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国太平旗下太平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亚太再保险研究中心正式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保险创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结合国内外多场景下运营案例和保险产品与模式创新实践,深入分析了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径、发展趋势、产业影响、面临风险及政策法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太平再(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保险创新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自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首次正式阐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愿景以来,在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的相互促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技术不断迭代升级,逐步形成车路云一体化的“中国方案”,跨产业融合趋势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并跑阶段,适应不同自动驾驶等级的技术逐步进入市场,对政策法规、交通出行、汽车产业、金融服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智能网联汽车
快速发展
对风险管理与保险服务
提出全新的要求与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以及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在重塑汽车产业的同时,也对风险管理与保险服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网联功能的引入以及驾驶主体由“人”向“自动驾驶系统”的转换,也随之带来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维度风险挑战。
目前,我国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逐步建立起由国家、部委和地方几个层次相结合的政策法规体系,政策导向呈现出注重系统性综合性、分阶段推进、地方先试先行、鼓励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并重、突出标准化建设、强调跨部门协同等特点,未来的政策供给还在不断加大。
同时,产业变革催生了新的风险保障需求,保险业应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不断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