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丰田独资公司落户上海 ·  3 天前  
纯银V  ·  AI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我的中国梦是建100座博物馆,死后扒皮做军鼓”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5-18 21:04

正文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岛君向您推荐樊建川和他的建川博物馆。

樊建川可谓一个胆大另类的奇才。他在中国首创了博物馆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成为全国晋商中的标杆人物。他自己最看重的却是另一个身份——" 中国民间收藏第一人 "。尽散亿万家财,凭一己之力建立了三十多座博物馆,而且要建够一百座,樊建川拥有中国甚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聚落"。其中建川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与其他收藏的人不同,樊建川收藏的主要是战争和教训。 特色博物馆聚落已估值80亿,他 50岁立下遗嘱,要将博物馆全部捐给国家,死后遗体还要剥皮绷鼓,为博物馆赚敲打钱。


编  辑 | 鲁一

来  源 | 正和岛(zhenghedao)

“让一个人完蛋,吸毒;让一个企业家完蛋,建博物馆” 。樊建川下决心建博物馆时,朋友曾这样苦劝他。但他没听,还是建了博物馆。有趣的是,从1999年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建川博物馆起,樊建川不但没完蛋,还成了目前中国民间最大的博物馆馆群“建川博物馆聚落”的当家人,声名远播。

从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到一名军校老师,再从一名政府官员成为一名房地产开发商,最后又成为了一位博物馆馆长,800多万件藏品,樊建川这30余年的收藏故事和思想变革都浓缩在一件一件的器物之中。


01

为了收藏,辞去副市长下海


樊建川,1957年生于四川,他的父母都是军人。父亲"文革"时被关在牛棚。那时,樊建川的任务是收集街上的小报、传单,拿去给父亲看,从而掌握最新的政治动向。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萌发了收藏的念头。


1975年,樊建川高中毕业,到宜宾县日成公社当知青,后来毛遂自荐去当兵, 在冬天零下40℃的内蒙古,樊建川一驻守就是两年半。



全国高考恢复后,樊建川考上西安政治学院,毕业后,进入重庆三医大教书,这一教,又是8年。


后来他步入仕途,34岁就当上宜宾市常务副市长。即将升任市长之际,他却主动辞职,下海经商。 原因是市长工资低,无法支撑他的收藏!


1993年,他跟朋友凑了笔钱,合伙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后来凭借双流机场小区项目,樊建川就此挖到了第一桶金。凭着天赋和诚信苦干8年, 2001年,企业进入四川省前10名,樊建川登上中国富豪榜前200名。


樊建川卖掉了办公楼、商铺、加油站,把资金全部投到了博物馆。1997年,国家允许私人建博物馆。 1999年9月,樊建川申办成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博物馆:建川博物馆。 事实上,在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樊建川已经收藏了十七箱的传单小报了。现在光是报纸就有一百多吨;毛主席像章收了两百万枚,七八吨;文革日记本现在很难得到了,樊川收藏了两万本;文革老照片三百万张……

因为曾经是军人和出生于军人家庭,怀着对抗战前辈有敬意,樊建川立志用自己的方式去纪念他们。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樊建川几乎倾其所有,收集了两百余万件抗战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多达404件。



2004年,樊建川给自己定了个目标:“2005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必须在8·15开馆!”为了9个月建5个博物馆,樊建川拼了!


2005年8月15日,樊建川在大邑安仁镇投资达两个亿、占地500亩的建川博物馆聚落试营业。博物馆大门口刻着: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这是建立博物馆的宗旨。


我爱钱,但我更爱文物 ”,用在樊建川身上也许最恰当不过。此前,樊建川曾多次入选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是实实在在的亿万富翁。而为了筹建建川博物馆,樊建川掏出巨额资金购买文物,生活简朴,成了“越来越穷”的亿万富翁。

02

拼眼光捡漏,凭毅力发掘


樊建川收藏之庞大,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每件藏品都是他亲自经手,其创建的建川博物馆聚落为全国最大民间博物馆,拥有文物800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套),举世罕见。如此海量的收藏,绝非每一个有钱人能都企及,而樊建川做到了,自有其独得之秘。

捡漏,拼的是眼光


谈起收藏,樊建川常说: 收藏之乐,在于凭你的慧眼,你的文物经验,你的历史知识以便宜的价钱收藏到“真货”,就像是用小鱼饵钓到了一条大鲨鱼 。在他的收藏中,不乏此类“经典战例”。

一次,樊建川逛古玩市场,在一个私人小摊上看到一把精美的瓷壶。樊建川拿起端详。摊主忙介绍:“刘雨亭壶,打仗的时候的,特别珍贵,是孤品哦!”樊建川认出这是抗战时期146师师长刘雨亭所制一套瓷器中的一件,他自己就有其中的两件。他凭着自己的记忆,对摊主说:“这壶是抗战时期的,但不是孤品,我就有一把。不信,我把上面的款识背给你听:‘珠山瓷业誉满全球/余长一四六师/经理转战江浙皖赣者四年/辛已年奉调驻浮爱/制此以作纪念……’,怎么样?”摊主一听,也怀疑自己手里的瓷壶不是孤品,于是,便宜出手。

发掘,凭的是毅力

除了在古玩商场上购买,许多重要的藏品还需要跋山涉水的奔波。

曾为了一批珍贵的抗战史料,樊建川三番五次飞奔北京,前往天津,怕被海外商人买走,只为将文物“夺回”;在国内拍卖场中失手,心有不甘,还将收藏之手“伸”到日本去“反扫荡”,收集的抗战文物有作战地图、钢盔、指挥刀、日军信件。

红军雕塑群·傲雪壮士


博物馆群落中的“知青馆”门前有十座女知青的墓碑。那是2009年10月,樊建川组织人员赴云南盈江,修缮了十名女知青的墓,用花岗石墓碑替换了当年的墓碑,将撤换的墓碑运回成都,在建川博物馆园区建立了一座墓碑。

捐赠,靠的是道义


建川博物馆的藏品中,含金量很高的有热心人捐赠的文物。


这来自樊建川的收藏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给民族留下记忆,外界对他十分信任。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曾为建川博物馆题词:“为历史做见证,为后世永流传。”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父亲牺牲时只有两岁。在广场揭幕的那一天,她泪如泉涌,抱着雕像痛哭:“爸爸,让我抱抱您!


樊建川前些年去美国,曾在纽约中华公所讲演。蒋中正侄孙女蒋孝明女士当场捐赠了一件宋美龄旗袍。

这些只是建川博物馆浩瀚馆藏中的沧海一粟。建川博物馆的每一件文物,承载着一段民族的记忆,背后都有一个曲折的收藏故事。

03

特色博物馆聚落已估值80亿

樊建川的收藏事迹为媒体广泛报道: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抗战);为了未来,收藏教训(文革);为了民族,收藏传统(民俗)


特色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光荣,可以让13亿人中每一个人去分享;而国耻,同样需要每个人都承担!樊建川说这就是他建造博物馆的意义。


在成都安仁镇建起的建川博物馆,是一座警醒世代的博物馆,令前往参观的人们无一不震撼、动容、甚至热泪盈眶。以色列驻华大使参观留言:“ 这是一个平凡的人,干了一件伟大的事,他留住了一个民族的苦难。


如今,这里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30个分馆,由30个世界一流设计大师设计,总占地500亩,超过1000万件藏品。


在樊建川的收藏中,抗战文物是最多的,且质量上乘。“我之所以把抗战文物作为收藏对象,缘于我的军人情结。”如今建成了“川军抗战馆”、“中国壮士群塑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援华义士广场”等系列场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