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确定了多位优秀医务人员为月度人物。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些优秀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包括巴特尔、李娜、李佩芳等医生的工作精神和贡献。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为患者提供无私的医疗服务,展现出高尚的医德和奉献精神。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优秀医务人员被确定为月度人物。
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活动确定了多位优秀医务人员在这次活动中被评为月度人物,包括巴特尔、李娜、李佩芳等医生。
关键观点2: 这些优秀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医德和奉献精神。
这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展现出高尚的医德和奉献精神,为患者提供无私的医疗服务,关心患者健康,不辞辛苦地治疗患者,降低患者负担。
关键观点3: 这些优秀医务人员在不同的领域有突出贡献。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如巴特尔在边疆卫生院工作30年间走遍苏木里9个嘎查,为全苏木2000多位牧民建立健康档案;李佩芳从未离开过临床一线,不辞辛苦为山区小姑娘治疗脑炎等。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
关键观点4: 这些优秀医务人员面临挑战时迎难而上。
在新冠疫情期间,他们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发挥专业所长,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李娜主动请缨支援湖北,吴朝辉在非洲博茨瓦纳开展医疗援助等。
关键观点5: 这些优秀医务人员不断探索新技术,提升医疗水平。
他们积极探索和应用多种新技术,为疑难罕见病患者赢取生的机会。如章海芬组建重症护理团队,探索和应用新技术为重症患者保驾护航;晋学飞带队钻研新技术,探索让患者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的治疗方法等。
正文
近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评议等环节,确定10位优秀医务人员为2024年9月月度人物。现发布如下:
巴特尔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宝音图苏木卫生院主治医师
张存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科、综合医疗科主任医师
敖日格勒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人民医院(挂职单位)主任医师
1991年,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宝音图苏木卫生院主治医师的巴特尔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回到卫生院工作。当地卫生院辖区地处巴音戈壁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交通不便,距离最近的城市也有100多公里。30余年如一日,只要牧民们需要,不管多远,巴特尔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为牧民看病。
“今天血压量了吗?是否正常?常用药还有没有?”日常工作中,巴特尔尤其放心不下辖区里患慢性病的老人,常年都是一大早就背着小药箱入户。很多时候都是入户看完病,来不及赶回去,只能就地住在牧民家,第二天接着开展工作。多年来,巴特尔背着父亲传给他的药箱,详细记录着每位群众的健康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全苏木2000多位牧民建立起完整的健康档案。在边疆卫生院工作的30年间,巴特尔走遍了苏木里9个嘎查,骑坏了3辆摩托车、2辆三轮车,服务牧民群众万余人。
从医30多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主任医师李佩芳从未离开过临床一线。2015年,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山区小姑娘因患脑炎,导致四肢瘫痪,家属带着找到李佩芳。李佩芳不辞辛苦为患者推拿针灸,千方百计为患者节约费用。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小姑娘的身体机能得到了显著好转。李佩芳手机24小时开机,平常的门诊中,他经常在午休时还在接诊,他说:“我多看一会,患者就能省去几天的时间。”
“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作为老年科医生,一定要用心用情关爱老年人。”这是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顾翠英常说的一句话。科室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90%以上,工作任务繁重,她总是冲在前面,带动着身边的医护人员。
今年4月,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向顾翠英表达谢意。老人的母亲今年90岁,七年前意外摔倒骨折,由于长期卧床,身上起了褥疮,疼痛难忍。在顾翠英团队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下,老人的疮口很快愈合。之后,老人便在养护院里长期住下来。褥疮多发于长期卧床及瘫痪病人,而且容易复发,治疗难度大。顾翠英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一顽疾,科室每年收治压疮患者15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