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决还得是哲学”,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哲学作为一种古老而深邃的学科,依然为我们提供着思考和解答人生重大问题的智慧,不同的人有着自己不同的哲学理解。
而在第一个登上《百家讲坛》讲授哲学的人、被评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的哲学教授赵林老师看来,
“哲学就是一场崇高的悲剧”
。 哲学素养就是对人生悲剧采取一笑置之的态度。
在他看来,当你拥抱哲学的光芒,以超脱凡尘的姿态和深邃的智慧为翼,把悲剧视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插曲,这些插曲有时甚至带有崇高的色彩,能够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那么你将对人生悲剧一笑置之。
《地中海的辉煌——罗马帝国的兴衰》文化纪录片中的赵林,这部纪录片由赵林担任策划人和出镜人,以实地探访加学术讲解的形式,讲述古罗马文明的兴衰脉络。
这并非逃避现实的懦弱,亦非自欺欺人的阿Q式自我安慰,而是一种深刻洞察后的豁达与释然,是“大智若愚”的至高境界。悲剧呼唤哲学的高峰,哲学回应悲剧的启迪,可以说,希腊文明就是一部人生启示录。
作为古希腊文明的最好讲解者,赵林老师在最新力作《希腊的精神》一书中,引领我们看到哲学是如何在悲剧的指引下,从命运那“背后的东西”领悟到必然性与逻各斯,从而走上了“爱智慧”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透过哲学大家赵林的眼睛,认识西方文明的起源,读懂哲学的真谛,找到久违的人生答案。
武大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四年大学期间没听过赵林老师的课,就等于没有上过武汉大学。”赵林老师究竟是何等人物,竟能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
回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以满腔热忱踏入武大,他怀揣着对哲学的无限热爱,却意外地被历史系所录取。
七年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涯,他与年代和事件为伍,但内心深处,哲学始终占据“c位”。到了博士时期,他坚定地选择了西方哲学史,与希腊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一头扎进哲学的海洋,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雨,见证了武大樱花的四十次盛开与凋谢,从一位充满激情的哲学系学生,成长为一位备受尊敬的西方哲学权威。
2006年,他更是受到《百家讲坛》的邀请,为公众解读古希腊文明的奥秘。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即便是那些看似小众的希腊文明课程,也“一课难求”。
2007年,当赵林教授计划前往厦门大学任教的消息传出,武大学子们联名上书挽留,甚至将赵林教授的离开称作“武大之殇”。在校长的劝导和全校学生的爱戴之下,赵林教授最终选择留在了这片充满情感的土地上。
武大的学子们曾这样评价赵林教授:“他非常善于拎出各种思想的历史脉络,把前后间的联系清晰地展示出来。”他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考方式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把握思想的脉搏,理解其背后的时代逻辑与演变轨迹。
每一位学子都仿佛乘坐着知识的直升电梯,直达智慧的巅峰。从那里俯瞰,世界不再模糊,而是变得清晰而有序,每一条路径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领着他们勇敢前行。
古希腊的悲剧和哲学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深刻的智慧和启示。无论是面对个人困惑还是社会问题,这些古老的思想都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想象一下,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常常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抉择。古希腊悲剧通过描绘人类面对命运、痛苦和道德困境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
人类情感和命运的复杂性
。
西西弗斯,提香(1548年-1549年),普拉多博物馆
这些悲剧揭示了人类在极端情境下的反应和选择,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例如,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不仅探讨了个人与国家、家庭与法律的冲突,还揭示了人类在面对不可避免的命运时的无助与坚韧。
古希腊哲学则通过理论论证的方式,阐述了对人类德性的思考。许多人追求物质财富,却忽视了内在的幸福与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真正的幸福源于美德的实践和理性的生活。他的思想提醒我们,幸福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成功,更在于内心的满足和道德的完善。
《亚里士多德与荷马半身像》,伦勃朗,1653,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当我们面对职场中的道德困境、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冲突、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挑战……都能从古希腊精神中获得启发。古希腊文明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部人生启示录。
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苏格拉底通过对话法探讨了道德、正义和知识的本质,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和自我反思。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理想国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社会结构和正义的深刻见解……
《雅典学园》(局部),拉斐尔于1509至1511年间创作的一幅名画,描绘了众多古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在雅典学园中讨论哲学的情景。
通过古希腊的悲剧和哲学,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在现代社会中久违的智慧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