果手刹操作杆的行程增加,手刹制动力可能无法保证车辆在所有情况下安全停放,存在安全隐患。
(二)内部分车辆由于供应商制造原因,左前转向节可能存在铸造缺陷,导致其强度降低。当左前轮转向节负载增加时,其可能破损,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这种召回一般出现在已经有一定年代的车型(当然也不排除新车型,不过为了不影响口碑,一般都会让供应商背锅)。主要原因是主机厂在生产过程中导致的缺陷。比如此次Smart的召回理由(一),锁止螺母可能松动,原因便是螺母的设计出了问题,需要召回更换改进后的螺母。
而第
二种召回
比较常见,那就是“
由于供应商问题而召回
”。比如上面Smart召回的第二点,“由于供应商制造原因左前转向节存在缺陷”,主机厂在生产汽车的时候,零件是分别给很多个零配件厂进行生产,这些厂就叫做“供应商”。这样的召回屡见不鲜,近期的一个大型例子就是高田气囊的召回事件了。
9月份因气囊问题而需要召回的汽车数量为7662673辆,占到了9月汽车召回总量的79%。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的驾驶席正面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当然,很少召回会这样指明供应商的名称,像高田气囊事件是一个特例。遇到这类召回事件,车子需要更换新供应商提供的零配件,以消除隐患。
第三种则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召回,比如今年早期沃尔沃有一次召回,对象是部分进口XC90,理由竟然是因为”副驾驶侧遮阳板化妆镜盖上的安全气囊警示标签缺失“。没错,就是下面这东西:
说真的,国产后的XC90根本就没这东西,即使有很多车主也会把它撕了,沃尔沃则是为了这件事而进行了召回,大众对此事也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这是负责任的表现,也有些觉得是在炒作。
召回并不是厂商想要的,有些时候甚至有质检局介入,强制召回。很多人就会想:自己平时并不是很关注汽车新闻,如果自己的车发生召回,厂商是否会主动与自己取得联系?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他们不敢“错漏”任何一辆在召回列表里面的车,轻则投诉质检局遭到处罚,重则有可能出人命,这是谁都不想见到的。那么汽车厂家如何找到这些需要召回的车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