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年的经济成绩单已正式出来了——经济规模接近13.6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深圳市的GDP为34606亿元,占据广东省经济总规模的25.5%,继续排在第一的位置。
第二名是广州市,2023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0356亿元,在广东省内占比22.4%。两大一线城市的GDP均站在3万亿元区间,经济规模合计接近6.5万亿元,占到了广东全省GDP的47.9%。
还有佛山,2023年GDP为13276亿元,占比9.8%;东莞为11438亿元,占比8.4%。加上深圳、广州后,这四大城市的GDP居然占到广东全省经济规模的66%。若再加上惠州、珠海等地,占比就更高了。
羊城晚报在近期撰文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实力增强,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已突破11万亿元,引擎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换言之,非珠地区,又一次被珠三角的发展辉煌所掩盖了。
广东省的未来,不仅是珠三角
多年来,珠三角都是广东省经济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带动下,这个“中心”地位可能还会加强——深圳、广州两大核心城市都希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教育、交通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典范。
还有高新产业,广深地区已聚集了一大批与半导体、电子、通信、新能源、无人机、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是亚洲地区的创新高地,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
但还不够,要想实现更加层级的飞跃,广东省必须要弥补“非珠地区发展水平滞后的短板”——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是广东面对江苏积极追赶,实现长期领先的必打牌。
这一点,广东省似乎早已意识到了,在《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中明确提到:构建“一核两级多支点”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在继续推动珠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
把推动非珠三角地区的健康、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把汕头、湛江作为粤东和粤西地区两个重要的“副中心城市”,并将阳江、韶关、汕尾、清远、云浮、河源、梅州等七市打造成为重要支点。
以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为建设核心,汕头、潮州、揭阳,以及湛江、茂名两个都市圈为两翼,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增强对非珠三角地区的扶持力度,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