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
NICE
)近期发布了“血液输注指南”,旨在提高输血替代方案的应用,最大限度节约用血。相关内容于
2015
年
11
月发表在
BMJ
杂志上。
输血在临床实践中常见,但输血亦可导致一些风险。输血的替代方案仍未被充分应用。英国审计数据显示,不恰当的血液成分输注率≥20%。这增加了患者接受错误血液输注风险及并发症(如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发生风险,增加了珍贵资源的浪费及治疗成本。对于血液输注的管理,NICE主要就以下方面提出了建议:
手术患者的血液输注
替代方案
促红细胞生成素
·对于下列患者,可输注促红细胞生成素:
—患者合并贫血、符合输血标准,但因宗教信仰或其他原因拒绝输血;
—患者存在红细胞抗体,恰当的血型不可获得;
·对于手术患者,不宜输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降低血液输注需求。
静脉注射铁剂和口服铁剂
·对于合并缺血性贫血的患者,手术前后应给予口服铁剂。
·对于下列患者,手术前后可考虑静脉输注铁剂:
—患者合并缺血性贫血、不能耐受或吸收口服铁剂、或不能坚持口服铁剂治疗;
—患者被诊断为患功能性铁缺乏;
—患者被诊断为患缺血性贫血,诊断贫血与进行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预期太短,口服铁剂尚不能起效;
·关于合并贫血和慢性肾病患者的管理,可参考NICE慢性肾病患者贫血管理指南。
自体血回输与氨甲环酸
·对于接受手术、预期出现中重度失血(>500 mL)的成人患者,可考虑给予氨甲环酸。
·对于接受手术、预期出现中重度失血(>10%血量)的儿童患者,可考虑给予氨甲环酸。
·不需常规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也不需常规给予氨甲环酸。
·对于预期失血量极大的患者(如进行心脏和复杂的血管手术、重大产科操作、盆腔功能重建术和脊柱侧凸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并给予氨甲环酸。
红细胞
·对于需要输注红细胞、无严重出血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以及因慢性贫血需要常规输血的患者,可给予限制性红细胞输注。
·当血红蛋白水平≤70 g/L可考虑输注红细胞,输注红细胞后目标血红蛋白水平为70~90 g/L。
·对于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当血红蛋白水平≤80 g/L可考虑输注红细胞,输注红细胞后目标血红蛋白水平为80~100 g/L。
·对于需要常规输血的慢性贫血患者,可设定个体化红细胞输注阈值及目标血红蛋白水平。
·对于无活动性出血的成人患者,可考虑输注1个单位红细胞;对于无活动性出血的儿童和低体重成人,应根据其体重计算红细胞输注量。
·输注红细胞后,应重新评估并测量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进一步输注红细胞。
血小板
正在出血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对于合并临床显著出血[世界卫生组织(WHO)出血分级为2级,如鼻出血时间较长、广泛皮肤出血、呕血和黑粪]、血小板计数<30×109/L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考虑输注血小板。
·对于合并下列情况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采取较高的血小板输注阈值(最大100×109/L)。
—重度出血(WHO出血分级为3或4级,如需要输注红细胞的出血患者);
—重要器官出血,如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眼。
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对于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考虑将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提高至>50×109/L。
·对于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治疗的高危出血患者,可考虑采取较高的血小板输注阈值[如(50~75)×109/L],并考虑下列因素:
—患者接受的特殊操作;
—血小板减少症的诱发原因;
—血小板计数是否下降;
—止血异常的原因;
·对于接受重要器官手术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如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眼后段),应考虑将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提高至>100×109/L。
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治疗的无出血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对于血小板计数<10×109/L、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治疗的无出血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考虑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除非可采取替代方案或患者禁忌输注血小板,如慢性骨髓衰竭、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不适宜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患者
·对于下列患者,不需常规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慢性骨髓衰竭、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对于接受低出血风险操作的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成人患者、以及接受骨髓穿刺及骨髓环钻活检(trephine biopsy)的患者,不需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剂量
·常规血小板输注剂量不宜超过1个单位。
·对于合并重要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眼部)出血的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超过1个单位。
·输注血小板后,应重新评估患者的临床状态,并测量血小板计数;必要时,进一步输注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
·对于合并临床显著出血但无重大出血(major haemorrhage)、仅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比值或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1.5)的患者,可考虑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对于下列患者,不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
—无出血(除非患者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有发生临床显著性出血的风险);
—需要逆转维生素K拮抗剂的作用;
·对于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有发生临床显著性出血风险的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可考虑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后,应重新评估患者的临床状态,并反复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以确保患者输注充分剂量的新鲜冰冻血浆,必要时,进一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物
·对于无重大出血、有临床显著性出血、纤维蛋白原水平<1.5 g/L的患者,可考虑输注冷沉淀物。
·对于无出血、不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有临床显著性出血风险的患者,不需输注冷沉淀物纠正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
·对于纤维蛋白原水平<1.0 g/L、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有临床显著性出血风险的患者,可考虑预防性输注冷沉淀物。
·输注冷沉淀物时,给予成人剂量(2匙)(对于儿童,按照5~7 mg/kg体重输注,最大剂量为2匙)。
·输注冷沉淀物后,需再次评估患者的临床状态,重复测量纤维蛋白原水平,必要时,进一步输注冷沉淀物。
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
·对于下列患者,应即刻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紧急逆转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重度出血;
—疑似脑内出血的头部损伤患者;
关于合并卒中或原发性脑内出血患者抗凝治疗的逆转策略,可参考NICE卒中初始诊断与管理指南。
·对于进行紧急手术的患者,应权衡抗凝效果与出血风险,考虑即刻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逆转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监测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证实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已被充分逆转,必要时,进一步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的血液输注
关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液输注,可参考NICE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管理指南。
患者安全性
急性输血反应监测
·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以明确患者有无发生需要即刻处理的急性输血反应。
·对于正在输血或已经输血的患者,应密切监测患者有无发生急性输血反应,并给予管理。
电子患者识别系统
·考虑应用电子系统识别患者,能够提高输血实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患者信息
·对于可能需要输血或已经接受输血的患者,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必要时)签署口头和书面知情同意书,临床医师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阐述下列信息:
—输血的风险和获益;
—输血过程;
—特异性输血需求;
—可采用的替代方案,以及这些替代方案如何减少输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