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大幕开启,让我们共同见证百年汽车产业变革,洞悉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其中投资机会。为此,我们精心准备,推出【智能电动汽车专题(第一季)】,深入研究全球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及代表性公司,构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分析框架,并做系统性梳理。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第一季,目前规划
45
期报告,分为车企篇(
19
期)、行业篇(
1
期)、跨界篇(
8
期)、产业链篇(
5
期)、科技篇(
7
期)、能源篇(
4
期)、总结篇(
1
期)
7
部分;
2020
年
8
月
17
日起,每周一更新一期(国庆、春节等假期暂停更新,自动顺延),预计持续更新时长约
11
个月。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产业链篇第
30
期: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
免费版
2,254
字,预计阅读
5
分钟
完整版
8,851
字,欢迎付费解锁
大部分行业都会经历功能机转智能机阶段,这意味着产业格局将被重新洗牌,新的产业规模将是传统产业规模的
10
倍、
100
倍以上,对传统玩家来说就像“灰犀牛”,对新进入者来说却是绝佳、千载难逢的机遇。
汽车产业,就正在经历这样的阶段,传统车企巨头一开始有意无意忽视,觉得边缘、小众、非主流,但当意识到趋势加速且不可逆时,曾经看不上的新入局者已是牌桌上重量级玩家,掌握新产业生态的游戏规则与话语权。
报告摘要:
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下游(汽车销售、充换电、
汽车后市场
等)环节。上游:
包括锂、钼、钴等细分矿产,锂电设备,生产动力电池所需的四大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生产智能电动汽车的重要子系统,包括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
IGBT(
用于电驱动系统的半导体部件
)
等。
中游:
整车制造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市场等。
下游:
汽车销售、充换电(充电、换电、电池回收等)、汽车后市场(二手车交易、汽车金融、汽车租赁、维修养护等)等。
上游产业:
动力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材料组成,每种材料均有代表性企业,对应四大子产业链;生产四大材料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锂、钼、钴等矿产物质,挖掘开采这类稀有金属矿物的企业组成上游矿产产业;生产四大材料需要相应自动化设备,包括隔膜分切机、自动卷绕机、叠片机等,因此锂电设备也是上游细分产业。
上游产业中关键零部件,
主要包括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
IGBT
等
;
动力电池可以看做电动汽车心脏,不仅决定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同时影响整车安全;电机与电控也是智能电动汽车产业,不同于传统燃油车的重要部分。
中游产业:
在中、美、德、日等主要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带动下,智能电动汽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全球各大车企
陆续发布智能电动汽车战略,特斯拉等电动汽车制造商发展迅速,
传统燃油车巨头积极转型
,苹果、华为等
跨界巨头快速入场。
下游产业:
汽车销售方面,
传统车企主要采用经销模式,造车新势力主要采用直销模式;
充换电服务是影响智能电动汽车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
充电站、换电站建设不断推进,促进智能电动汽车加速普及;
二手车交易、
汽车金融、汽车租赁、维修养护等汽车后市场服务,
也是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
。
智能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存在明显结构差异,促进相关产业链演变。
传统燃油车主要由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燃油系统、排气装置等)、传动系统(包括变速箱、传动轴等)、制动系统、汽车电子、底盘、车身、内外饰、通用件等组成。智能电动汽车相对
传统燃油
车,
主要在传动与动力系统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部件等。
从“得发动机者得整车”到“得动力电池者得整车”,电池重要性持续凸显。
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得发动机者得整车”,发动机、变速箱组成的动力总成,直接决定汽车性能与品质,整车厂商一般都采用自产发动机,并掌握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工艺,保证品牌核心竞争力。
对
电动汽车来说,核心动力
变成
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
技术
在快速迭代,
部件成本占比最高的电池是重中之重,
是保障产品性能与续航能力的关键,
也是
整车企业
竞争力
重要体现
。
智能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结构差异,还体现在动力传动系统与热管理系统等。传动系统:
传统燃油车传动系统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
、主减速器(起降低转速、增大转矩作用的主要部件)、差速器(使左、右/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部件)、
半轴(将差速器与驱动轮连接起来的轴)
等组成,传统系统
保证汽车
具有在各种条件下必需的牵引力、车速,
及保证牵引力与车速之间协调变化等功
能。
智能电动汽车传动系统,作用是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给汽车驱动轴,由于驱动方式改变,传动系统部分部件被简化或取消,传动系统被集成至动力系统构成动力传动系统。
热管理系统:
传统燃油车热管理集中在传统动力总成与空调热管理领域。智能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更复杂,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空调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最重要,关系到电池安全及使用寿命,冷却形式一般分
为风冷(以低温空气为介质,利用热对流,降低电池温度)、
液冷(通过液体对流换热,降低电池温度)、直冷(利用制冷剂直接冷却)等。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传统车企优势大幅削弱,带给造车新势力换道超车机遇。
电动汽车结构相对燃油车更简单,电动汽车核心部件是电池、
电
机
、电控三电系统,与燃油车核心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有显著差异,电动汽车零部件数量减少,制造复杂程度降低,整体结构简化。新势力在没有历史包袱优势下,基于垂直决策体系,整合供应链,快速推进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与制造。
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带给中国
自主汽车产业链发展新机遇
。
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车企由于
整体综合技术与竞争力劣势,造成国产品牌溢价不足;
传统燃油车
产业链中,国际巨头占据领先地位,德、日、加、韩、法、美等国零部件厂商行业地位突出,中国零部件厂商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竞争力弱,缺少头部顶尖代表性公司。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
中国汽车品牌借助中国庞大市场规模,将
缩小与欧美领先品牌差距,实现
换道超车。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在全球智能电动汽车产业中参与度持续提升,覆盖包括占全球
60%~70%
电动车电池产量、
80%
电池材料产量;宁德时代、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国内头部产业链企业崛起,特斯拉在中国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大量初创企业快速发展,有助中国电动车供应链整体效率不断提升,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形成自主可控产业链。
六合商业研选付费专题报告,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商业研选优惠组合
大礼包,
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研选推荐:
“智能电动汽车第一季+头号玩家第一季”优惠组合+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第一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头号玩家第一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
科技体育系列报告合集
+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车企篇+行业篇合集
+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
IPO
观察第一季
+
IPO
观察第二季
”优惠组合+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
IPO
观察第一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
IPO
观察第二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