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向
|
课题
|
设计制造与系统
着重于系统开发、机械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系统动力学与新型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以及相关应用。
|
(1) 储能与能源管理;
(2)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仿真与参数设计等
|
固体力学
在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结构损伤探测与无损检测、断裂力学、主动材料与智能结构设计、生物力学等学科领域开展研究。
|
(1) 静态及动态断裂的数值仿真;
(2) Magneto-thermomechanically triggered active metamaterials;
(3) 结构监测系统研发等
|
能动与流体
从事流动系统中传热传质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传热、 热力学、流体力学与燃烧等。基础和应用的研究课题涵盖多个交叉领域,比如航空航天、内燃机、能源燃料、计算与非线性科学等。
|
(1) 高效的声子玻尔兹曼输运方程数值求解方法;
(2) 热管理技术,包括电子冷却,电池冷却,涡轮叶片冷却等;
(3) 基于自适应算法的湍流燃烧建模;
(4) 粘弹性流体、金属流体的液滴破碎等
|
材料科学与工程
着重在计算材料科学,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和软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
(1) 纳米限域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2) 离子输运机理;
(3) 磁流体的合成和制备;
(4) 锂离子固态电解质的理论设计和预测;
(5) 基于机器学习的固态离子电导率研究;
(6) 低维材料性质及合成机理;
(7) 新型纳米材料及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
|
电路与半导体器件
微波电路、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器件(例如CMOS晶体管和存储器等)、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例如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
|
(1) 硅基发光二极管研制、表征与测量;
(2) 硅量子点光伏窗户;
(3) 存算一体器件与电路;
(4) 纳米材料合成;
(5) 太赫兹接收机芯片;
(6) 分布式体感认知芯片等
|
电磁学,光学和光电子
在生物医学成像,光子学,光电新能源器件,信息光学技术,纳米光学,非线性光学器件,光学精密测量,光声子器件等领域进行研究与合作。
|
(1) 光声成像;
(2) 光学成像系统与算法;
(3) 光学超声探测等
|
通信网络,信号处理与控制
着重通信网络、控制和信号处理中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方法,涵盖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控制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
|
(1) 6G通信网络;
(2) 毫米波和太赫兹信道建模;
(3) 压缩感知和深度学习在MRI成像中的应用;
(4) 智能网联汽车队列行驶;
(5) 基于WiFi的反射通信实现人员定位和行为感知等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算法
|
(1) 面向近似/随机计算电路的逻辑综合与解空间搜索;
(2) Understand and explain why some algorithmic components in an RL methods are beneficial;
(3)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流媒体用户体验优化设计;
(4) 机器学习在单细胞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5) 机器学习在芯片设计自动化中的应用;
(6) 网络拥堵对英特网负载均衡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