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导体芯闻
关注全球半导体产业动向与趋势,每日精选8条重磅新闻,10分钟带您了解行业大事件!欢迎关注我司旗下其他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摩尔芯球。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或后台留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这是救命的良言!-20250222024146 ·  12 小时前  
秦皇岛晚报  ·  4款下架,78款限期整改!国家网信办通报 ·  2 天前  
秦皇岛晚报  ·  4款下架,78款限期整改!国家网信办通报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广州禾象文化高薪招聘跨境电商运营! ·  2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困龙翻身与刘秀脱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导体芯闻

WiFi 7来了,芯片设计挑战升级

半导体芯闻  · 公众号  ·  · 2024-10-10 18:30

正文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编译自semiengineering,谢谢。


一种全新且更快速的Wi-Fi技术正在逐渐渗透物联网(IoT)市场,有效减少了由于生成、处理和无线传输数据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延迟。


目前,全球大约有200亿个连接设备正在使用中。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这些设备将逐渐配备更快的无线连接,能够加速数据传输、空中更新速度,并显著提升视频流、车载娱乐系统以及任何无需电缆连接的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几乎所有这些设备都将需要升级芯片、芯片组、更快的互连技术以及某种类型的先进封装。


英飞凌Wi-Fi产品线副总裁Sivaram Trikutam表示:“在行业中,当下一代Wi-Fi技术推出时,通常率先采用该技术的都是路由器,以及各种形式的PC,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这三个领域通常是最先采用新Wi-Fi标准的部分。随着Wi-Fi 7的到来,我们现在正处于仅有顶级设备——如最新款iPhone、三星Galaxy手机或30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开始采用Wi-Fi 7的阶段。大部分行业仍停留在Wi-Fi 6阶段。对于大多数家用物联网设备,通常是最后一个采用新一代Wi-Fi的设备,如机器人吸尘器、自动门和屋顶上的太阳能面板,这类设备现在正在进行Wi-Fi 6的过渡。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将看到Wi-Fi 6设备的增长。到十年末,Wi-Fi 6可能达到顶峰,而Wi-Fi 7设备的数量将开始增加。因此,这将是Wi-Fi 6广泛普及的十年。”


随着连接性和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芯片设计将变得更加复杂。这一点从天线的设计上便可以明显看出,它们将接收更多的数据。


“人们往往低估了将天线集成到设备中所需的努力,”Ansys的首席产品经理Matt Commens说道。“天线的功能是接收和发送外界的信号。它希望与环境互动。当你作为产品设计师时,可能会进行模拟到数字(A/D)转换,数字到模拟(D/A)转换,对信号进行编码并将其传输到天线板上,这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


但这还不够。“其中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是‘反向干扰’,”Commens解释道。“当你设计PCB时,你会查看信号并连接天线接口,一切看起来很好。然后你连接上天线,信噪比突然下降,你发现天线反射出的电磁干扰影响了PCB上的其他电子器件,因为天线的本质就是发射电磁能量。这样你就遇到了反向干扰的问题,它与信号完整性密切相关。更糟糕的是,这种问题可能在设计过程后期才被发现,那时修复的成本更高。”




连接标准




在通信领域,标准和缩写词繁多,但对于Wi-Fi来说,目前有四个主要的现代设备标准:


  1. Wi-Fi 5 (IEEE 802.11ac):2013年采用。

  2. Wi-Fi 6 和 Wi-Fi 6E:这是2021年作为IEEE 802.11ax标准引入的Wi-Fi 6版本,能够在6 GHz频段工作。

  3. Wi-Fi 7 (802.11be):最新的Wi-Fi标准,数据传输速率达到40Gbps,是Wi-Fi 5的1.3Gbps的20倍以上。

  4. Wi-Fi 7设备:早在2023年底就已经进入市场,但该协议的正式亮相是在今年1月的CES展会上。预计这将引发设备升级浪潮。根据IDC的预测,到2025年,超过32%的Wi-Fi 6设备出货量将为Wi-Fi 6E设备。


Wi-Fi 7的低延迟特性将推动新设备的问世,并使与AI功能设备的交互更加顺畅。技术进步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


  • 320 MHz超宽频道:仅在6 GHz频段提供,使Wi-Fi 7设备的传输速率是Wi-Fi 6的两倍,支持多千兆比特的传输速度;

  • 多链路操作 (MLO):支持链路间的高效负载平衡,提升了吞吐量和可靠性;

  • 4K QAM:相比Wi-Fi 6的1024 QAM,Wi-Fi 7提升了20%的传输速率,提高了效率;

  • 512压缩块确认 (Ack):提高了效率并减少了开销;

