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验
|
文献
|
实验
|
工具
|
SCI写作
|
国自然
作者:米粒儿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2004年,Science和N Engl J Med连续发文报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在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开创了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时代。
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TKIs相继应用于临床治疗,但是大部分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会出现EGFR T790M突变而导致获得性耐药。而靶向EGFR T790M耐药突变的第三代EGFR-TKIs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
在基础研究方面,EGFR-TKIs在EGFR T790M突变导致获得性耐药机制已有大量研究,搭上ncRNA 热点成为近期的普遍选择,但是如果不具备一定创新性,发到5分难度很大。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一研究方向如何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研究思路呢? 探讨EGFR-TKIs在如何治疗EFGR非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及其机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米粒儿跟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Mol Cancer Ther(IF=5.579)的论文,看EGFR-TKIs在EFGR非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发5分。
题目:Sensitization of EGFR wild-typ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 to 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rlotinib. (回复
170525
下载文献,一月有效)
EGFR-TKI 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治疗效果已有广泛研究,但是其在野生型EGFR肿瘤中的治疗作用微乎其微在临床应用也被限制。本文主要关注顺铂预处理对EGFR通路的影响。
我们建立顺铂预处理可以增强野生型EGFR细胞对埃罗替尼的敏感性,而在EGFR突变型细胞和EGFR通路抑制的细胞对埃罗替尼的敏感性降低。
敏感性改变依赖于EGFR上游激酶Src的激活。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marker以区分埃罗替尼敏感型和非敏感型肿瘤。这些marker对于埃罗替尼敏感型病人的选择有益。
下边为大家解析一下这篇论文作者的大致思路,如上图所示。本文结果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顺铂预处理后,通过激活EGFR通路增强EGFR野生型细胞对TKIs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抛出问题1:EGFR是如何被激活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首先验证EGFR配体和调节因子(PGE2和HGF)是否激活EGFR。实验结果为阴性,否定了这一观点。紧接着,作者验证EGFR的另一上游分子Src激酶,发现在Src激酶活性抑制后,EGFR磷酸化水平降低,野生型细胞对TKIs的敏感性也降低,从而得到了阳性结果。
从而给出了问题1 的答案:顺铂预处理通过影响Src激酶活性激活EGFR。在体外实验中作者主要发现顺铂增强EGFR野生型细胞对TKIs的敏感性,并解释其机制。
接下来,作者采用体内实验(PDX模型)验证体外实验的结果。发现在体内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导致顺铂预处理可以增强部分EGFR野生型肿瘤对TKIs的敏感性,即部分病人对顺铂预处理有响应。
基于这种现象,作者抛出第二个问题:在临床治疗中,如何区分对顺铂预处理有响应和无响应的病人呢?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作者采用成分分析法,确认三个marker(IL-6,IFIT1和IFI27)可以用于鉴别病人对顺铂预处理的响应。
1.本文研究在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中是一个“奇葩”式的存在,当大家都把焦点集中在“EGFR和突变型非细胞肺癌”时,
本文作者选择“EGFR和野生型非细胞肺癌”这一主题
,为TKIs在野生型非细胞肺癌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即顺铂预处理。这是本文亮点之一。
2.
本文在体内实验采用了PDX模型
,即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这一模型是将取自病人的小块肿瘤组织植入实验小鼠体内,模拟其原来的生长环境,最大程度的保留肿瘤自身的特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瘤内异质性和分子多样性,使得这一模型是目前最接近人体实际情况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