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奶牛关CowLevel
奶牛关(https://cowlevel.net)- 玩游戏就要有追求 - 玩游戏不只是玩,我们有追求。追求精神快感,也追求意义,追求艺术,也追求难度与极限,追求更好的游戏,也追求懂的更多,玩的更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游戏茶馆  ·  苹果App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奶牛关CowLevel

《盐和避难所》人类宗教源流史:诺斯替主义的无名岛

奶牛关CowLevel  · 公众号  · 游戏  · 2017-11-08 09:02

正文


Ska Studios制作的独立游戏《盐和避难所》(Salt and Sanctuary)发售有一年多了,幻蓝身为一名手残,对“横板黑魂”的难度和打击感没有什么发言的立场。但游戏的世界观,尤其在宗教方面,与其动作性一样硬核与考究。


故事发生的舞台,是对诺斯替主义教科书式的诠释。而整个大陆的七个教派,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中的主流宗教,即对神的观念的一条基本的发展主线。


诺斯替主义


《盐和避难所》主要的发生舞台,是一个被称为“无名”(The Nameless)的神统治的黑白色调的小岛。这个岛,是一个经典的诺斯替主义的牢笼世界。


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又译灵知派,名称源自于希腊语的“Gnosis”一词,指超越性的知识,可藉由此脱离现世与蒙昧。其最初指公元一世纪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的基督教的若干教派的合称,比较著名的代表者是二世纪分别在罗马和亚历山大教会活跃的瓦伦提努(Valentinus)和巴西里德(Basilides)。


但其实际内容,则远超于基督一个教派的范围,而是有着跨越多宗教背景的庞大的哲学观念。比较主要的有波斯曼达派、叙利亚的赛特派等,在基督教内部可以追溯到和使徒同时代、被称为异端之父的西门·马古(Simon Magus),而摩尼教也可以认为是诺斯替主义宗教。


虽然在国内被提及不多,但其实很多文艺作品都体现了其思想,最著名的譬如《黑客帝国》。


由于其派别众多,各派的观点互有差异和矛盾,幻蓝接下来只能针对一些基本内容大致浅谈,可能会将各个派别的观点、用于混用,请大家见谅。

《Flammarion engraving》 Paris 1888, for Flammarion's 1888 L'atmosphère : météorologie populaire


囚困的世界


诺斯替主义有着一个鲜明二元论的世界观,对世界的核心观念是“囚困”。我们并不属于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简称“世界”),这世界是黑暗、腐朽而邪恶的,是一个罪恶的牢笼。而世界的造物主,是一位次级神,即是囚禁我们的恶神(没错某些派别对耶和华很不友好)。


我们的“真实自我”(可近似等同“灵魂”的概念),则是来自于世界之外的彼岸(Beyond),是另一个“光之世界”(Pleroma)。那是我们故乡,真正的生命、存在与自由的所在。在光之彼岸,有一位真正的“神”,是至高至善的终极存在,是我们真正的“父”(the unknown Father),我们的根源与归属。


他因为在世界之外,故有异乡神(the alion God)、不同者(the Other)、隐蔽者(the Hidden)、无名者(the Nameless)等很多称谓。


这种二元对立是非常的极端的,在摩尼教的《赫尔墨斯文集》(Hermetic Corpus)中,阐明即是这世界上的所谓光明,其实质也是黑暗。“因为宇宙是完全的罪恶,神是完全的善”。


本属于光的我们,因为不知名的原因流落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世界的造物主用这个如迷宫般的世界困住我们,又创造出各层守护者阻碍我们的归乡之途。我们离开光之故乡与真神,意味着“分离”和“流浪”,而这是一切痛苦和堕落的来源。


这世界囚困我们的方式,除了在时间、空间上的种种阻碍,更是给予我们一个肉体。我们的肉体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是束缚我们的容器,是对我们的第一重枷锁和牢笼。当我们进入肉体后,便受到各种束缚和不便,使得时空愈发难于跨越,同时渐渐被世界所迷惑,遗忘了自己的故乡。


但我们应该破除这世界加给我们的一切囚禁与阻力,回想起自己的光之故乡,并且回归故乡之中。而这个归乡的途径,就是诺斯(Gnosis),也就是超越性的终极智慧。


所以诺斯替主义的二元论,不仅是光与暗的对立,彼岸与此世的对立,也是灵与肉的对立。


《盐和避难所》中的无名岛,忠实的再现了这一世界观。


在游戏开始时,主角的船只沉没,在小岛的海滩上醒来时,和Jaret的一番对话,就暗示了这种“流落”。后来我们会知道,岛上的所有人,无论主角,还是无主骑士、黑沙术士、盗贼妹,以及Jaret等城主,都是从岛外而来的。他们在岛外的生活是“真实”的,但自从踏上岛之后,便不再完全是过去的自己,一切也都变得虚妄起来。


一个明显的暗示,就是在岛上的所有画面都是接近纯黑白的。但结局时如果主角离开了岛,画面会变成彩色。彩色代表生命、真实,黑白则传达着压抑、囚禁、绝望。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活着的。

登上小岛时在海滩上和Jaret的对话


在游戏中的种种发现,以及和NPC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个岛看似有限,却是走不出去的。无论如何探索、疾奔,或者奋战,甚至求死,都始终只能在这个岛上打转,无法离开。在岛的最东端坐船向东径直航行会在最西端登陆。战死或自杀后,会重新复活失去一部分记忆,继续徒劳的寻找出口。而这一切,都是这个岛的创造者,无名之神有意为之的。


