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身边的一些朋友,即便深陷人生低谷中,仍然坚持“凡事靠自己”: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却不敢开口求助,宁愿独自硬扛,也拒绝“麻烦”别人;觉得没人能和自己感同身受,凡事靠自己,才是独立、成熟、坚强的表现。有时候闪过想要和他人倾诉的念头,但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依然难以说出那一句“我需要你”或者“帮帮我”,在内心拼命说服自己:“大家都是这么咬咬牙过来的,算了,何必那么矫情。”可凡事靠自己,长时间无法获得足够的心理支持,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容易被双重消耗。相反,如果我们懂得借力,坦然接受被抱持的力量,很可能就会让我们遇见生命中的那个“贵人”。我们不必为了活成别人眼中独立坚强的样子,而刻意压抑真实的自己,抹杀自己的情感需求,切断可能会建立的关系。但靠自己久了的人,承认自己需要别人、需要关系,确实是很难的。我们一起来聊聊:如何学会向外“借力”,找到你心理意义上的“贵人”?在人生低谷期无法开口求助,其实是一种深层的情感困境。临床心理学家Jonice Webb在《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提到:“反依赖的人大费周章地避免寻求帮助,不表现出也不想感觉到自己需要别人。他们拼尽全力不去依赖别人,即使自己要付出巨大代价。”
你想想,在我们小时候,其实是要依靠别人才能生存下来的。我曾接待过的一位来访者敏敏,从小缺乏母爱,父亲又在外打工,还有一个比她小很多的弟弟。甚至演化为“不配得感”:自己不值得接受帮助,不会有人爱自己。长大后,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敏敏从不指望得到别人的好意和帮助。她谈过几次恋爱,但总习惯性地独自处理所有的问题,从不向男友寻求支持。一来觉得他并不一定会关心自己,二来觉得太麻烦人家了。因此,男友也经常抱怨她不在乎这段感情,觉得自己对她来说可有可无。朋友桃子在外人眼里一直都是个积极乐观的女孩子,但她今年被诊断出“轻度抑郁症”。这让她感到很自卑,担心别人因此对她的评价不好。自那以后她就很少和朋友联系、聚会,就连微信朋友圈也关闭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外和对内的人设,会担心别人看穿自己的脆弱和无意识建立的“独立形象”。“我如果承认需要帮助的话,不就暴露了我过得不好吗?”显然,很多陷入“依赖无能”的人都存在低自尊的问题,但因害怕外界会关注到自己不好的一面,而给自己装上了一副脆弱的“高自尊”外壳。“凡事靠自己才是真,不要总想着依赖别人。”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从小听到大。独立女性理论和男儿当自强的社会声音,仿佛时刻在告诫我们:这无形中让我们在遭遇困境时,给自己套上了更重的枷锁。久而久之,即便熬到“体无完肤”,也要维护好表面的“高自尊”。但其实,很多时候你是可以选择“贵人”相助的,只是自己把路“堵死了”。人最大的属性就是“社会性”,我们生来就需要相互依赖。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这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正是这份需要,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界紧紧联系到一起。当你长期自己一个人对抗伤痛的时候,你的力量是怎么都不够的。巨大的能量消耗,会让你向内攻击自己,带来严重的内耗。我的大学室友杏子,是别人眼中的“女强人”,没有什么亲近的朋友,对父母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去年,她被公司裁员,失业了一段时间,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她不跟任何人诉说,依旧很要强。用她的话说就是,自己不会主动找别人倾诉,当然也不喜欢别人麻烦自己。后来,她在孩子出生后,为了当好一个新手妈妈,事事力求完美,慢慢变得越来越敏感、易怒,一点点小事就会大爆发。自己积压已久的情绪垃圾没有清理,再加上操心孩子和家庭,她的身心早已不堪重负。一段时间后,她确诊了“产后抑郁症”,但她第一时间不是求助和治疗,而是不停指责自己为何这么没用。她的这种“独立”并非是内核强大,只是一种自我防御,所以最终会崩塌。“欢欢,你独立要强这是好的品质。但你总是用优点去面对一切,那久而久之,你的优点就成了缺点了。奶奶希望你能够记住,人的一生,在许多时候,是需要借力的。”所以,愿意开放自己、接受“贵人”的帮助,也是好好爱自己的体现。心理意义上的“贵人”,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自体客体”。自体客体:指个体将某些“客体”体验为自体的一部分,通过“客体”与个体的互动,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例如婴儿对母亲:在婴儿哭闹的时候,如果母亲能耐心地回应和安抚,而不是责骂,婴儿就能从母亲这里获得一种“我是好的、是安全的、是值得被爱的”等好的体验。这就是母亲通过良好互动给婴儿带来的积极的自体客体体验,有助于婴儿自我价值感的形成。简单来说,一个好的自体客体,能带给你被看见、被慰藉、被抱持的感觉。那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和主要养育者,什么样的客体可能会成为我们心理意义上的“贵人”呢?1.理想化客体。
