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evin在纽约  ·  「公寓数量缺得太多,纽约市住房危机达到50多 ... ·  12 小时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消失的货物:一场精心策划的诈骗|案“鉴” ·  3 天前  
Kevin在纽约  ·  Trump‘s lik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是非吸引眼球 学术研究应更有规范意识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7-01-28 04:52

正文

读 库

原  创


全社会早已步入春节时刻。这几天,大家都在辞旧迎新,企盼休假,在教育学术圈,却异常热闹,出了很多新闻。 所有的事件看似纷繁,其实都归结为基本的学术道德。

先是江苏某大学理工科研究生因参加聚会饮酒猝死,具体的前因后果有待进一步确定,但喜剧变悲剧的事实却着实让家庭、社会难过。

再是著名法学期刊对学术不端论文撤稿,这种公开刊载声明对读者负责,也揭开了文科学术界“出口转内销”的黑幕。

进而有与周立波一同在美国的被捕的“天才青年”身份被扒,是是非非、哀叹一片。

“学术本是闲暇过程中的审美。”无论在哪一学科门类,既然选择了做研究,就应当潜心钻研、深入下去,靠聪明才智“灵感突现”式的短期效应难以维持长久。文科尤其是法学学术圈尤其需要积淀,急功近利使不得; 建构自己的“学术标签”需要时间,而自己的思考值得这个标签更需要时间打磨

近年来,全社会的风气追求“大干快上”,竞争压力大。学术界也无法做到“密不透风”,社会其他领域的评价方法、出名方式也被迅速移植到学术领域。当然,当代学者本应有不同于传统学者的时代特色,但是这种特色应当落脚于怎样更好做学术上,而非其他。 学术领域项目化、追逐化最终会在实质上损害学术的发展。

法学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同样重要。它不仅是革新一种理论,同时也要面向实践,发现并归纳实务中的问题。当大量的学术期刊伦为学者们自己探讨的平台,而被广大法学参与者都“束之高阁”的时候,不要埋怨他们理论水平不足,而 要想想我们的现有的法学研究到底目的何在,到底什么样的文章更能推动司法进步 。基础研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花心思去做,全身心投入基础研究更必要, 但问题是,是否需要所有学术参与者都来做基础研究,在学术团队基数足够大的情况下,一篇基础研究的论文到底能有多少实际的理论创新。

对于学术风气,简单气正是基础,学术评价以品质取胜,而非以好恶庸俗关系取胜;对于学术不端,就要查清源头,按规则处理;对于天才的成长,应当关注到除学术外其他领域的道德塑造,明确生活“底线”。不要让遗憾可惜充斥日常生活,专于学术,以人品为根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