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卫健委
看见、记录、沟通-深圳卫生健康大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紧急下架!知名品牌发声 ·  8 小时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DeepSeek智算一体机概念股梳理 ·  9 小时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DeepSeek智算一体机概念股梳理 ·  9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泽连斯基:逮捕前总统波罗申科 ·  13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高考考生:这份名师助考“锦囊”,请查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卫健委

不会爱的人,往往很擅长这个动作——

深圳卫健委  · 公众号  ·  · 2024-08-30 16:00

正文

小梅最近和男朋友分手了。导火索是:


她总觉得学历很高的男朋友,看不起专科毕业的她。


▲图源:《我的姐姐》



有次男朋友谈及 UCLA,她问,「什么是 UCLA?」


她觉得男朋友回答「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啊」时候的语气,含有 「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 的惊讶。


实际上,男朋友表示自己没有丝毫瞧不起的意思,甚至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配不上优秀的小梅。


但小梅总是认为: 男朋友觉得她没有见识,感到被歧视。


不仅如此,她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也很容易被 学历 方面的话题刺痛,反应过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候,我们可能也会陷入和小梅一样的困境:


对方表示「没有别的意思」,但我就是觉得「话里带刺」「阴阳怪气」。



有时候,这种敌意是真的。但也有一种糟糕的可能是,听者陷入了「防御性倾听」。


这是一种将「中性评价」理解为对自己的「批评、歧视和敌意」的倾向。 听者在内心设立起屏障,陷入敌意想象,并试图反击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实际上曲解了对方的意思。


亲密关系研究专家 John Gottman 指出,和「批评、蔑视、冷战」一样,防御 (筑高墙) 也会推动关系中的矛盾升级,是 预测婚姻关系结束 的 4 大最重要因素之一。


防御性倾听就像遭受想象出来的、来自对方的利箭的攻击。疼痛和伤心都是真实的,后果也极具灾难性。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破坏人际关系的大杀手」:防御性倾听。



01

导致「防御性倾听」的三大原因



中国人有表意委婉,话里有话的传统,听不懂潜台词可能会被认为是「不懂事」。但过度解读、尤其是带有防御性的消极诠释,也可能会让关系变糟。


例如,总是会因为对方微信单回一个「好」字而感到受伤的我……😭



心理学家正经研究过这一现象。


如 Jennifer Becker 及其团队曾选取 50 对异性恋情侣/配偶进行访谈,提出一个「防御性沟通」系统模型。它指出:



① 防御性倾听的诱发包含三个关键


  • 自己认为的缺陷 (self-perceived flaw)

  • 对缺陷的敏感性 (sensitivity)

  • 感知到的来自对方的威胁 (attack)


在开头小梅的例子里,小学时由于家境贫寒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和排挤的经历,让她感到自卑和不安,


于是对家境、见识有关的评论非常敏感,因而更容易从男朋友的话里 「再次体会」 到与童年类似的威胁。


▲被揭穿出身的盖茨比当场情绪失控、大打出手



② 低自尊和高敏感的人更容易防御性倾听


低自尊 的人 倾向于赋予自己较低的价值,过度重视自身的弱点和缺陷,而忽视那些优势。


他们会觉得 「一旦别人了解真实的我之后,肯定会失望」 ,因此选择带上面具或保持心理距离,隐藏真实自我,迎合社会的期待。


而一旦自己的假面被强行触碰,他们可能会像一只炸毛的小猫试图反击。


高敏感 的人 则更容易对话语 (和潜台词) 进行深度加工:



-“你每天都要早早上班,还能化这么精致的妆,真厉害。”


- “她是在讽刺我不务正业吗?”



