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22日)23时15分,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虽说大暑极热,可万物生长也极为繁茂:白鹭归巢站在岸边的石头上纳凉,稻田里的麦子开始微微低垂,棉花在风中安心等待着人们采收,夏日里的苹果正泛起红晕……丰收的日子终究要盼来了!
细思残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陆游
释义:大暑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中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三伏天吃羊肉的习俗在上海奉贤的庄行已经流传了几百年。“早先是为了避开毒辣的日头,也不影响白天的劳作,而到如今则已成为一种习惯。羊肉性温味甘,搭配上烧酒,吃后全身出汗,能驱散寒湿之气,也能起到养胃的作用。”
跟着劳动报记者王陆杰的镜头,看一看三伏天是如何吃羊肉的
在其他的地方也有各种各样的风俗和习惯
吃荔枝
在福建莆田,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吃凤梨
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又名“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姜汁调蛋
浙江台州椒江人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肉粥,谓能补气。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
不过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最佳调味品是 食醋
最佳蔬菜是 苦味菜
最佳汤肴是 番茄汤
最佳饮料是 热茶
最佳水果是 西瓜
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尽量多饮用温水或者白开水,请勿贪饮冷水。
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容易诱发肢端运动痉挛、关节炎和风湿病。
来源:中国新闻网、劳动报
劳动报新媒体编辑:张毅伟
如果觉得这大暑的妙招有用的话,快给小编点个大拇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