  • 多RU到单个STA:提高了频谱资源调度的灵活性,增强了频谱效率。


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Wi-Fi 7带来的不仅仅是速度提升,它还将彻底改变设备交互的方式,尤其是在AI驱动设备的广泛应用中。通过多项技术改进,Wi-Fi 7不仅提高了连接的速度和稳定性,还显著降低了延迟,为需要实时响应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频谱争夺战也随之升级。根据美国蜂窝通信产业协会(CTIA)的最新声明,Wi-Fi设备设计已经高度先进,因此无需额外的频谱来实现最佳性能。然而,频谱是有限资源,尤其是在物联网设备大量接入的情况下,频谱的高效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标准与认证




在设备连接方面,FCC认证为无线设备进入市场增加了额外的约束条件。正如Ansys的Commens所言:“当你设计出设备准备上市时,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在FCC认证中未能通过。这意味着产品需要进行频率和辐射能量的调整,而修复过程通常代价高昂。”


然而,FCC认证只是全球监管的冰山一角。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监管机构和标准要求。例如,物联网设备的电池使用需要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如IEC 62133(涉及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IEC 62281(涉及电池运输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设备的网络安全标准也日益受到重视,如美国FCC推出的网络信任标识(Cyber Trust Mark),以及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EN 303 645标准。


随着无线设备的技术复杂性不断增加,共存性测试(Coexistence Testing)变得尤为重要。这确保了不同设备在同一物理区域内共用无线频谱时,仍能维持功能的正常运作。例如,在医疗领域,设备的共存性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因此美国医学仪器推进协会(AAMI)发布了TIR69技术信息报告,为医疗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无线共存测试的指导。


但即便如此,仍然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人们往往忽视了标准中没有涵盖的漏洞,这些漏洞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Keysight的资深应用工程师Brad Jolly说道。例如,虽然电磁兼容性(EMC)和电磁干扰(EMI)测试能够确保设备在其预期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但这些测试通常忽视了设备在“非预期电磁环境”中的表现。例如,网络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设备的漏洞,使用干扰器等工具,破坏依赖无线连接的安全系统,如家庭监控摄像头或远程安全摄像头。




Matter标准:统一物联网生态




物联网设备的种类繁多,智能家居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尤为如此,这导致了互操作性问题,使得家庭用户和IT管理员感到困惑和沮丧。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连接标准联盟(CSA)开发了Matter标准,旨在让这些设备无缝互联。包括谷歌、苹果、亚马逊、英飞凌在内的数百家公司都加入了这一联盟。


Infineon的Trikutam表示:“Matter的核心优势在于将不同的生态系统整合在一起。无论是苹果、谷歌还是亚马逊的生态系统,Matter都能提供兼容性。消费者只需根据设备的功能和价格选择产品,而无需担心其是否能够与现有的Amazon Alexa或Google Home设备兼容。Matter基本上消除了消费者对兼容性的顾虑。”


Matter标准于2022年首次发布,并计划每年进行两次更新。正如CSA总裁Tobin Richardson在其发布时所说:“这只是漫长过程中的一步。”


Matter标准位于OSI协议栈的应用层,这意味着它可以与位于较低层的传输协议(如Wi-Fi、以太网和Thread)兼容。因此,尽管对消费者来说,Matter可能是“隐形”的,但对于网络工程师来说,其背后的运作非常复杂。


然而,并非所有设备都需要Wi-Fi。正如Ansys的Commens指出:“虽然市场在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但你真的需要一个智能车库门吗?在某些情况下,使用Wi-Fi可能显得过于繁重,Matter标准提供了一个更轻量化的解决方案来满足智能家居需求,而不必使用全功能的Wi-Fi。”




LiFi:用光传输数据的新技术




另一种可能与物联网设备协同工作的通信技术是光通信(LiFi),它通过可见光,通常是LED光源,传输信息。


LiFi的优势在于其不穿透墙壁的特性,这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与Wi-Fi不同,LiFi的信号局限于单个房间内,从而减少了外部攻击的可能性。此外,LiFi可以在6G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需要高速率和低延迟的场景,如增强现实(XR)和工业物联网(IIoT)。


总的来说,未来物联网的无线通信不仅局限于Wi-Fi,还可能包括LiFi、Matter等多种技术的融合。随着设备的数量和数据量的增加,如何优化频谱使用并确保设备间的无缝连接和安全性,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议题。


参考链接

https://semiengineering.com/challenges-in-reducing-wireless-latency/


点这里👆加关注,锁定更多原创内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芯闻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芯闻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突然倒闭的国产芯片公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