TA可以是你想要成为的人,是你特别敬佩的长辈或特别欣赏的同辈。这种客体在你的人生体验上或价值观上,发挥的是榜样、模范等作用。比如TA遇到棘手的问题,总可以抽丝剥茧地解决问题,而不只是着急慌乱。“应该有你的榜样,TA走过的路是你想追随的,TA的为人处世常能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TA也可以是一个“精神偶像”。
比如我闺蜜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会反复看华仔的演唱会视频,以此获得内在力量。2.镜映客体。
“镜映(Mirroring)”一词,用于描述父母与婴儿之间积极的情感回应与互动。镜映客体就像一个见证者,在你自我否定的时候让你重新看见自己,发挥正向反馈的作用。想必很多人都遇过不被理解、无端遭受恶意攻击的时候,然后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朋友小C,有段时间因为频繁被客户刁难,陷入能量极低的状态。但她每次和男友倾诉的时候,都感觉“破碎”的自己被治愈了:3.孪生客体。
你可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社群,例如减肥群、K歌群、手作群、全职宝妈群……在同类间产生共鸣感和认同感,会让你获得被支持的力量:每一次情绪爆发,在伴侣或外人看来是情绪不稳定,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背后隐藏着强烈被理解的渴望。当有人和你有相似的经历,可以给你提供真实的存在感,最大程度上缓解心理的孤独。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客体,给你提供的都是一种“在场”的体验。当然,这个在场不仅限于物理意义上的,还包括精神和心理意义上的,比如可以是一场偶像的演唱会,也可以是给你带来特殊能量的佩戴物件、玩偶等。每一个情绪被抱持的时刻,都是重拾心理能量的最佳时机。当我们跟外部世界的某一个“贵人”连接起来的时候,我们向内的攻击或者压力就会减少,也就能更好地滋养“自我”。和自己道个歉,放下对自己的苛刻,不要剥夺自己接受帮助的权利。例如我前面提到的杏子,她患上“产后抑郁症”后,在我们几个室友的安慰和建议下,找到了一个她很信任的心理咨询师,一段时间后,她慢慢地好起来了。有一天,她开心地在室友群里说:“你们和心理咨询师,都是我的贵人!”所以,在自己可接受的程度上,勇敢地袒露自己的脆弱,对方更能感受到你的真诚,给你提供帮助。其次,当别人问你“还好吗”时,不要假装坚强地说:“我很好”“不用担心我”。你可以大方地告诉TA:“我很需要你”“我现在很难受”。从点滴小事开始,尝试卸下自我防御,会发现别人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嫌弃、嘲笑自己。当然,每个人都不一定能幸运地从家人、朋友或伴侣身上得到有力量的支持。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像陪诊师、疗愈师的出现,也是为了满足更多人的情感需要。你可以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支持性团体,和陌生人或有相似经历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伤痛,走出自我封闭。仅仅因为能感受到彼此的痛苦,能得到温暖的共鸣,孤岛就成了群岛。当然,你也可以尝试找到你认同的那个“榜样”并靠近TA。尝试约见你的榜样,或进行一次线上谈话,更深入地了解TA的人生故事和路径,将TA的经验糅合进自己的经历中。若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支持的力量,不妨信任一次心理咨询师,让TA成为你的好客体。有机会的话,你也可以选择做别人的“贵人”,让爱与被爱的能量流动起来。承认自己需要帮助,并不等于不独立,这恰恰是对自己的深度关怀。最后,愿你的生命中常有“贵人”相助,也愿你成为他人生命中的“贵人”。图源:网络、unsplash
1.[美]亨利·克劳德(Henry Cloud),《他人的力量:如何寻求受益一生的人际关系》.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18.
2.Henriques,G.(2014).Sings of Counter-Dependency.Psychology Today面对问题总是习惯独自“硬扛”,可能是有心理创伤的表现。如果你在遭遇困难时感到难以开口求助,不知如何找到支持的力量,不妨信任一次心理咨询师,给自己一次“找到贵人”的机会。向别人求助,不代表放弃,而是拒绝放弃。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为你提供一段安全、稳固的关系,耐心聆听你的苦恼,帮助你停止对自己的责备,接纳真实的自己。通过心理咨询,你能看见被掩埋的情绪与需求,疗愈心理创伤。 为了鼓励更多人体验心理咨询,壹心理推出了半价咨询优惠活动。原价¥400~1000的心理咨询,首次下单低至¥2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