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把它浪费在走别人的人生道路上面,不要受教条羁绊,那是在用别人的思考成果活着,不要让他人意见的噪音淹没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听从内心和直觉的召唤,它们或多或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那年,史蒂夫·乔布斯
50
岁。
他在经历了人生的荣耀、悲伤和再次荣耀,经历了年轻、丰富和病痛折磨之后,彻悟要有勇气听从内心和直觉的召唤,而其他的一切皆是次要。
这就是他想表达的初心,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初心,就像一个空杯,也因此,它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它对无常敞开,它完全没有任何的畏惧,它安住于觉境之中。
我们的生命模式,不仅仅是义务的,责任的,岌岌可危的;又或者是散乱的,匆忙的,充满孤独的;它也可以是寂静的,喜悦的,虚融淡泊的。
当你愿意做一个空杯,这意味着你愿意做一粒沙,拥有对世界敞开自己的气度。你从天空的无碍的视角,如实本然地看待这个世界,于此,这个世界不再是你的障碍。你可以飘在空中,可以挂在树梢,可以掉落地上,你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辽阔。
我们从未对自己发展出真正的同情和温柔,也因此,无法经验初心的寂静,而其它人在我们眼中,也是不和谐且充满迷惑的。
事实上,我们或许并不欣赏我们的生命,反而把我们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或者认为生命是令人感到心灰意冷,累赘沉重的。
而当我们终于在生命历程中的某个瞬间,不再一味地惩罚或责备自己的时候,当我们更加放松,并且欣赏我们的身体和心灵的时候,我们便开始触及那内在本然的寂静,那是我们本具的初心。
于此,我们终于开始真诚地面对自己,开始对自己生起温柔,开始如实地看清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潜能。
你不会觉得,你必须忽视你的问题,或夸大你的潜能,你只是如实面对人生。这种对自己的温柔和欣赏,是非常必要的。它提供了利益自他的基质。
当你带着这种理解去生活时,你才是真正地在生活,而不是假装在生活。你的生命中亦有季节,如同自然有季节一般。在你的生命之中,有耕耘和创造的时节,有繁荣和丰足的时节,有成熟和收成的时节,当然在最后,有冷冽和空虚的时节。你可以与自然共处,自然如是,你亦如是。
晓来大风吹,无喜亦无悲,古寺无人来,落叶满空山。
一旦你经验到初心,你便会觉察到所有的悲伤或是喜悦都是一念,就像李叔同所言的悲欣交集,而生命的奥义在于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朋友问,如何才能让内心强大起来。
事实上,初心本身即是无畏无惧的,让你脆弱的往往是——你想多了。这会让你限于无限分别念的泥潭之中,得与失,苦与乐,荣耀与悲伤,成就与失落,等等等等。
你或许可以回忆一下你的初心,当你是个孩子时,有人说你胖,你不会在意,为什么,因为你不知道胖意味着什么。这种不在意,持续地不在意,持续地无分别,就会让内心强大起来,而我们应当归复这种清净,这就是回到初心。
对于没有经历过浮华、没有经历过悲伤、没有经历过落寞的人而言,初心,是一个非常难啃的概念。
初心,就像桌角的那个茶壶,它是空的,可以用来泡生普、熟普、古树红茶等,可以用来泡无求、忍辱、寒山拾得等,它不受任何串习的羁绊,而是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并在一次次地提起与放下之间,顿然了悟自己的本然面貌,也即空性。
蒋勋说,今天,已经不缺乏音乐会,不缺乏画展,不缺乏最好的舞蹈表演。可是如果心不静到一个程度,即使每天晚上听音乐会,每天看画展,也不见得有用,因为你没有一个空间,让美的东西进来。
当我们对这初心、这空性终于有所理解,有所体悟的时候,往往已是中年。
王维在他年轻的时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日暮沙漠陲,战胜烟尘里。
然而,中年以后的王维便开始有了很大的转变,他的文字更加地清澈、透明、静寂,呈现着生命的本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那明月即是我们本具的初心,它始终在观照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