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脑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电脑报

你还看微信公众号吗?值得大家一起反思的问题

电脑报  · 公众号  · 电脑  · 2017-02-07 17: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关注了超过100个微信公众号,可日常浏览的不足10个”——新媒体的同事下午的一句话在《电脑报》编辑部引起了共鸣和讨论,联想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微信公众号步入淘汰期”的文章,电脑报(微信号:CQCPCW)小狮子请示BOSS后撰写了本文,有些东西的确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野蛮式增长后的荒漠

你还记得自己关注了多少个微信公众号吗?你每天会打开几个看看?根据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2016年APP与微信公众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超过1200万个微信公众号中 60%微信公众号坚持更新内容,受用户持续关注微信公众号占比仅为10%。 其中57.9%网民因微信公众号更新频次低而退出关注。


根据互联网行业的高更新率、高淘汰率的规律,任何新鲜事物一旦进入稳定期,随之而来的将是残酷的淘汰期。过去一年,已经有很多微信公众号停止更新,或者不再运营;新加入的公众号更是举步维艰。

一句互联网本身的规律外,微信公众号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问题?


内容、内容、依旧是内容

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新媒体网站、App都将“征稿”或“投稿”放到了最醒目的位置,新媒体平台爆发式增长的速度将内容创作速度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而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或者说自媒体最基本、最底层的组成部分,低门槛让微信公众号给予个人发表意见、评论、看法的舞台,个人、企业、机构纷纷卡位、布局的举动让微信公众号数量井喷式增长。


小狮子在2015年和2016年初的时候便同业内好友聊天八卦指出,微信公众号以及新媒体平台这样疯狂增长,好比 大家都有理想、有抱负地去开装修公司,在明亮的办公室里面指点江山了,可谁去刷墙壁、贴瓷砖,谁来为这些平台提供内容呢?


个人微信公众号首先扛不住了,KOL(意见领袖)的身份让个人运营微信公众号前期比较简单,可即使每日只更新一篇文章,半年一年下来足以榨干某个人在某个领域的知识储备,包括小狮子这样在IT圈混了超过十年的“老油条”,平均每天2篇的文章,每月2-3万字左右的原创文章也足以在短时间内榨干脑袋里面的知识存货,不过小狮子这样的写手有基本工资支持,每天大量输出知识的同时也在大量补充知识,勉强“收支平衡”的同时,还有大把的同事帮忙,共同夯实电脑报(CQCPCW)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可其他个人公众号就没那么好命了。

原本就是工作闲暇之余撰写内容,一旦个人或者家庭遇到突发事件,很容易断更,而一旦松懈下来,断更就会成为常态,即使咬牙坚持更新,可知识补充的速度极难跟上输出,最终还是会放弃。


团队、机构、企业做的微信公众号因为人手相对充足,或许能够维持更新乃至粉丝互动,但在漫长的运营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内容缺失的问题,尤其是原创内容匮乏,成为当前微信公众号最大的问题。 “天下文章一大抄”——当很大部分的微信公众号依靠“搬砖”维系内容更新时,价值何在? 读者并不是傻瓜,当他们在数个甚至数十个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时候,能有多大的兴趣持续关注某一个公众号?阅读,需要读者付出时间和精力成本的。


原创内容缺失,直接导致公众号价值丢失

无论是传统的纸质阅读还是移动时代的电子阅读, 时间和精力是读者最基本的付出 ,更有部分内容是通过会员、赞助、广告等转移支付形式付费购买了的,读者付出后自然需要获得有价值的内容,微信公众号崛起之初能够吸引到大批读者,很大程度在于其内容创作者或者运营者分享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会做饭的方法、邮票钱币的鉴赏办法、摄影技巧、旅游景点攻略等等内容,这些能够让让读者学习到东西的内容构筑了微信公众号的价值体系,读者才愿意付出最基本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价值交换,可现实情况是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原创内容越来越少。

相比“搬砖”,“洗文”的做法对微信公众号的伤害更大 ,“搬砖”无非降低微信公众号的价值,“洗文”却实实在在地伤害了内容创作者。当微信开始严抓原创问题时,很多微信公众号开始将别人的文章修改部分段落或者描述手法,这类“抄袭”手段相对隐秘,对内容创作者和坚持原创的内容平台伤害更大,而语音甚至视频等形态的抄袭则更难监管。


瞻前顾后,变现压力让公众号迷失

互联网没有免费,只是发生了支付转移 ——传统媒体对于内容的认可度很简单粗暴地体现在稿费上,而微信公众号呢?运营者或者内容创作者往往需要先创作内容、聚集粉丝然后再依靠粉丝进行电商销售或者广告业务,兜了一大圈后,内容创作者和运营者发现变现流程复杂且具有太多不确定性。


流量变现是互联网的运营模式,但这个模式对于微信公众号运营者而言却充满“赌”的味道,一旦没有甲方认可、没有持续高速增长的粉丝数量,微信公众号运营方连生存都会出现问题,谈什么情怀、原创、价值?君不见2016年中以后,越来越多的“商务合作”、“握手合作”、“商城”抢占了原本属于“投稿”、“征稿”的广告位置么?是微信公众号内容已经足够了吗?恐怕是大量微信公众号运营方开始考虑生存问题了。


一方面,读者希望从微信公众号上获得有价值的内容,另一方面,互联网“乾坤大挪移”式的支付转移让微信公众号运营方不得不首先思考生存问题,别说原创具有价值的内容,即使是针砭时弊也得好好思考下会不会得罪未来可能的“甲方”、“广告主”,连基本的媒体观点、态度、声音都开始舍弃,将注意力放到不痛不痒的新闻转发、传播。 可门户网站App在新闻更新速度上已经是分钟级了,大众看微信公众号就是想获得KOL的观点、态度,但这样做真的对吗?


谁都得罪不起,加上网友看八卦新闻冲点击率,再用点击率换流量,期望用流量变现的思路,造就了一大批主攻“心灵鸡汤”文的公众号,被一大堆“男人,我凭什么陪你吃苦”、“女人,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类文章引发“心灵共鸣”,将微信公众号奉为导师时,你有想过很多号的运营者不过二三十岁的小鲜肉吗?你确定短短二三十年的人生阅历能够孕育出“导师”级的为人处世体系?


当一切都在变现压力下成为对流量的追求时,醒过来的读者还有多少愿意持续看公众号?


三分内容,七分运营

媒体有着媒体的道德和底线,小狮子作为内容的输出者,付出大量稿费购买文章的电脑报(CQCPCW)自然倾向内容重于一切甚至乎“编辑理想高于一切”的说法,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成为过去,同读者的互动、自身内容的策划与传播同样重要。只不过运营不等于炒作,越来越多微信公众号炒作社会事件“骗粉”的结果是读者大量流失,进而是对整个生存环境的伤害。


有幸借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新闻谈下个人认知和情感,实属不易,也希望小伙伴们能够积极留言,也谈谈你对微信公众号的看法和意见,感激不尽!同时也希望大家平时多多打开电脑报(CQCPCW)公众号的内容,去看看每天这个世界都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编辑:张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