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药经济报
《医药经济报》是CFDA南方所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1980年创刊,与中国医药经济全球化历程同步,解读全球产经数据,引领主流思维创新。以办中国最好的专业报为宗旨,旨在成为产业的良心和脑袋,为促进公众健康及医药发展提供智库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发布  ·  官方通告:不合格,立即停止! ·  3 天前  
Insight数据库  ·  19 家制药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 ·  4 天前  
药渡  ·  新书上架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药经济报

神经介入赛道动能澎湃

医药经济报  · 公众号  · 药品  · 2024-10-15 20:04

正文

神经介入治疗是在影像引导下,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微创手段。相较于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神经介入技术能直接到达脑血管病变部位并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靶向性强、疗效显著、恢复快的特点,其对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发展至今已经步入创新优化阶段。

据沙利文估算,2023年中国神经介入治疗手术量超28万台,以机械取栓术和颅内动脉瘤介人治疗术居多。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约为80亿元,通路类、缺血类、出血类耗材的占比约为2:3:5。

现状:集采加速竞争格局演变

我国神经介入器械起步较晚,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美敦力、史塞克、强生、MicroVention等跨国医疗集团位列第一竞争梯队,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产品管线丰富、研发能力强、产品性能好、临床教育充分,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抽吸导管、取栓支架等核心品类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国内企业发展迅速,涌现了微创医疗、赛诺医疗、沛嘉医疗、心玮医疗等领军企业,这些企业持续突破创新,使得产品性能得到极大提升、术后随访证据良好。国产弹簧圈、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等品类与进口产品已无显著性能差异,微创医疗全球首创的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也已上市。

集采的推进加速了竞争格局的演变,为神经介入器械的国产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2023年底,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弹簧圈产品共有45款,其中国产17款、进口28款。弹簧圈技术成熟、竞争较为充分,是迄今唯一经历过超大规模集采的神经介入耗材品种。自2021年底以来,河北、江苏、福建、吉林牵头的21省(区、市)联盟和广东陆续开展弹簧圈集采,经过多轮降价,弹簧圈均价从13000元降至4000元左右。

集采广泛覆盖弹簧圈后,继续向更多的神经介入器械品类扩围。微导管、导引导管、神经介入支撑辅助导管等通路类耗材,球囊扩张导管、颅内取栓支架、栓塞保护器等缺血类耗材,以及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颅内覆膜支架、辅助弹簧圈支架等出血类耗材,也被纳入集采行列。无论是国产批文较多的弹簧圈、微导管,还是被纳入创新医疗器械范畴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都已被纳入集采范围。

随着各个领域大量企业的涌人,临床用量较大、单价较高的品类开启集采已成为必然。外资企业的主流产品性能好、客户基础好,主动降价的意愿较低,但2022年大量国产神经介入器械的集中上市,对进口品牌市场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随着集中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进口产品的溢价空间也被逐渐压缩。

对国内企业而言,集采虽然加速了国产化进程,但具有相对成熟的产品依然是实现进口替代的前提条件,在产品品类尚未大规模开展集采前,只有抓住窗口期,跑进行业前列,才能在集采规则之下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趋势: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需求将持续增长,临床证据的持续积累有助于提升介入治疗的推荐等级,各地脑卒中中心建设也会扩大救治地图、提升救治效率,神经介入器械的需求量必然会增加。在神经介入耗材被集采广泛覆盖的预期之下,患者的支付能力将变相提升,神经介入器械会快速放量,但因为产品单价降低,市场销售规模的增长可能会放缓。

同时,在集采背景下,创新产品获取行业红利的时间越来越短,少数企业瓜分大部分国内市场,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在注册证已较多的细分赛道,参加集采和“出海”,可能是后来者破局的更优选择。

脑卒中筛查产品的推出和基层筛查的推进,能有效提升脑血管疾病检出率,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流程可能会前移,以预防脑卒中为主,ICAD、UIA相关治疗产品或将受益。同时,随着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县域医疗市场将成为日益重要的增量市场。神经介入机器人等便捷、有效、可远程操控、缩短医生学习曲线的创新器械将在县域市场迎来发展机遇,有助于神经介入耗材放量。此外,由于脑血管是到达脑内各处最好的自然腔隙,未来神经介入可能将不再局限于诊疗脑血管相关疾病,或将与脑科学结合,推动支架等形态的产品成为内部电极,分析接收的信号或刺激运动区,让瘫痪人群的上下肢运动,进而成为重要的脑机接口之一。

总之,在各类创新技术的协同发展之下,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迸发出巨大的潜能。

(本文出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4)》,经删节编辑,作者:王中健 高志强 徐珊


编辑:张洁云
来源:《医药经济报》2024年第78期

嘉和生物缔造18A首个反向并购!四次冲击IPO未果,亿腾医药借壳如愿?
2024“诺奖”带火microRNA赛道!两名科学家获殊荣,美年健康、药明康德有布局
前三季全球万人大裁员,企业总数超150家

www.yyjjb.com.cn

洞悉行业趋势

 长按关注医药经济报  

《医药经济报》

学术公众号

聚焦肿瘤学术前沿

   长按关注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

终端公众号

记录药品终端产经大事件
长按关注21世纪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