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科普
“
主我与客我理论
”。
主我与客我理论,也称为
“
自我理论
”,
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的。米德认为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完整的自我,既是“主我”又是“客我”,而个人的自我意识正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不断互动中产生的。
简单来说,所谓的“主我”即我个人的自我认知,而“客我”是我对他人态度和评价做出的综合反应,个人即在这种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的交融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主我”和“客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
而这个对话和互动的过程揭示的就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化过程。所谓社会化过程,也就是“主我”同“客我”进行对话、互动的过程。
主我与客我理论提示了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互动的介质即信息。
如去年虐童案频发,如果你是一个幼儿园教师,在微博上看到相关信息,你会很自然的去关注这个事件,而在微博上看到网友的各种负面评价后,你会思考平时自己是如何对待小朋友的,以后要如何更恰当的去对待小朋友,这种主我与客我的对话、互动,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主我与客我”的这种自我传播对人内部沟通的细致分析和创造性解释,大大推动了人际传播与个人社会化、语言符号与意义关系的研究。
今天的知识点对您是否有所启发?你还想了解什么专有名词,欢迎评论区留言~
— [ THE END ] —
欢迎添加清博小清微信:qingbozhishu001,备注“自媒体,拉群”,便可进群。欢迎加入清博自媒体交流群!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免费使用清博舆情系统
| 清博报告 |
微信公号估值测试
微信千强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