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开始海南省、浙江省、广东省、吉林省、安徽省、重庆市、四川省部分地区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点状供地”模式的落地执行。
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出于功能体验的设计和景观的营造,所涉及的设施比较小型且分散。结合这样的现实问题,点状供地对于乡村旅游用地问题,给出了比较合理的选择。
01
什么是点状供地
在城镇开发边界以外,不适合成片开发建设的地区,根据地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结合项目区块地形地貌特征,依据建筑物占地面积等点状布局,按照建多少、转多少、征多少的原则点状报批,根据规划用地性质和土地用途灵活点状供应。
简单的说,就是将项目用地区分为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生态保留用地,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建多少供多少,剩余部分可只征不转,按租赁、划拨、托管等方式向项目业主提供使用用地。“点状用地”创新了用地方式,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手续。
利用这种供地新模式,项目在低丘缓坡中修建起来,并严格按照点状供地面积等量开发,对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部分作为生态保留用地,尽量避免对周边生态林地的占用。实际效果是,一栋栋建筑与周边的绿荫融为一体,置身其中,青山绿水,触手可及的感觉。
扫码测评今年如何改运?
人工智能,事业,婚姻,财富,准的吓人
02
点状供地成功案例
01
杭州莫干山裸心谷
浙江德清莫干山裸心堡项目采取“点状供地、垂直开发”的方式,将项目用地分为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生态保留用地,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建多少供多少,剩余部分可以只征不转,以租赁、划拨、托管等方式供项目业主使用。裸心堡仅新增建设用地12亩,其余八成的建筑是租用当地农房改造而成,园区内的200多亩山林,从村民手中流转,保持原貌,大大节约了用地指标。
02
重庆武隆归原小镇
位于重庆武隆的归原小镇是通过点状用地修建的一个乡村休闲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1163亩,主要包括36栋民宿建筑,其中25栋为新建民宿,11栋由原空置农房改造而来。据了解,目前已有3栋空置农房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用于山里工作室、接待中心和茶室,其余8栋将陆续被改造成民宿、青年旅社、农事体验工作坊等。
旅游用地是关乎旅游业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旅游业作为我国新时代下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有理由在用地制度安排上获得如工业、农业那样的专项扶持,“点状供地”政策的试点到推广是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点状供地”为探索的新一轮旅游用地标准、管理的优化调整是推进我国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必要前提,将为旅游业实效赋能,显著提高旅游业对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
所谓“点状供地”通俗点说就是:
建多少,供多少,用多少土地指标,算多少容积率。
即,将项目用地区分为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生态保留用地,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建多少供多少,剩余部分可只征不转,按租赁、划拨、托管等方式供项目业主使用。
项目容积率按垂直开发面积部分计,不按项目总用地面积计。
“点状供地”显然比大块拿地的方式要更节约用地,也更有利于乡村休闲项目的落地建设,原因有三:
一是在乡村休闲项目中,传统整片式供地方式,由于项目占地较大,用地多,容积率低,政府供地紧张,以及农转用、占补平衡指标等问题,使得项目难以落地。
二是乡村旅游项目,一般出于环境和景观营造的角度考虑,设施设计属于较小型且分散,按传统的成片用地的供给方式,会造成很大的土地浪费。
三是传统供地方式,对资金要求过高,而乡村旅游项目资金回报期又较长,投资方再有钱也难免感到犹豫和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