在游戏中,主角和作为传达无名之言的化身的稻草人每次对话,稻草人都在劝说、威吓主角放弃,希望的就是让其放弃追求自己的任务和离开岛的愿望,成为他心甘情愿的囚徒,忘记岛外的真实世界。


诺斯替经典中也反复描述过这种境遇:


“我是一根藤,一根孤独的藤,留在这个世界中。没有高贵的种植者,没有照料者,也没有温柔的帮助者来到,来教我做各种事”

—— 《曼达派的秘藏》(Ginza. Der Schatz oder das Grosse Buch der Mandaer) P346


"七(the Seven)压迫我,十二(the Twelve)成为我的迫害者。第一位(The First)已经遗忘了我,第二位(the Second)也没有来找我”

—— 《曼达派的约翰福音》(Das Johannesbuch der Mandaer)P62

反复的威吓与劝说,都是为了让主角心甘情愿留在岛上


光与盐


前面提到,在诺斯替教义中,当人被困于这个世界上后,就被赋予了一副作为牢笼的肉体。在游戏中,这件事的象征,就是盐。


细心的玩家会注意到,在游戏一开始的船上,杀死海盗是不会留下盐的。只有在岛上,死去的生物才会留下盐。盐是这个岛的人和生物存在的构成根本。所以在守望森林的那位少女,才会称呼主角为“盐裔”,并有了以下的对话。

诺斯替主义对“死”的看法很独特。在其教义中,是不存在我们日常认为的、与有心跳呼吸的我们的“生”所相对那种“死”的概念的:肉体枯萎、精神消散、坠入虚无。他们认为我们被困在肉身里,在这世界上的存在本身就是“死亡”,只有脱离肉体和世界的双重牢笼,回到光海之中才是“生”。


而我们所看到的肉体的死亡,并不会带来灵魂的释放,而是灵魂马上会被装入另一具肉体的囚笼,往返轮回永无止境,除非顿悟Gnosis修行脱离。(是的,这个观念很像“轮回”和“涅槃”,诺斯替主义和印度教、佛教的思想有一定的交集)


“悲伤痛苦我在这肉体的衣袍中承受,他们把我送到、扔进其中。我要多次把它脱去,多次又把它穿上,不断的一次再一次地了断往往的挣扎,却看不到生命在它的斯金纳(sh'kina)中。”


—— 《曼达派的秘藏》(Ginza. Der Schatz oder das Grosse Buch der Mandaer) P457


因此,在游戏中,主角和各位NPC,上岛之后,就同化了“这个世界”肉体的象征——盐,成为了盐裔。盐裔不管“死”多少次,但每次都会被一位神秘的牧师复活,继续徒劳的在岛上徘徊、战斗、绝望。


黑沙术士最后决定在海上的自杀也必然不会成功,他必定重新在岛上复活,并重复之前的一切。


在岛上,没有带来永寂和解脱的“死”,人们在岛上的存在本身就是“死”。因此,是“永恒中已死的碎片”,其世界“冰冷而凝滞”。


神秘少女“彼岸的异乡者”


少女并未受到盐的沾染,是完全属于彼岸的“光”的,因此承载着“火焰般跃动”、“真实的生”的意象。她提示出光与盐的对立,暗示着岛的虚妄与彼岸真实世界的存在。


这位来历十分神秘的少女,对应的是诺斯替主义中的“异乡人”乌特拉(Uthra),又称“超越世界者”(the transmundane)。她是为了“启示”的目的从世界之外派到世界中的,穿透世界的,不断向流落、囚困于世界上的人们发出“召唤”,唤起他们对彼岸的记忆,为他们重新建立起与光之故乡的联系。


“一个召唤传来,启迪了所有的召唤。他们(乌特拉们)将发出生命的召唤,照亮这必朽的屋子。”

—— 《曼达派的秘藏》(Ginza. Der Schatz oder das Grosse Buch der Mandaer) P90-91


“这个人不属于我们,他的话也不是你们的话。他与你们并没有联系……他的话语来自于外面。”

—— 《曼达派的秘藏》(Ginza. Der Schatz oder das Grosse Buch der Mandaer) P258


而净化盐裔身上的诅咒,也是这位“异乡者”的能力。


“他们带来了活水,把它倾倒在浊水之中;他们带来了耀眼的光明,让它和入了熏风。他们带来了活火,把它弃于吞噬之火。他们带来了灵魂,纯洁的玛娜(Mana),把它推入无用的肉体之中。”


—— 《曼达派的约翰福音》(Das Johannesbuch der Mandaer)P56


光之少女在存在,呼应了游戏开头Jaret说的“从未有救援的人来过”。不,救援的人一直都在,通过传达启示的方式。


无名之神 “创世者德穆革”


游戏中,在主角第一次遇到象征无名之神的稻草人时,其对自己的身份有如下的讲述。

有趣的是,无名(The Nameless)这个名字,在诺斯替教义中指的是光之彼岸的真神,而在游戏中所指却是与之相反的、世界的创造和维持者 “德穆革”(Demiurge)。岛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其创造,包括主角和NPC们那可以不断复活的身体,唯一例外的,是这些人来自岛外的精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