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你是一个内心敏感的人吗? ·  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倾听打磨营的练习小组,为什么要设置三个人? ·  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倾听打磨营的练习小组,为什么要设置三个人? ·  昨天  
简单心理  ·  熬着,也许是生活的常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三个人的友谊好像有些拥挤......我是你最好的朋友吗?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11-05 20:00

正文

作者 | 暖洋洋



谈及三角形,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呢?

——(大声回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图源网络,侵删)



但在人际关系中,三个人的友谊会怎么样呢>.. 

——(意味深长)好像会有些“拥挤”,似乎有些动摇,没有那么稳定诶!



怎么个拥挤法呢?

——我把她当做我最好的朋友,可是她好像有很多个好朋友......

——我感觉她好像更喜欢B诶,没有那么喜欢我......

——都说了我很讨厌C,她怎么还和C打交道啊.....

脑海中浮现这些内容,或许是友情中的“占有欲”在悄悄作祟哦!



什么是友情中的占有欲?


讲到占有欲,我们通常会想到爱情里的占有欲。简单来讲,处于恋爱关系中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占有欲心态:“我希望在你心中我是最特别的、最重要的那个人”。



(图源网络,侵删)



不同于一对一的爱情关系,一个人通常会拥有多个朋友。然而,与爱情一样,友谊关系中也会存在占有欲心态。



在两个人的友谊中,第三个人的加入并不总是受到欢迎,反而可能是关系紧张和冲突的重要根源(Ashe et al., 1996; Kless, 1992)。如果个体认为另一个人威胁到他所拥有友谊的质量,就会产生嫉妒感,从而引发失落等负面情绪。这种现象通常是友情中的“占有欲”在作祟。具体而言,友情中的占有欲指的是在友谊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表现出过度的控制和依赖,表现为对朋友的时间、注意力和情感的异常强烈需求(Baumeister & Leary, 1995;Mikulincer & Shaver, 2007 )。



为什么友情里也会出现占有欲呢?


//1.情感依赖的结果


在一项针对1316名希腊语被试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定性方法探讨了人们交朋友的原因。结果表明,获得社会投入、支持,以及受到别人的优秀品质的吸引是人们交朋友最重要的动机( Apostolou et al., 2021)。



可以看到,情感投入、获得情感支持在友谊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个人的情感支持过于依赖某个特定的朋友时,可能会产生情感依赖。这种依赖表现为希望朋友能持续关注和支持自己。过度的情感依赖还可能导致对失去朋友的恐惧加剧,促使个体认为他人的介入会导致自己被冷落或替代,从而引发友谊的紧张甚至关系破裂(Ludlow et al.,1999),因此个体可能会对友谊关系的对方表现出占有欲,以保持关系的稳定性。



//2.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此外,友谊中的占有欲也可能源于个体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图源网络,侵删)



研究发现,自我价值感低的个体比自我价值感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在自己和第三方之间进行强烈的负面社会比较,预期朋友对自身的兴趣减弱,而对他人的加入过度反应,表现出嫉妒以及干涉对方交友等行为,希望对朋友的这种强烈“占有”以维持这段“独一无二”的稳定的友谊(Harter,1999)。Parker et al(2005)的研究同样支持了这一观点,即自我价值感较低的青少年更容易表现出对第三方的嫉妒。



这可能是因为自我价值感较低的个体往往对人际关系的稳定性感到不安,倾向于将自身价值与友谊紧密相连。也就是说,他们需要通过稳定的友谊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因而会对维持亲密的友谊产生强烈的需求。他们会表现出占有欲,甚至干涉朋友的生活。这都是为了得到朋友的关注与依赖,得到“我对TA而言是特别重要的”的反馈,保护自我价值。



//3.不安全型依恋


不安全依恋风格的个体在和朋友交往中更有可能产生占有欲。



安全型依恋不仅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成年人建立健康关系的重要基础。而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在成年后面对亲密关系往往会感到不安,常常担心被抛弃或被替代,这种过度担忧会导致他们在友谊中表现出占有欲,希望通过控制来保护自己,因此他们可能会更在意、干涉对方与他人的交往(Collins & Read,1990)。



综上,情感依赖、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不安全依恋是友谊中出现占有欲的重要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你有一个占有欲很强的朋友,或者你本身是一个占有欲很强的人,你们的关系会怎么样呢?(沉思中......)



较强的占有欲会带来什么


显而易见地,过度的占有欲会对友谊质量有负向作用!(怎么回事,明明我投入将近百分百的精力在你身上,怎么我们的关系还更紧张了呢!)



一方面,过度地依赖对方的情感投入和支持并不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自己很有可能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中,难以调节,如面对朋友与其他新朋友交往时,会产生嫉妒、失落、孤独等情绪。并且,这种友谊嫉妒还可能诱发攻击行为(高玲等,2022)。



(图源网络,侵删)



同时,过度的占有欲会给对方压迫感

情景:“选我还是选ta(•́へ•́╬)”——两难境地

这会给对方造成较大的压力,影响对方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友谊的长久发展。



此外,过度的占有欲还有可能会引发友谊中的信任危机:占有欲强的人可能会表现出猜疑和不信任,这会让对方心力交瘁,友谊的小船容易分崩离析(灬ꈍ ꈍ灬)。



但是,友情中的占有欲都是不好的吗?