这一特质在宫斗剧中可能会让你活得更久,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内耗。


▲《想见你》中自卑敏感的陈韵如



③ 人际关系间的「沟通环境」不够友好


心理学家 Jack Gibb 在《Shared Experiences in Human Communication》一书中提出:特定行为模式会在人际关系中创造不友好的气氛,使得防御性沟通更容易发生。


意为:防御性倾听也不全是听者个人问题,跟环境「氛围(context)」也有关——


如果对方总是表现出威胁性,我们当然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如果对方喜欢评价他人、对世事不够包容,即使他评价的对象不是我,我们也会感到受威胁。


或者,当你求助或倾诉情绪时,对方无法和自己共情,反而 指责、说教 起来——


比如,当小梅讲到自己的原生家庭重男轻女,自己内心始终有些责怪父母时,男朋友讲道:


“你这样想有用吗?都过去了,该干嘛干嘛吧。”


小梅自然会感到被忽视,只好在心里默念:


“算了下次还是别跟他讲了。”


▲图源:《煤气灯效应》




02

「防御性倾听」会如何伤害亲密关系?



如果有人说我「是一只粉色的猪」,我可能会一笑置之。因为太过离谱,我和粉色的猪八竿子打不着。


但如果对方说的是「你真丑」,我可能会暴怒并写 8 篇小作文骂他。因为我本身就认为自己长相不佳,并且非常敏感。


以及,别说是「丑」这么直白的评价了,「你要用更深颜色的粉底」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攻击。


——这个例子的意思是,有时我们之所以会出现「很大的防御反应」,是因为 将「自己对自己的不认可」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 ,觉得别人也不认可自己。


借用弗洛伊德的阐释:在防御中,我们把内部的危险变成了外部的攻击。


即:把危险投射到外界,再 折回来攻击自己


▲图源:抖音用户“走运鸡仔”


它可能导致这样的伤害:



① 我们会越发觉得关系危险,他人不值得信任


防御性倾听的直接后果是:


我们将越来越不能准确地感知另一个人的信息,接收和发送的消息都会失真。


这种情绪越积越多,我们会变得 越来越防御和敏感 ,越发觉得世界是危险的,基本的安全感遭到破坏。



② 防御性倾听者为了保护自己,可能会「奋力反击」


面对「想象中的敌意攻击」,我们也可能会奋起反攻、指责对方,因为我们坚信「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比如,小梅察觉到男朋友给她带来的威胁,于是 反过来攻击 男朋友没有同理心、对他人的生活缺乏想象。



③ 一些人可能动用「回避」策略,切断交流和接触


由于听者的在意和敏感,中性的言语变成慢性毒药,疼痛且持久;


真实的攻击带来的伤害程度会被放大百倍 ,让人元气大伤。


对于一些人来说,只有「回避接触」「切断关系」才能感到安全。


在会议室里,他们可能会坐在离自己觉得不友好的同事最远的位置、回避对视、减少交往;在亲密关系中,逐渐推辞约会,或干脆不回消息。


▲图源:《三十而已》




03

改善「防御性倾听」,从四个小练习开始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存在这样的情况,还想和人建立有爱的关系,以下是改善防御性倾听的几个小建议:


① 明确自己的防御情绪触发点,及时觉察


比如,「身高矮」的评价总是会让你容易生气。当下次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


  • 先停几秒,做个深呼吸;

  • 然后分辨这些话语和动作是真实的攻击,还是自己想象的,或是 「过去的某个人/噩梦在眼前复现」 所产生的叠加情绪在困扰你?

  • 将防御性思维具象化。识别到自己「防御情绪」后,我们可以给它取个可爱的名字,比如把它叫做「讨厌被说自己很矮的唐老鸭」。

    每次自己因为矮小而开启防御的时候,模仿迪士尼唐老鸭的语气: 「他老是强调自己有一米八,是不是想讽刺我很矮啊,嘎~」 ,这样会有助于你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触发点。




② 和对方确认 ta 的意思


这一步非常难。相应的,风险和收益也成正比。


如果对方说了一些触发你防御的事情,多说一句,和对方确认 ta 的真实意思,避免曲解:



-“哈哈哈你这样子好像一只猴子!”


- “你是说我很滑稽吗?还是夸我呀?”


-“我是夸你可爱!我很喜欢小猴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