实则不然,友谊中的占有欲还是有一定益处的。如研究发现,尽管友谊嫉妒可能会给双方体验带来负面影响,但它可能包含一些亲社会的功能:帮助维持友谊,保护有价值的社会关系(Krems et al., 2021)。



占有欲较高的人在友谊中通常有这样一个特性:有些粘人,喜欢吃醋!这样的人会对这段友谊之外的第三方更“谨慎”,也会更有意识地维护这段友谊,防止他人破坏。此外,这类人的朋友通常也更能感受到自己对于对方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亲密感情的维系。



综上所言,占有欲具有两面性 (“不宜贪杯哦!”),过度的占有欲不仅会给双方带来情绪上的困扰,更可能让友谊亮红灯。



那么该如何面对自己那奇怪的占有欲呢?或许有一些小tips有用,锦囊这就一一奉上!



如何面对自己的“占有欲”——小tips


1、自我觉察当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以及对待朋友的态度偏向于“占有欲”时,不妨停下来观察自己,好好梳理自己的感受,尝试着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情感。请记住占有欲并非罪大恶极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受,换个角度想,这也是你对待友情认真的一种体现呐!只是凡事讲求“适度”,你可以好好思考“适度的占有欲”是什么样的,“看见”也是改变的开始。



(图源网络,侵删)



2、主动沟通下一步请你与朋友开诚布公地讨论你的感受,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学会沟通和交流是保持良好的友谊关系的秘籍法宝!你们可以共同制定健康关系的界限,保持合适的距离,多交流感受~



3、建立自信,提升自我价值感:自我的价值不需要依赖他人来体现,减少对他人的过分依赖,通过自我成长来建立自信,提升自我价值感。在人们交友的法则里,个人的优秀品质是吸引他人交朋友的重要原因,努力提升自己也是让友谊长久的重要法宝。



4、增强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学会理解友谊的动态性与多样性,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有利于改善个体的友谊嫉妒(丛祥龙,2022)。在人生这条旅途中,每个人都可能与新的朋友相遇相知,产生联结。我们无法预知或控制或改变他人的生活轨迹,但是可以好好梳理自己的生活,勇敢拥抱不确定性,保持与好友的适度联系,让友谊恒温(^_-)。



6、寻求“支点”:寻求生活的多个支点,将情感和时间投入到多个不同的人和事情上,如其他的朋友、家人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上,增强自己与周围的联结,收获到的社会支持力量或许会超出你的预期~



投票


学堂君

学堂君认为一段健康的友谊,真诚是必杀技!茫茫人海中我们遇见彼此,成为了好朋友,这本身就已足够幸运啦!双方用心对待这份感情,给予关心和爱,互相陪伴成长,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份关心和爱不宜过满,让花成花,树成树,给予彼此选择的自由,去影响而非控制,共同成长为更好的人呐。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丛祥龙. (2022). 情绪调节对不安全型依恋个体友谊嫉妒的改善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

[2]高玲,李爽,李国莲. (2022). 青少年友谊嫉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自尊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

[3]Apostolou, M., Keramari, D., Kagialis, A., & Sullman, M. (2021). Why people make friends: The nature of friendship.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8(1), 4-18.

[4]Asher, S. A., Parker, J. G., & Walker, D. L. (1996). Distinguishing friendship from acceptance: Impl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 and assessment. In W. Bukowski, A. Newcomb, &W. Hartup (Eds.), The company they keep: Friendship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p. 366–405).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Baumeister, R. F., & Leary, M. R. (2017). The need to belong: Desire for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s as a fundamental human motivation. Interpersonal development, 57-89.

[6]Collins, N. L., & Read, S. J. (1990). "Adult Attachment, the Working Model Construct,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Dating Coupl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8(4), 644-663. 

[7]Harter, S. (1999).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lf: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8]Kless, S. J. (1992). The attainment of peer status: Gender and power relationship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ociological Studies of Child Development, 5, 115–148.

[9]Krems, J. A., Williams, K. E. G., Aktipis, A., & Kenrick, D. T. (2021). Friendship jealousy: One tool for maintaining friendships in the face of third-party threa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20(4), 977–1012. https://doi.org/10.1037/pspi0000311

[10]Ludlow, L., Hartmann, D. P., George, T. P., Maianu, C., Abbott, C., & Anderson, D. (1999, April). Reasons for children’s friendship loss as a function ofpopularity status.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biennial meeting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Albuquerque, NM.

[11]Mikulincer, M., & Shaver, P. R. (2010). Attachment in adulthood: Structure, dynamics, and change. Guilford Publications.

[12]Parker, J. G., Low, C. M., Walker, A. R., & Gamm, B. K. (2005). Friendship jealousy in young adolesc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links to sex, self-esteem, aggression, and social adjust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1(1), 235.




作者 | 暖洋洋

编辑 | Tada3

美编 | Zene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 出柜 | 吵架 |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